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7日至7月11日,本人有幸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培训班”到狮城取经,聆听了9位专家学者传授现代服务业的前沿知识,考察了牛车水、国家博物馆及旧城改建达土岭组屋、新加坡河等17个相关景区,拜访了新加坡重建局、会展管理公司、GOB金融服务机构、NCS电脑系统公司等5家企业部门,并在15天的生活中深入当地市场、社区进行体验,可谓“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感悟最大的是:新加坡的公信力是核心竞争力所在。现就“新加坡的公信力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浅谈一、二,以期抛砖引玉。
新加坡的主流思想有三个方面:儒家思想、法制思想、创新思想。创新思想是“前锋”,给新加坡前行的动力;儒家思想是“中锋”,给新加坡以凝聚力和向心力;法制思想是“后卫”给新加坡以强力的社会约束力。同时,还有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汇、融合,多种语言的使用与交融,形成了国际性的亚洲文化,这是使新加坡成为了富有公信力的国家的思想先导和关键所在。
第一,有一种发展叫“创新再创新,无中能生有”。新加坡是世界最小的独立国家,缺乏天然资源,淡水的50%由马来西亚进口。然而,其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行世界第四、亚洲第一。这得益于新加坡非凡的创新力。首先是国会制度的创新,新加坡于1980年代末期,进行两项改革:集体选举区制度和国会议员提名制度,确保少数种族在国会内发声和政治的公平。其二是经济思路的创新,1960年代,新加坡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导;1970年代,实行以生产高科技产品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经历1985年至1986年的萧条后,依托拥有大量英文教育的雇员、健全的公共基础和运输枢纽,不再走依赖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方式和依靠国外跨国公司投资,提出以国际商务、金融业、总部经济、旅游、会展业等的多元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并在亚洲区域进行投资。尤其是在旅游业方面,前几年提出“非常新加坡”。今年又提出了“我行由我新加坡”,发展以教育、医疗会展、商务等为内容的个性化旅游。新加坡的精英治国理念,绝对权威的人民行动党,国家对经济命脉的垄断地位,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维系的高效交通,英语、华语、淡米歇语等多语种共同使用,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创新。新加坡人认为“不会创新”是新时期的文盲。新加坡的创新使得新加坡能在战略上抢先机,吸引大量资源进入该国,从而实现“无中生有”。
第二,有一种传承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新加坡小国寡民,资源匮乏,1965年被迫独立。46年来,新加坡人民尤其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华人将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付诸于实践,新加坡的住房、全民医疗保险、退休储蓄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是自力更生的原则及高度敬业的精神,实行“就业入息”补助计划,为低收入的家庭提供支助的政府社区护理养老基金,并对真正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群实行公共援助金计划,打造以社区关怀基金为核心的社会安全网,从政策的层面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进行升华,并与各种文化交汇融合,提炼出五大共同价值观念: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形成了。当我们看到年迈的“银发的士司机”、“银发服务员”时,这种新加坡精神给了我们深深的铬印。
第三,有一种模式叫“前有道,后有法,中间有天地”。新加坡人非常注重谋道,总是将“道”视为国之根本,举全国之力,借全球之力加于谋定而后动。
道一,新加坡绿化战略,打造宜居花园。40年来,新加坡便提出打造花园中的城市,以河流、水面为城市的灵魂,建设公园绿地系统、步行系统与垂直绿化系统,将垃圾场变为公园,以认养计划等形式鼓励种树,进行新生水和海水淡化的研究推广,并在绿化中充分尊重不同种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对城市树木实行每2年1次的体检,出台并执行《国家园林法》,为绿化战略提供法律保障,绿化面积达103.2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6%。
道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打造品质生活。新加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将将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0年现代服务业得到全面发展,分为: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尤其是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等列入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之一,要求公务员要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最高效廉洁的服务,全力彰显高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高素质人力、高感情体验、高集群性等特点,发展教育、医疗、金融、文体等产业,注重法制建设和公平交易,倡导“财富、冒险、创新、责任”的企业家精神,并保持对手无法模仿的创新能力,将“政府主导、着眼高端、注重法制、创机关报第一、卓越执行”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使新加坡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旅游会议中心。
道三,物流业发展战略,打造财富网。新加坡将物流业做为主柱产业之一,凭借港口、地理及文化优势,打造以航运、空运、金融信息等为主的财富网。新加坡人认识到世界经济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知识化。因此,经济发展战略要定位为“网”,而非“点”。新加坡人认为“不在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整合多少资源”,从消费趋势高、产品个性化使价值高于价格,体验中心将取代商店。全球化合作与专业化分工,彰显出“计划”的优势,也许“共产党”加“互联网”的时代即将到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及理论并不过时。而当今最受欢迎的模式是“一揽子解决方案”。我国“人头红利”走到尽头,产品增加添加剂屡禁不止的背后是物流时间过长、货车空载率过高,因此,我国“物流红利”是必走之路。未来经济,谁掌握了以信息、网络、知识及无形资源、有形资源的一张网,谁将是一只“蜘蛛”而主导市场沉浮。而新加坡正是靠物流业,吸引四方资源,并得到有效的服务和利用,使这一个“小红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金融中心。
道四,智慧新加坡战略,打造廉洁高效政府。早在1980至1985年,新加坡便提出全国电脑化计划,1986年至1991年提出全国资讯化计划,2000年提出电子政府行动计划,2010年提电子整合计划,2015年将提出智慧国计划。信息化实现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雇员的高效互动,并以电子居民中心为平台服务公民的生活、娱乐、工作、学习、商务,医疗信息化个性管理,尤其是交通信息化管理,细化到每个停车场有多少空车位,那个酒店呼叫“的士”,那部车违规等细节。新加坡人说:“信息化使新加坡是上有政策,下无对策,执行政策,才是上策。”在香港每秒交易股票1.5万笔,在新加坡每秒交易股票达10万笔。而如今,云计算又为新加坡信息化提供了强大支持。新加坡人认为农业社会靠劳动力“生出来”,工业社会靠生产力“做出来”,商业社会靠专业力“做好来”,知识社会靠创造力“做不一样来”,而信息化是催化剂。为了新加坡的“吸金大法”。同时,新加坡出台并执行《防止滥用电脑法》等法律,为信息化提供保障。
以上四个发展战略是新加坡谋道的成功范例。新加坡人认为方向确定后。要付诸于前瞻性规划、系统化的管理及资源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以完备的法律和有效执行为核心的法制建设是关键,加上政府高效廉洁,信息化的便捷,儒家思想的内约束力,西方民主思想的外吸引力,多文化的融合,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富有公信力的国家,吸引了各方人才、资金、资源,开创了“无中生有,有中生大”的新天地。
综上所述,结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增强文化吸引力,形成国际化环境。大力发展英语教育,逐步形成以汉语、英语为主的“双语”环境。新加坡能吸引大量欧美游客,语言环境是其中因素之一。一个国际化的海南岛普及日常英语用语教育,尤其是在公务员中开展英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文化上以儒家、佛家、道家为特色的基础上,包容外来文化,并在旅游景区、景点及绿化,还有旅游基础上体现不同文化特色,提升我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吸引力。
二是坚定不移建设“信息岛”,打造高效廉洁政府。海南应借鉴新加坡经验,以计算机进农户为起点,以党政机关信息化为先导,加大培训力度,投巨资、下大力建设一个高效的省政府网站和市县政府网站为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并提高交通、医疗等方面信息化水平。同时利用信息将全岛的酒店、餐饮、娱乐业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张网络,让游客在海南旅游也能远距离办公、交友等,提升游客在海南的亲和度。
三是树立“网”思维,发展物流产业。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打破“点”的僵化思维,树立“网”思维,大力发展以航运、空运及金融、信息等为主的物流业。要建立扶持物流业发展基金,扶持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线,引进大公司发展游艇产业,并与国际化旅行社合作,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游客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游客到海外旅游的中转站,国外游客到中国旅游的中转站,使海南成为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的枢纽,打造吸金“网”。
四是坚定“绿色海南”思路,打造“花园海岛”。海南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种树种花不够主动。目前,我省海口等中心城市绿化率偏低,与新加坡绿化率达46%相距甚远。必须在战略规划上体现“绿色”,在投入上体现“绿色”,在执行中体现绿色。首先要保护做为灵魂的南渡江等母亲河、沿海防护带、五指山原始森林,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对水源地进行补贴及生态化的开发,确保海南的“水”、“空气”的洁净度。以海口、三亚等城市及市县城为主,大力建设公园绿地系统、绿地步行系统和垂直绿化系统,并将全岛做为一个公园来规划,建设绿色公路、绿色建筑、绿色庭院等,使海南在空气与气候、水与水源、废物处理、自然生态、公众卫生、国际环境关系方面处于国际水准。
五是与新加坡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海南与新加坡文化相仿,血脉相连。新加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值得海南借鉴,海南有丰富土地、海洋等资源,而新加坡有信息、网络资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两者可以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共赢。又如,新加坡的炼油产业技术、淡水利用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很值得海南学习和借鉴。
六是探索“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救助体系。海南有立法权,能否学习新加坡以儒家“自强不息”为主导,建立“就业入息补助”和对丧失劳动力人员的公共援助金等制度,为国家打造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