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镇简介
一、基本情况
翰林镇地处定安县南部,总面积152.34平方公里,与琼海、屯昌两市县毗邻,为定安最偏远乡镇,距县城53公里,车程为1小时,属于典型的火山岩地区,热带季风性气候。全镇辖6个村委会,1个居(中瑞居),2个镇农场,58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3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292户28479人。翰林镇墟规模较为成熟,累计投资4881万元建设特色小镇,一纵三横道路格局基本形成,街道长度近4600米,商业经营铺面1300多间。
全镇设1个党委,9个党(总)支部(6个村党支部,1个镇政府支部,1个退休干部党支部,1个中瑞居党总支),党员594名,其中女性党员106名,占党员总数17.84%,,党员平均年龄为59.45岁,2020年度发展预备党员9人,2021年度发展预备党员11人,2022年度发展预备党员5人,2023年度发展预备党员11人。全镇脱贫村2个,脱贫户725户2929人,其中稳定脱贫331户1414人、相对稳定脱贫385户1468人、脱贫监测户9户47人。现有监测对象24户105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9户47人、边缘易致贫户12户46人、突发困难户3户12人。新增城镇低保10户19人、农村低保6户16人、特困8户8人、孤儿1名、困境儿童2名,对31名符合临时救助的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额73752元。
二、经济结构
翰林镇是典型的农业镇,主要有水稻、橡胶、槟榔、冬种瓜菜、林下养殖种植等,槟榔、橡胶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4元。全镇确权的耕地面积共28658.82亩,其中水田13398.93亩、坡地15259.89亩。淡水养殖面积234亩,林地面积3192公顷,湿地面积56公顷。
1.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全镇13家槟榔加工厂、1家橡胶加工厂、1家食品加工厂,工业总产值3.27亿元。
2.农产品生产情况。2023年早稻种植10090亩、晚稻11760亩;黑豆、绿豆、番薯类736亩;种植蔬菜及菌类13626亩,主要种植地瓜叶、空心菜等。
3.热带作物种植情况。全镇(含中瑞)槟榔种植15317亩,橡胶种植6366.9余亩,种植油茶652亩、椰子144.5亩、斑斓64亩。
4.畜牧业生产情况。肉鸡存栏27万羽,鸭存栏29万羽,鹅存栏2330余只;生猪存栏23952头、牛存栏量926头、羊存栏量2078头。
三、人文历史
(一)翰林镇由来
翰林名称的由来,很有历史渊源,是中国版图最北部的蒙古族和最南端的汉族、黎族之间,在定安擦出的汉文化中最富感情色彩的火花,民族之间的和谐交融,由此可见一斑。
元朝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激化的朝代,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19岁的武宗皇帝之子图帖睦尔,因宫廷争斗迫遭诬陷,被英宗皇帝从京都流放到蛮荒之地琼州。后客游定安,客居岭口、翰林一带。天历元年( 1328年),图帖睦尔即位,庙号文宗,成为元朝第十二位皇帝。朝廷将不从新主的翰林大学士王仕熙流放吉阳军(今崖城)。同年十月,王仕熙来到图帖睦尔曾经的避难地南建州,并客居翰林。翰林有幸迎来了一位闻名四方的大人物,翰林的历史因这个人的参与而从此被改写,谱写出一曲不同凡响的如诗韵章。
王仕熙并非一般之人,他原籍北海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字继学。王仕熙既是元代大诗人、又是翰林大学士,官至官吏部侍郎、副宰相(参知政事),翰林名称的起源与他有着密切的关联。王仕熙远离宦海浮沉,结交当地名人雅士饮酒作乐,游山玩水,写下了名千古“珠崖八景”诗,并在此地为黎、汉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动人传说。王仕熙的诤友王京出生在今翰林镇章塘村。王仕熙被贬时,王京曾修书回老家,派其侄子王文召料理王仕熙生活起居、陪同读书。王文召的父亲王天与遂将二子王文召过继给王仕熙,表明王氏家族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又有景仰王仕熙和遵从王京之意,并出资创办输林书院,由王仕熙掌教,还将与王仕熙同辈者全改为“仕”字辈,以此报答王仕熙教书育徒之恩德。
翰林书院的雏形,即今翰林镇中心小学所在地。王仕熙曾在此教书育徒,训化民风,动员当地百姓广种槟榔,当地百姓将这一带的槟榔园称为翰林园。王文召因名得福被翰林学士过继为子,成为王氏家族流人当地一派的骄傲。
1939年2月,日军人侵定安,也视翰林为吉祥之地,取名“翰林院”。1946年日军投降,有识之士在翰林园创办翰林小学。国民党沿袭翰林之名,设立翰林乡。解放后,1987年设翰林镇人民政府,翰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二)地形地貌
翰林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属于典型的火山岩地区,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均在2300毫米以上。辖区内有麻罗岭水库(位于中瑞居)、大崛埇水库(位于大寨洋)、水打埇(位于章塘村)3座水库,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水塘4个;河流28条,其中省级河流2条(沟门村水、文曲河)、县级河流5条、村级河流21条。镇内“一树之大可成林”的亚洲最大榕树王、“白鸟掠翅灵动美”的白石岭、“坚强不屈卫家园”的旧市城、“沃野千里田园美”的四大田洋、“激扬旋律23年红旗不倒”的母瑞山等自然人文美景构成了翰林镇山灵水秀的优美风景。
(三)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
1.“红色母瑞、琼岛井冈”的红色经典——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为琼崖革命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近年来,母瑞山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赋予革命老区和红色遗址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省宣传干部培训中心革命教育、省国资系统党员干部教育、海南师范大学教学培训等等广大党员干部锤炼理想信念的教育基地,为打造琼岛红色教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成为理想信念大学堂,为党员干部提供锻造理想信念的“窑炉”。
2.国共两党合作遗址——独木成林的“亚洲榕树王”。位于章塘村委会的亚洲大榕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一段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故事。1939年3月15日,琼崖工农红军最高领导人冯白驹和抗日女英雄刘秋菊曾在此与当时退守定安翰林镇的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进行一次国共谈判,决定联合抗日。据传,这棵古榕树种植于1295年,经过700多年的繁衍,由原先的第一代榕树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大榕树。从树的原生树干至最南端边缘长度为43米,整个榕树南北覆盖长度为72米,东西长度为78米。占地面积达8亩。
3.火星村白石岭。亦称白旗岭,海拔180米,位于定安翰林镇火星村委会。白石岭由花岗岩石组成,因整座山岭岩石巨大、颜色苍白,故而得名白石岭。白石岭状如一只巨大飞鸟,东为乌姆石,形似鸟的头部;南为石壁岭,宛如鸟的左翅;北为贫上岭,犹如右翅;西边为白石岭,就似鸟尾。白石岭拔地而起,奇险峭立。山上树木郁秀,怪石嶙峋,石洞幽深。山下平原辽阔,田园秀美,阡陌相通。从高处俯瞰,白石岭如白鸟掠翅,灵动优美;从岭下仰望,又似灵禽栖息,栩栩如生。自古以来,白石岭以其源于天然的迷人风姿,幽清纯静的境界迷醉众生,成为继文笔峰之外,又一座神秘、缥缈、美丽的山岭,每年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前来探寻攀登,亲身感受它的神奇壮美。
4.良星村旧市城。位于翰林镇良星村委会旧市城村。系清道光末年,社会治安混乱,村民出于自卫而筑,迄今约300多年,城墙高约2米、全长约200多米,将旧市村包围其中,占地约10亩。旧市城村有东、北二门,东门最有特色,门口狭小,可以容两个成年人并肩出入,门楣是一块长条的石块,门框是层层垒砌的火山岩石,岩石呈灰白色,并无过多的杂草青苔。北门较为宽敞,可以容得一辆轿车出入,旁边长满了菠萝蜜树,火山岩石上的藤蔓植物长得十分茂密,连成一大片,使整个石城富有活力。倘若站在高处俯视整个村庄,就像一块小而精致的古代铜钱,外圆内方。圆的是火山岩石砌成的环村石墙,方的是整齐有序一户挨着一户的房屋。旧市城是翰林百姓以血和生命抗卫家园、不受外侵的缩影。翰林百姓在用心营造自己一方精神家园的同时,也铸就了一种内在坚强不屈的翰林精神,并赋予翰林小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四、荣誉称号
2016年,翰林镇列入全国重点镇。
2018年,翰林镇荣获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集体。
2019年,翰林镇党委、翰林镇政府获定安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爱心助学爱心集体。
2020年,翰林镇荣获全省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团镇委获定安县五四红旗团委。
2021年,团翰林镇委先后荣获“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定安县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翰林镇火星村获海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2年,翰林镇党委荣获“全县禁毒工作先进集体”,翰林镇章塘村、良星村喜获海南省级卫生村荣誉称号;定安县翰林初级中学、定安县翰林镇实验小学获“ 2022年度星级书香校园 ”荣誉称号;翰林农旺合作社获得第五届全国农业技能大赛海南赛区二等奖;翰林镇2022年度省级卫生镇重新确认通过复审;翰林镇翰林村、翰林镇火星村重新确认通过2022年度省级卫生村复审。
2023年,翰林镇荣获“2023年定安县文明村镇”称号、翰林中心学校荣获“2023年定安县文明校园”称号、定安翰林农旺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海南省2023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典型案例、翰林镇黄赞旭、王志进分别入选乡村匠人、致富能人、翰林镇李连欢家庭荣获2023年海南省“最美家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