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热点新闻总第564期 >2021-09-23编印

秋分品秋韵
刊发日期:2021-09-23 阅读次数: 作者:张辉祥  语音阅读:

一年丰收正秋分。秋分,是一个农历的节气,传承着中国的农耕文化,进而营造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庆氛围: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诗意秋分,天下大熟,一曲秋歌吟唱:稻谷熟了、瓜果飘香,蟹肥菊黄……田园的生活,藏着金色岁月,这沉甸甸熟透的大地,因为秋分,喜不胜收。致敬秋分,农民有节,一场劳动的嘉年华。

秋分秋韵滋味长,斑驳的秋色,皎洁的月光,带着成熟,带着沧桑,“明夜月圆谁共看,露荷风竹对秋分”。秋分至,清晨乡间的树木草叶上可见到白色的露珠,晶莹剔透;夜间,躲藏在菜园、草丛里的蛐蛐、蚂蚱等秋虫也知道冷了,叫起来格外的低声凄鸣。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民们对秋分时节的到来,可不敢掉以轻心,虽然丰收的稻谷才刚刚颗粒归仓,但这些大地之子们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他们犁田机耕,播种小麦,又开始了新一轮地劳作。其实,农民们为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永恒不变的信念,每一天都是他们劳动的节日。

秋分在寒来暑往中固守着自己的驿站,呈现出一份绚丽与厚重。古籍《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条分界线,初秋在没有感觉中已去,深秋在枫叶渐红里将临,此时“昼夜平分”。白天,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夜晚,皓月当空,天高露浓,真可谓是:秋分,秋分,平分秋色。

秋已分,而心,遗落何处?中医学认为,秋分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养精蓄锐,为严寒的来临做准备。我很喜欢这一解说,喜欢在“韬光养晦”中去感受心野的博大与宽广。尘世间,人们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自寻的烦恼,虽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岁月也就此蹉跎。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抽点时间静心“闭关”,追寻一种沉寂、一种反思之后的新生。钟爱秋天,因为只有在经历了落叶知悲秋后,生命才能从凄楚与伤感中振作,才能够绽放一种跨越时空,超越尘世的美丽。

秋分,也许就是在平衡成熟收获与悲凉肃杀两种矛盾后得到的一句秋日私语: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样,脱去一季的繁荣,是为了再度茂盛,那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把生命储藏,让岁月的年轮刻在心上。然而,生命只有一季,一旦容颜衰退,便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但我们却可以在潮起潮落的人生之途上几度辉煌,只要信念永恒。

世间美妙成于秋,秋分时节品秋韵,让我们收获一份喜悦,然后归于自然,归于淡定,静待岁月轮回,勃发一种向上的力量,或许这便是秋天的生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