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热点新闻总第637期 >2023-02-23编印

省人民医院与定安县人民医院发挥医联体优势:成功抢救一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
刊发日期:2023-02-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近日,依托医联体平台的优势,海南省人民医院与定安县人民医院携手成功救治了一例急性颅脑损伤的患儿,患儿最终完全康复,尚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2022年12月23日,7岁的小奇(化名)在床上玩耍时,不慎跌落床下,撞到头颅。当天下午6点,小奇直喊头疼,不久后便陷入昏迷,父母急忙将小奇送到定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到达医院后,医生立刻对小奇进行颅脑CT检查,发现其脑部有巨大硬膜外血肿,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并且心率从120次下降到60次,病情十分危急,需要立即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然而,该医院目前无法自行开展这种复杂的脑颅手术。

想到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刘朝晖,正好在定安参加乡村振兴工作,定安县人民医院的医生立刻向他拨打了求助电话。接到电话后,刘朝晖医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十分钟内便赶到医院。“时间紧迫,不能转院,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开通绿色通道,急诊手术!”随后,刘朝晖带着急诊科医护人员在30分钟内将小奇送到了手术台上,麻醉科、手术室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室里,刘朝晖与定安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密切配合。麻醉医师在为患儿小奇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进行静脉麻醉后,手术开始。刘朝晖先是钻了一个骨孔,从骨孔里吸出了一些血液,缓解了患儿颅内的压力,再按步骤进行开颅手术。当划开一个10cm×8cm的颅骨骨瓣、翻开骨瓣后,患儿颅内巨大的硬膜外血肿顿时向外膨出,术中共清除了约100ml血肿!刘朝晖还在患儿的硬脑膜上发现一根小动脉还在喷血,这是脑膜中动脉的一个分支,也是这次出血的根源。他立即用双极进行电凝止血,将硬脑膜悬吊,骨瓣复位,再缝合头皮。

经过2小时“生死时速”般的手术,小奇的瞳孔已经回缩到正常状态,刘朝晖便同其他同事一起将小奇护送到重症监护病房。术后复查颅脑CT显示,小奇颅内的血肿已清除干净,脑组织未见其他异常。

但由于小奇手术之前,其血肿压迫脑组织、脑疝时间过长,术后第三天小奇仍旧昏迷不醒。刘朝晖想到,对于颅脑外伤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早期若通过高压氧治疗,则有助于促醒,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但昏迷的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患者治疗期间若出现癫痫发作怎么办?若出现呼吸、心率、血压方面的变化该如何应急处理?

为了让小奇最大程度康复、减少后遗症,术后第四天,刘朝晖紧急联系了省人民医院的高压氧科主任文立,希望能在做好应急准备的前提下,用高压氧为小奇治疗。在获得小奇父母的同意后,定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立即安排了救护车,当天就将小奇送到了省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到达医院后,文立详细查看了小奇的病情,现场再次评估病情,认为可以进行治疗。随后用平车将小奇送入高压氧舱行高压氧治疗。

经过几天的高压氧治疗,小奇终于苏醒了。随后的几次治疗效果都比较好:一侧偏瘫的肢体明显恢复了力量,还能自己走路,步行出舱。

术后一周,小奇头皮切口愈合良好,在定安县人民医院办理出院,到省人民医院继续接受高压氧第二疗程的治疗。

“大脑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刘朝晖表示,像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导致脑疝形成的危重病人,以最快的速度手术清除颅内占位,缓解颅内高压,是挽救患者的关键。

2019年8月,海南省人民医院与定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医联体协议,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小奇的成功救治,体现出医联体单位在处理疑难、复杂、急诊病例的能力和水平。医联体的有效运作,能够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各级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基层的群众。

         (海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