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版总第586期 >2022-02-10编印

从“粗放治理” 向“精准治理”转变
——四论坚决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
刊发日期:2022-02-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牵牛牵鼻子,打蛇打七寸。”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精准”二字,“六水共治”同样如此。近日召开的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提出,坚决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要做到从“粗放治理”向“精准治理”转变。由“粗”到“精”,突出的是务实作风,强调的是科学施策,体现了治水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按照省委的部署,立足实际、精准发力,切实提高治水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以强有力举措坚决打赢这场事关全局的攻坚战。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任何水环境都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这要求我们,治水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机械照搬他人做法,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主次因果,抓住关键环节,找准“病灶”进行靶向治疗,实现标本兼治。倘若低估了治水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一刀切”“一阵风”式的粗放治理,就会导致治水工作浮于表面,不但得不到理想效果,还容易滋生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唯有突出精准,科学施策,下好“绣花功夫”,方能事半功倍,实现长效治水。

精准治水难在找准问题。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问题找不准,枪口没有靶心,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到治水中,各处水域流入的水源不同、周边植被不同、沿岸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等等,都是影响水环境的重要成因。为此,要立足实际、尊重事实,因地制宜、脚踏实地追根溯源、找准症结,坚决杜绝“大概”“差不多”等错误想法。只有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才能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依据、明确方向。

精准治水重在靶向施策,靶向施策是推进工作的科学方法。一些地方治水时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表面上看决心很大、力度不小,实际上失之于宽、失之于粗,是简单粗放的治理方式。靶向施策就要抓住主要矛盾,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治理重点,落实具体措施,坚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湾一策等,动真碰硬、深挖“病灶”,做到疏堵结合、有减有增,对症下药、强化功能,在靶向突破、以点带面、由此及彼中把每一片水域都管好管出成效。

精准治水贵在作风转变。治水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无论是找准问题,还是靶向施策,都离不开严实过硬的作风。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六水共治”攻坚战当成检验担当作为的试金石、锤炼作风能力的历练场,以“绣花功夫”把治水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要知重负重、知责尽责,敢啃“硬骨头”、敢拔“硬钉子”,对顽瘴痼疾以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确保抓出实效,解决实际问题,且不发生反弹。

干事创业,准是前提,是方法,是保障。纵观治水成功范例,无不体现出精准理念。只要抓准重点领域、敏感环节,做到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对象精准、区位精准、措施精准,我们定能推动“六水共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水环境质量实现质的提升。  (海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