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15:文化苑
总第192期 >
2014-09-25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见龙塔介绍
刊发日期:2014-09-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见龙塔基座上的石雕狮子。叶彦彤 摄
几百年后见龙塔岿然而立。叶彦彤 摄
见龙塔,俗称仙沟塔,位于定安县老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今为塔岭新市区中间地带。据《定安县文物志》(许荣颂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记载,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成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由知县伍文运、绅士林起鹤(潭榄村人)捐资倡建在先,知县吴先举、绅士莫宏(山椒村人)续建而成于后。是海南省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塔之一。
塔身由特制青砖砌成,共7层,总高27米,依据易经八卦设计为八面体,底层外围每面宽3.52米,内围每面2.9米,内径3.92米,底层墙厚2.73米,墙上分别印有日、月、星、辰、天、地、玄、黄等字,底层正门上方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
塔第1层实开东、西、北3个门,第2、3、4、5、6、7层,互换方位,也各开三处瞭望门。这样门虚虚实实交错而上,预防塔身纵向开裂。楼阁式塔的内部是空心的,塔内壁设有砖梯,通向各层。
整个塔并无任何现代建筑材料,没有水泥、没有铁钉,没有支架。一块块塔砖在糯米、红糖汁拌石灰的粘合下累叠成塔。任凭刮风雨打,岿然不动。更令人称奇的是,古塔上还有一件露出塔顶,起避雷作用半米长的铁柱。在塔上设置避雷物在海南古塔甚至国内古塔建筑中也少见,而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现代避雷针是1752年,建塔时尚未传入中国。
塔曾经过两次维修,第一次是在1956年,广东省文化局拨款三千元进行抢救性维修。第二次是1996年,鸿扬公司经理陈明科先生捐资十五万元,由时任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县博物馆馆长的许荣颂主持设计维修。塔原无基座,第二次维修时,为对塔进行有效保护和美化,加建了基座。
塔名见龙,系据《易经》“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句而命名的,意在祈求人才,是一座风水塔。据传,塔建成后,钟灵毓秀,名人辈出,张岳崧考中探花,定安在海南享有“一里三进士、父子进士、公孙举人”等美誉。
1986年,定安县人民政府将见龙塔颁布为县级保护文物。2009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将见龙塔提升为省级保护文物。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