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军坡节总第219期 >2015-04-02编印

数百年的文化传承 定安军坡节申遗成功
刊发日期:2015-04-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军坡节现场热闹非凡。 叶松 摄
  3月29日农历二月初十,是富文镇大里村军坡的日子,按照当地的习俗,这天,村里许多外出的人都会回到家中欢聚,村民叶伦昌一大早就准备好了菜蔬果糖,满怀期待地等候着亲朋好友的来到。上午11点,兄弟姐妹、儿子女儿、同学同事、亲朋好友陆陆续续地拿着伴手礼来到家中,品美食,聊家常,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
  在定安,军坡是十分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当地风土人情与文化艺术的交织相融,更承载了每一个当地人心中那份难舍的故土情结,已成为连接新朋旧戚情谊的桥梁和纽带,对很多地方来说,其热闹程度和重要性甚至超越春节。
  每到约定俗成的军坡之日,当地总是锣鼓喧天,旌旗蔽日,亲朋好友手提礼品前来拜访,一路欢声笑语,主人家则屠猪杀羊,备办酒菜迎接各路亲友,人人尽享风调雨顺、清平康宁之气氛。
  军坡历史悠久,最早文字记载于定安籍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所写的《谯国冼夫人庙诗》—“年年诞节启仲春,考钟伐鼓声渊阗。军麾俨从开府日,杀气直扫蛮荒尘。李家墟市龙梅里,一区新筑神之宇。岁时伏腊走村氓,祝厘到处歌且舞。”
  县文化馆馆长刘丁明告诉记者,定安军坡节最早起缘于定安民间信仰,随着受崇奉的历史人物成为人们平乱安邦的精神偶像,祈安求稳意识的形成,对民族、社稷有功人物的纪念和祭祀促使军坡节孵化形成,而逐渐安定的态势催助定安军坡节得以定型。
  据调查,军坡节是一种形成并长期流传于定安县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信俗活动,是中原庙会的嬗变,它在每年春季举行,以“境、峒”为单元有固定不变的时间,从农历正月初旬末开始,是民间祭祀的“活化石”,是祭祀历史有功人物的传统信俗,没有“抽签”“算命”“卜卦”等佛、道教色彩,侧重交游、装军、嬉闹、显“功”而展示“神威”等环节,有祈祷安定,追求欢乐的精神境界,历经数代而不衰。
  记者了解到,军坡时,节前各境(峒)须给神像重绘金身,开光召神,上刀山、过火山、催童子、验“神功”继而给各境(峒)发邀请函;军坡日彩饰坡场,喜迎宾朋;午时主宾合祭、祷告祈福;礼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三军整肃,主神先导、客神按先来后到的秩序,拥从奉帅,装军游演,间有舞狮游龙、功夫展示,各路童子频频穿刺脸颊,场面热闹、气氛友善;下午主人欢送宾友,晚间请戏娱神,呈现神欢人乐,歌舞升平的景象,突出“嬉闹”气氛,日后,该境(峒)将当“宾客”赴他境(峒)参拜共贺,世代延续。
  3月31日,纪念冼太夫人第十届军坡文化节在县第三小学操场举行,来自十个境(峒)的队伍和车辆将操场挤得满满当当,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这就是各个境(峒)当“宾客”赴他境(峒)参拜共贺的一个实例。
  经过历史的传承、时代的演变和民间的弘扬,定安军坡沉淀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刘丁明说,军坡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民间认同的文化现象,是人们追求社会安定,祈盼发展的精神需求,而年年往复的军坡节是民间友谊的平台;军坡节装军、游演,展示功力,娱神而娱人,拓展乡村文化活动空间,充实民众精神生活内容;军坡节食品、副食品消费激增,人员高峰流动,促进交通运输业,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乡村跨区域的互访,为青年男女创造认识和深交的平台;节期举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起调节和促进民众身心健康的作用;神像雕刻、彩绘及相关制品的制作,使民间工艺得以传续。
  近年来,定安县委、县政府倡导文明过军坡,在挖掘节日的潜在价值的同时增强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和民俗节庆活动,向外界展现定安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优良品质,并且已于2014年将“定安军坡节”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