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文化苑总第217期 >2015-03-19编印

“偷青”趣事
刊发日期:2015-03-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偷青”是定安的元宵习俗,至今已不知有多少年的历史。
  青,无非就是菜园里的各种蔬菜;偷,又可寓意为摘。每逢农历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们可以暂作一下“贼”,“偷”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偷者到别人地里偷回少量的菜蔬,意谓得到了吉利。被偷者也高兴,认为自己也得到了吉利。
  最难忘的是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偷青。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这群小伙伴也就七八岁的年纪,虽然是“偷”别人家的东西,但我们总是乐此不疲。
  那天晚上九点左右,明月高照,清凉的月光洒在田野上,菜地里只有小虫还在发出窸窸窣窣的吵闹声,静谧的农村也跟着沉沉睡去,我们一行五人便在哥哥的带领下踏上了“偷青”之路。约莫走了十几分钟,哥哥指着榕公家旁边的大树说:“到了!”榕公是村里备受尊敬的长者,因一绺如榕须般的胡须而得名。榕公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只有一只叫福仔的小狗与之为伴。榕公家旁边的小苦楝树上,挂了满满一树的豌豆,远远望去,好似那是棵豌豆树。哥说这一树的豌豆是榕公用农家肥养大的,长得又大又嫩,树下还有一园子的蔬菜,像油菜、韭菜、藠头等应有尽有,正好可以回去做菜包饭吃。原来这一次的“偷青”是哥蓄谋已久的行动,真是个有心机的“贼”啊。
  在朦胧月色地掩护下,我们几个就开始行动起来,哥爬上小苦楝树,其余人拿出准备好的工具开始割菜,在他们中间我最小,也不会干农活,就负责捡摘落在园子里的豌豆。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就在我们摘得正欢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打了个喷嚏,这一打不得紧,惊动了福仔,福仔在榕公的瓦房内一阵狂吠。我们几个树下的小朋友吓得弃菜而逃,哥则偷偷趴在树上,等狗叫声渐渐平息,才从树上下来,带上被我们“弃”掉的菜,满载而归。
  当晚,妈用“偷”来的青菜做了菜包饭,正好够我们几个小伙伴每人吃上几口,我们美美地享受着自己的成果,和家人说着偷青的趣事!
  两年后,榕公去世了,那一树的豌豆也随着凋零了。奶奶告诉我,榕公是特意将福仔栓在瓦房内的。榕公说,现在偷青的人太少了,要是真有人上门偷青那算是送福到家了,哪能让福仔搅了偷菜人的兴致。
  多年过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娱乐项目也越来越多,“偷青”这项习俗似乎也随着那一树的豌豆凋零了。但每到元宵之夜,我总会抬头遥望挂在天上的那轮皎皎圆月,遥想当年偷青的情景,希望这项农村习俗能保持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