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我国的诗歌创作很是繁荣昌盛,传世的诗作浩似烟海,时至今天,写作传统旧体诗的人,还是很多。全国各地到处设立有诗词研究会。传统旧体诗词的创作和研究,盛极一时。为供初学写旧体诗者参考,特写作这篇短文,对古体和近体诗的格律作简约的介绍。
一、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
自唐代以来,便把我国的旧体诗大体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认为从《诗经》到汉魏南北朝的诗都是古体诗(又叫古风),而在唐代产生的格律诗叫做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有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每首八句四联(两句为一联),每句七字的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五字的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首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字一句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依律诗的格式截取律诗前半部或后半部或后半部或中间四句写成的绝句称为律绝。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规定,押韵和句中用字,某字应平,某字应仄,都有规定,而且还要讲求对仗和粘连。
古体诗(古风)不受格律诗形式的约束,在声调(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较宽松。具体来说,古体诗也要押韵,但不限于只押平声韵;可以押平声也可以押仄声;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可以全首诗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换一韵。由平换仄或由仄换平都可以,每首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句中用字的声调(平仄)都不讲究,没有一定的严格规定。通常所见的古体诗有每句四字、五字、六字、七字者,也有三五七字相参者。每句押韵,一韵到底的古体七言诗叫“柏梁体”。
二、近体诗的格律
1、律诗字句和押韵的规定
律诗限定每首八句(超八句者为排律),五律每句五字,全首四十字,不能加减。八句共分四联(每两句为一联)每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第一联叫“起联”,第二联叫“颌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律诗一定要押韵,而且一定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排律即使二十、三十句也不能换韵。即二、四、六、八、句押韵,也即每联对句押韵。第一句可以起韵,也可以不起韵。三、五、七句,即颌联、颈联、尾联的出句不可押韵,最尾一字必须是仄声。五律第一句通常是不起韵的,是正格,也有起韵的,是变格;而七律第一句通常是起韵的,是正格,也有不起韵的,则是变格。
2、诗律的声调(平仄)格式
律诗在声调(平仄)方面,每句中用字都有一定的规定,其句型用字声调(平仄),五律、七律、都有四种格式。
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型是(甲)平平平仄仄;(乙)仄仄仄平平;(丙)仄仄平平仄;(丁)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四种平仄句型是:(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具体应用方面,句型声调(平仄)规定的应用是比较复杂的,但依声调对仗(平对仄、仄对平)、不失粘、以及变通的规定原则,七律句中用字声调的平仄,必须做到第二、第四、第六字成为平仄平或仄平仄;五律句中的第二、第四字必须是平仄或仄平
3、律诗的对和粘
律诗要求颌联和颈联各自的出句和对句必须词义相对外,还要求各联上下旬用字声调的平仄必须相对,即各联上句和下句每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就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必须是仄仄仄平平,余可类推。律诗首句起韵的,平仄可以不必完全相对。如果不符合这种平仄的规定和词义相对的规定便称为失对。
粘是粘连之意。律诗要求颌联出句第一、第二字的平仄必须与首联对句第一、第二字的平仄相同;颌联的对句第一、二字的平仄必须与颈联的出句第一、二字的平仄相同;颈联的对句第一、二字的平仄必须与尾联的出句第一、二字相同,不符合这一规定的称为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律诗格律所不允许的。但依变通的原则,第一字可以不论,第二字则必须严格依规定。
4、绝句的格律
绝句有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其押韵和用字声调(平仄)的规定,基本同律诗的前四句或后四句。如果再依律诗的对仗的要求写,则称为律绝。简单来说,律绝的写作格式,就是截取律诗的前半首或后半首,而截取中间二联的律绝则很少,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便是少见的截取中间二联格式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