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先民栖息繁衍,开始了以原始农牧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秦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属珠崖郡,宋并入琼山县。元顺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将琼山南部及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五指山、黎母山)划为定安县属,于天历二年(1329年)升为南建州,至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复设定安县。
定安县物产丰富,民风纯朴,文化尤为发达。仅明清两代,考中举人、进士的有七十七人,其中姣姣者有明代官至太子宾客、会试同考官、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弘诲;有清代的探花郎张岳崧,官至大理寺正卿的王映斗,宋代道教南宗一代宗师白玉蟾曾隐居于定安,据传说文笔峰是其羽化成仙之处。定安县第一位进士海澄官至御史,是海瑞的叔叔,海澜、海鹏、海迈也中举人,海瑞更是名闻天下的大人物等。定安古代有400多人在全国各府、州、县当官。可谓人才济济,大备于时,文功武略,先后炳耀,诗文书画,光彩绚丽。
随着文化的发展,先进思想的传播,造就了无数志士仁人和革命者。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定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位于本县南部的母瑞山,现建立了一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母瑞山是海南革命的摇篮,琼崖特委、琼苏政府、红军独立师曾长期进驻母瑞山创建琼崖中心革命根据地,母瑞山曾两度保存革命的火种,燎原琼崖大地,使琼崖革命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为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做出了重大贡献。
定安县又是著名的琼剧之乡。琼剧是原广东省4大名剧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定安县琼剧群众基础深厚,因此名伶辈出,各种琼剧人才举不胜举。有“无定安人不成剧团”的美誉。全省琼剧团几乎都有定安人担任主角,海南琼剧团就有胡俊杰、莫爱花、王广花、韩飞飞、谢宏林、邓海燕、吴孔孝等担任主角。著名的琼剧村卜效村更是享誉全省。卜效村在定安县新竹镇西面5公里处。这个村琼剧演出历史悠久,名伶辈出,基础雄厚,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懂唱琼剧。琼剧在定安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中,平时喜欢唱几句流行琼剧,自娱自乐,鼓舞信心。遇上结婚喜庆,则请来八音唱琼剧,以之助兴。农村乡镇,每年的军坡节期,都请来琼剧团演出,接待亲戚、宾朋,欢庆佳节。
定安的传统民俗与中华民族传统民俗节日息息相联,但是又有其地方特色,特别是饮食文化较具特色,如端午节的定安粽子,饮誉全海南。春节期间,定安北部地区的裹菜饭,颇具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定安的传统民俗之中,影响最大,遍及面最广,而又最具地方特色的应当是“军坡节”。
军坡是中原“庙会”主脉的传承,是“庙会”文化发展的支派。军坡总的活动时间跨越从农历二月初六至廿六,共20多天。覆盖的地域为定安半个县,琼海及屯昌的部分乡镇。海南各地只祭神不装军、游军,神灵不互相拜访、交际来往的活动,其实只是冠军坡名而已。真正的军坡是北有“梁沙婆”,南有“南远公”式的祭神活动。“梁沙婆”即南北朝时冼夫人。当时,海南民族矛盾激化,冼夫人奉朝廷之命征黎,但她改征黎为和黎政策,解决了民族、地域纠纷,取得了长治久安的局面,深受海南人民的敬仰。“南远公”为元代定安南雷山峝峝主王官。六皇子图贴睦尔因宫廷斗争,被贬海南,王官待他很好。图贴睦尔就帝位后,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封王官为世袭知州。军坡节的由来既有纪念祖先的源由,又有民族和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