7:文化苑总第228期 >2015-06-04编印

孝道杂谈
刊发日期:2015-06-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个月,我上世纪七十年代下乡搞政治运动时的“三同户”,告诉我一件事。他村的阿吉公80多岁了,前段时间被他的小儿子打得遍体鳞伤,说是因没钱理发就抓了小儿子的母鸡去卖,便遭毒打。小儿子硬说是阿吉公偷了他的鸡。
  阿吉公有五个儿子,按理说多子多福,怎么会成这样了?“三同户”说,阿吉公五个儿子都不愿意养他,只得自己独自一人过日子。平时买盐、理发什么的,则是靠捡矿泉水瓶卖点钱应付。一年到头没给他一分钱,想上街喝杯茶、吃碗粉条都难,抓只鸡去卖点钱,实是出于无奈。他年纪大了,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衣服穿得发臭了没人帮助洗。最近村委会出面,召开他的家庭会议,决定阿吉公轮着到五个儿子家生活,给饭吃,适时添衣服,帮洗衣服,给零花钱。
  有一天,在老爸茶座上一茶友说,他回老家遇到村中一位婶婆时,向她打招呼问安,称赞她耳聪目明,硬朗,可活百岁。她却愤懑地说:“求不得耳朵聋了好,清净,任别人怎么骂都不知道。别想活百岁,现在是求不得断气了事!”
  后来得知,她儿媳妇经常凌辱她、咒骂她,难怪她如此沮丧、厌世。
  大家听了都唏嘘不已。
  又有一天,我们几个茶友经过某单位的大院,树荫下有一位老妇女在吟着顺口溜给几个小孩子学:“吃鸡肠,厌鸡屎,讨老婆,厌父母。”
  我们觉得可笑,但认为其中必有隐情。我们中的一位茶友后来了解得知,老妇女丈夫早逝,她含辛茹苦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大,上大学,当了干部。儿媳妇也是干部,是出名的“河东狮吼”性情,丈夫事事要听她的。从媳妇坐月子到孙子上幼儿园,都是老妇女从乡下来跟随照顾。但媳妇嫌她不卫生,约束她不准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老人喜欢看琼剧也不给开电视,说浪费电。平时稍有不如意的事,媳妇总是大声地呵斥她,儿子也没有表态,甚至有时还帮着媳妇说话。
  知其隐情后,我们几个都很感慨,一个政府官员,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热爱,又何以热爱人民,热爱国家,为人民服务呢!
  近几年来,时有发生子女虐待、欺凌、殴打,甚至遗弃年迈父母事件的相关报道。
  2012年12月23日,《南国都市报》报道,海南医学院杨副教授拒赡养七旬老母被停职。
  2012年12月28日,深圳电视台报道,江苏南通市7兄弟姐妹,拒赡养8旬老人被推上法庭。
  ……
  为什么这样的案例层见叠出呢?据社会学家分析,究其原因是与我们长久以来忽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的教育有关。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罪莫大于不孝”。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中,尽管对思想教育显得很重视,但大都讳言子女要孝敬父母。文化大革命中甚至将孝敬父母与封建思想挂上钩,一讲孝敬父母就是封建思想,要批斗,把“孝子贤孙”也当作贬义词来批判。
  什么是“孝”?宋朝朱熹说:“孝乃‘善事父母’之谓。”
  专家学者认为:“孝”是人之天性,与母爱是母的天性,爱美是人的天性一样,子女对生我养我的父母也存在着这种天性,它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必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常说:“乌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义”,这就是动物天性的一种表现。
  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控诉和批判封建家长制时,对封建性的“孝”和人类本性的“孝”没有作出必要的区分,从而将“孝”一概否定,并将我国落后的原因归咎于儒家的传统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指出,不把封建性的“孝”和人类本性的“孝”区别开来是十分错误的。
  纵观我们周边的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们至今恪守儒家的孝道文化,这种传统美德伴随着他们走过了现代化的进程。直到今天,这种文化依然在延续,其作用不可低估。
  前段时间,韩剧在我国热播,受欢迎程度已超过了很多本土优秀作品。它如此魅力独具,是因为它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表现,对于“孝”文化的继承和宣扬,这是其能为我国民众接受并喜爱的重要原因。
  《加油!金顺》中,我们看到婆婆给媳妇一点关爱,媳妇便感激涕零,“妈妈,妈妈”地不断呼唤,传递着那种离我们远去的东方婆媳关系。
  韩剧中,小辈对长辈的彬彬有礼,早出晚归都要向长辈打招呼致意,尊重老人的意见和观点等,站在儒家传统文化的角度,无一不是对儒家孝文化的表达。这不仅钩起了我们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追忆,更引起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审思。
  专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孝”的教育仍然受到忽视,部分人的不孝行为竟然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一是许多人片面地理解和仿效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尊重我们的国情;二是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造成部分子女自私自利和以我为中心;三是有关方面对青少年“孝”的教育仍然不够理直气壮。于是在家长制得到克服的同时,又走向了反面,不尊重父母的正确教育,不肯对年迈父母尽孝心的现象愈演愈烈。
  这些悲剧当然不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儒家的孝道文化伴随我们这个民族走过了几千年,影响深远,积淀深厚。存在于人们心底里的孝道,依然未泯灭。据记载,身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曾亲自替久病在床的老母亲洗尿裤,成为世人的楷模。其他单位不太了解,我们学校精心服侍年迈父母的就有许多人。一位老师,养父母年迈多病,他视为亲生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照顾得无微不至,养老送终,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一位老师给90多岁卧床不起的老父端屎端尿十多年,毫无怨言,孝感天地。就是海南医学院拒赡养七旬老母的杨副教授,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片谴责声。这些都是我们社会的主流。
  无庸讳言,在虐待、欺凌、殴打父母的这些悲剧中,多数被虐待、被欺凌、被殴打者,都是他们年青当父母时就给自己种下了苦果,或许他们没有对自己的孩子施以孝道教育,或许他们在孝敬自己的父母方面道德缺失,没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致使孩子耳濡目染,仿效学样,长大后未能孝敬他们,是自作孽。我们怎样才不重蹈他们的覆辙呢?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公德的施行,参与和支持学校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尤其重要的是,在家里要从我们自己做起,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尊敬长辈,以我们的模范行为去影响我们的子女,为子女做出好榜样。子女具备了孝敬父母传统美德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受惠得益的是我们自己。想必大家都看过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内容讲的是一位母亲亲自端水给奶奶洗脚,孩子看见了就学,也端水给母亲洗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孝敬父母的美德,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点点滴滴地积淀起来,孝心、传统美德就这样世代传承。另外要教育孩子树立知恩、感恩、报恩思想,要子女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要“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当然,我们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要与时俱进,对孝道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反对“愚孝”,再不能鼓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那一套。《二十四孝》中晋人郭巨,因家境贫困,而妻又生一子,担心抚养儿子会影响供养老母亲,就决定“埋儿奉母”。虎毒不食子,活埋自己的亲生骨肉,这种孝也实在残忍。这种“愚孝”是当今文明社会无法接受和容忍的,是违背人道的。
  最后,我想以一首《孝敬父母歌》与大家共勉。
  孝敬父母歌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感恩父母须孝敬,不孝之人罪逆天。
  养育之恩不能忘,鸟兽尚知哺育情。
  父母本是亲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若是不把父母敬,你的子孙学样行。
  体贴父母行孝道,孝子万代扬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