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美定安”参赛作品选登总第207期 >2015-01-15编印

见龙塔随想
刊发日期:2015-01-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两年前,为写一本《定安史话》的书,我沉迷在定安古时的山河岁月里,搜搜索索,曲径殊途,几乎研读了定安七百多年的历史。正是那时,见龙塔便从灰黄的史书中屹立起来,从我心里屹立起来,坐地顶天,在历史的烟云里承接定安的古今。
  见龙塔又名仙沟塔,位于定安县城东南。塔高七层,拔地二十七米,为八面体。整座古塔皆用石砖构筑,层层叠叠,棱角生威。
  今年冬天多雨。这一天早上起床,我伫立海口的窗前,望着窗外纷扬飘洒的雨丝,朦胧中不禁又想起见龙塔。想念见龙塔,主要是想念定安辉煌而神奇的历史。一部延续几百年的地方史,是否也有天定的命数?我曾经在定安县城里走街窜串巷,曾经心想,定安这个小小的地域,它演绎的历史竟是那样逾规逾矩,神奇中令人敬畏,甚至令人抚掌感慨百思不得其解。
  一
  这块土地有连绵起伏的山岭,也有连结成片的平畴,无一不在四季中绽放葱绿和富有深意。如果说这块土地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似乎不算夸饰。神秘自然在人世之外,不可捉摸。早在定安设县之前,这块土地就成了传奇人物白玉蟾的归宿之处。
  九百多年前,中国的南荒之地——海南岛幸运地迎来了风雨飘摇中的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株连政治,是被一贬再贬才来到海南。诗家不幸海南幸,他在岛上生活三年,大兴文教,启蒙心智,犹如一支照亮众多心灵的巨烛。终于在苏东坡离琼百年之后,海南出现了本岛最早载入中国文化史册的奇人,他就是白玉蟾。再约二百三十年之后,海南岛才出现丘浚、海瑞等文化名人。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祖籍福建闽清,从祖父始移居琼山县。他年少聪颖,七岁能赋诗,九岁能背诵《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但是,人算不如天意,当他踌躇满志初试科举,却始料未及地落榜了。考场失意使他厌弃功名,从此潜心向道,身似闲云野鹤。脱离了整日黄卷青灯的生涯后,白玉蟾半生游历在外。游历之途,他处处留墨,诗字画一度被世人冠以“三绝”,以至名扬天下。他创立了道教金丹派南宗,被尊为道教南宗五祖,成为一个影响中国道教史的人物。
  白玉蟾几乎游历过南宋江山的每一片土地,其中不乏雄奇巍峨的名山大川。可以想象,一个道骨仙风的身影,横穿人间和交替的四季,是何等的孜孜以求和超然洒脱。但那些名山大川,只是让白玉蟾暂息行踪,稍歇形体,却未能留住他最后的身影。倒是故乡海南的文笔峰,成为他参悟丹道的最终归隐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文笔峰因此充溢仙气。当地百姓宁愿相信,峰顶巨石上的那一双凹陷的脚印,就是白玉蟾当年升天成仙时留在人间的佐证。
  风行草低,一年又一年,正是在阵阵由古而今的风声里,云谲波诡,沧海桑田。纵观定安的历史,它设县的时间并不悠久,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始设县级建制。即便如此,历史如一列奔驰的列车,撞入世间的车轮滚滚,不忘在昼夜不息中让各种人物在这块土地粉墨登场。定安历元仅七十六年,但是这期间,登场的一位重要人物却是元朝的准皇帝图帖睦尔。这个虎落平阳、神情沮丧的蒙古人身材魁伟,双目无神,从萎靡不振的神态无人能识破,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更无从知晓他是刚逝不久的武宗皇帝的次子。
  当时元朝庭刀光剑影,争权惨烈,皇亲国戚陷在各种阴谋里,相互横刀杀戮。图帖睦尔在性命堪忧中,被贬出朝堂,此时他冠冕堂皇的外衣脱尽,王子的威仪荡然无存。图帖睦尔流落定安三年,深交了两个人,一个是侍女身份的青梅,一个是南资图南坚峒峒主王官。后来,青梅成为图帖睦尔患难中的恋人。民女痴情,不管不顾身边这个男人已成丧家之犬。
  三年后,图帖睦尔云开月明,应召进京。再五年(1328年),图帖睦尔登基成为元朝文宗皇帝。据说,文宗皇帝不忘糟糠之情,册封青梅为妃,曾经车辇浩荡,前呼后拥,高调迎娶她进京。可惜青梅福薄命舛,病逝于进京的迢遥之途。文宗皇帝同样忘不了患难之地定安和患难之交王官,登基第二年,便颁旨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封王官为知州,佩金符,领军民。
  令人扼腕叹惜的是,南建州这个如沐皇恩的州治,仅在定安的土地上存在了四十年。随着元亡明兴,南建州也于洪武二年(1369年)被罢废而恢复定安县。历史显出仓促无奈的一面,定安籍明代名贤王弘诲曾有诗云:
  建州城堞久蒿莱,胜国流传亦可哀。
  峒主有祠依绿树,美人无地问青梅。
  千年往事空啼鸟,一代儒宗尽劫灰。
  远涌溪前东逝水,凭高怅望意尽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