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美食,似乎从无太深的感情,吃也行,不吃也并不馋。不怕您笑话,我喜欢吃的食料范围很窄,比如早餐是千年不变的面包、牛奶、鸡蛋,日日乐此,不思其他。又比如我上大学时,曾与同宿舍女生互相打量,我纳闷她们为何不吃现成的食堂却喜欢自己做饭,又是买又是洗又是切又是炒,多麻烦呀!她们奇怪我每天都在食堂匆匆完事就像打发别人,为什么老也不馋?还比如我甚至认为面包点心比肉好吃,红薯玉米比鱼味美,尤其是河鱼,大老远就扑过来一股令人绝望的土腥味儿,别说吃,闻之都要退避三舍的。
以前,我一直以为这很正常,从未细细思量过个中原因。直到这次来到海南定安县,吃到了定安十大美食,才突然一拍脑袋,醍醐灌顶,顿了悟了!
原来这一切,皆因我的家乡——北京太贫穷了。北方风情淳厚,但南方人最受不了北方的“没的吃”,尤其我小时候跟现在还天壤之别,哪儿有眼下这么多蔬菜大棚、这么多反季瓜菜?改革开放以前,北京的看家菜就那几样,因此在我少小身体的食物基因中,只刻录下豆腐、白菜、萝卜、土豆等“贫下中农”,富贵一点儿的也不过北京十大名楼、满汉全席、炸酱面、炒肝、卤煮火烧等等。哪儿有丰饶的南方所涵养出的山珍之芳香,海洋之繁盛,大地之满满盈盈啊!
单说定安县,距海口市仅三十四公里,南海里的鱼、虾、蟹、蛤、鲍、参,随便哪个闪一闪美丽婀娜的身段,这边的大舞台上,就跟着水袖飘甩,彩绸飞天。台风刮来的时候,犹如一声开场锣,陆地上的椰子、芭蕉、槟榔、柱果、火龙果、帝王蒿、大香米等就都随风起劲舞,翩跹又霹雳;山里面的黑猪、黄牛、白鹅、绿鸭、花鸡,也都纷纷前来报到,一派你喧声我闹语地撒着欢儿;更有各类笋、各种菇、木耳、黄花、胡椒、辣椒……一起披挂齐整,轮番亮相。由此,早年间,定安就已挂出了“十大名菜”的戏牌,生旦净末丑,哪个都在陈年戏台上走过红,博得过大彩头。于今仍锣鼓当咚响,号角威震天,粉丝跟着满街追啊!
定安十大美食,第一名状元郎非同小可,乃天蓬元帅是也。这位元帅姓黑,乃猪悟能的亲兄弟,生得浑身乌黑无一根杂毛,黑得发光发亮充满激情。用它壮硕的蹄做成的红烧猪脚,学名“翰林猪脚”,一听就跟皇家文化相勾连着,乃高登庙堂的大雅之品。传说有三种,不知谁为最真:一言是某年某翰林来到定安,用其家常菜红烧猪蹄降住了当地所有菜肴,好不得意。谁知当晚即被当地厨子偷其烹制技法,并加以本土化,从此流传定安民间。二说为当地土厨所创,曾用来招待被流放至此的元太子图帖睦尔,后来人家回京当了皇上(元文宗)后,念及当年落难时的滋养,封其为“翰林”。第三种,说是因为其美味超群,不知怎么赞扬好了,定安百姓们干脆在民间知识分子(秀才)的带领下,自封为他们心目中最为属意的理想官位“翰林”,以喻其品级之高。对此三说,我笑笑,不以为然,心想:再说破大天儿,不也就是个猪脚吗?哎呀,谁想,将其送入口中之后,方知大天儿也真有破漏的时候,此猪脚非彼猪脚非天下所有的猪脚,翰林猪脚皮丰、肉厚、筋绵、脂薄、骨小、味儿香、醒头脑。旁的地方,吃猪脚又费劲又不值,拆了半天也吃不着肉,这里的“黑翰林”却轻轻巧巧就拆脱了骨,小小的骨头竟像鸡骨鸭骨一般袖珍,被包裹在菜花一样隆起的皮肉大山包里,只拳头大小一块,就能把一米八壮汉的胃填得满满的了。
第二名榜眼也是以“翰林”命名的,曰“翰林地胆叶沙蛋”。这是什么高级尤物?没见到,没吃着,也就真的不知道。心下感觉,它也一定非平庸之辈,因为断句就难:“翰林—地胆—叶沙蛋”?“翰林—地胆叶—沙蛋”?“翰林地—胆叶—沙蛋”?“翰林地—胆叶沙—蛋”?不知道不知道,猜了半天说不清。回家问电脑,百度老师说有一种名贵中药叫“红地胆”,也许跟它有点儿亲戚关系?至于“沙蛋”是不是“傻蛋”的谐音,就像“土鸡”又被矫情地称作“笨鸡”的那种境界,就更不得而知。说实在的,我认为也用不着费时费力地知道得那么尽善尽美了。
第三名探花曰“龙门萝卜干冷泉鱼汤”,又是龙又是鱼又是泉又是汤的,看着这么喧腾,想必味道也热闹得很。定安福地,县境内有富硒土地近六百平方公里,生长的稻米、蔬菜、水果等等,包含着最适合人体接受数值的硒;其荡漾的冷泉众多,泉水里亦富含硒、锗等元素,以之炖鱼汤,不又是硒啊硒。凡有现代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硒宝宝作为清除人体污物的自由基,可是抗癌、防癌的爆红大医生啊!
从第四名到第十名,都不知道怎么排座次了。其名字为:岭口妃子汤,岭口太子鸡,龙门黑豆腐,龙门椰子炖鸡汤……请注意,这里又出现了妃子,还有太子,说的是载入正史的一段美丽情史。图帖睦尔当年被贬海南,得到定安南雷峒主王官的照顾,并成就了元王子与定安姑娘青梅的传奇爱情,使他们在此度过了近四年的时光。后来王子被召回大都继位后,知恩图报,将定安升格为南建州,管辖大半个海南岛,致使现在这里还存有南建州遗址、古官道、梅子岭和王官岭等历史遗迹。定安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到过海南的皇帝元文宗的龙起之地。
可惜那位青梅,元文宗倒是没有忘记她,后来还真召她入宫,欲封为贵妃。孰料青梅命也苦,暴病在赴京都的路上,客死杭州——定安人坚信不疑地讲,这里面肯定涉及一桩宫廷谋杀案。在元朝,地处偏隅的海南人被视作四等公民,堂堂大元皇帝,怎么能娶一个“生番女”做贵妃呢!
好家伙,这定安美食背后,原来还有着如此丰富跌宕的迷局!上至居庙堂之高的天子,下至处江湖之远的琼女,中间是漫漫两千多公里的宽阔大舞台,上面晃着爱情、凶杀、人性、兽性、君臣斗、后宫斗等等各种戏出儿。建议赶快请来中国第一编剧邹静之先生,他一定能写出一个缠绵悱恻、奇谲迷人的电视连续剧……
美食里面有历史,美食里面有人物,美食里面有家有国,美食里面有政治经济。美食既是经济基础也是上层建筑,美食联系着文化创新与繁荣。美食也是生产力啊!
或曰韩小蕙你别夸张啦!我说,我一点儿也没瞎忽悠,且请再往那边看——
一个个定安大肉粽,阅兵似的排成铺天盖地的阵势,正一个方队一个方队地彩排,准备着接受端午节的洗礼。定安只有三十三万人口,每年出产的粽子却以“百万”为单位计,目前已经爬升到五百多万只,据说还是让百姓指摘为“保守的官家数字”。这就让人费解了:我们大家都是屈原大夫的粉丝,粽子亦是中华文化积淀最深厚的食品符号,神州大地上的家家户户,谁不包粽子呢?为什么非要从定安订购呢?
这里面又出现故事啦,又与那位被放逐的皇子有关。本来定安的粽子也和我们北方的粽子一样,糯米加红枣,或糯米加红豆,是甜品;但自从元朝图帖睦尔落难定安之后,淳朴善良热情的定安人民即按照蒙古的饮食习惯,在粽子里加入了大块大块的鲜肉。哦,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定安粽子体大如钵,端上桌时必须一切四瓣,原来,它们的里面是塞满了内容啊。我也至此才明白了,为什么定安粽子卖得那么贵(当下市价为二十五元人民币一个),但还在以百万的数字增售。原来,世界上什么都变了,人心也变了,但定安肉粽一点儿也没变,仍是真正、实在、沉重、憨傻的富硒绿色翰林肉,一咬满嘴流油,二嚼口舌生香,三日香气不散。从此,这神品就像刀凿斧刻一样,镶嵌在每位食客的心中了。
哈,谁说我不馋?在这么浓香四溢的定安美食面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不馋者恐非人类啦。当然,实在话说回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作为一个作家,我对那些隐含在定安美食深处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地域风情、文化轨迹、故事传说、人物命运……更有兴趣,乃至迷恋。
(韩小蕙,《光明日报》副刊部主编,高级记者,著名散文家。)《选自<人民文学>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