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把七绝《井岗翠竹扎根母瑞》发到我的初中同学群里,有同学提出“婆娑”一词似乎倒过来用更顺口。
我的这位老同学早年也习练过格律诗,他说的也靠谱,“婆”、“娑”同是下平声五歌韵;但多半是由于不了解“娑”的读音是“suō”(按,“娑”,双韵字,另韵为上声二十哿;海南音读作“so1 初”),因此有这种提法。
婆娑,是一个现成词语。
习练诗词,我们还是要尽量使用现成词语。
看看下面三首唐诗:
杜甫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全唐诗》第2475页。以下只注页数)
(按,迟日,指春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475)
(按,逾,通“愈”)
白居易《食后》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4750)
(按,赊,指长或远)
实在是明白如话。
上半年有人出了一句上联求对下联 : “观音山上观山水”。我看了十几句下联,下面这句对的还是较好 : “望海岭中望岭天”。上联末二字“山水”,“平上”;下联末二字“岭天”,“上平”。格律上很工整。但还是有嫌美中不足,上联“山水”是一个现成词语,下联“岭天”不是一个现成词语。
近期有朋友在群里面发了一首七古,诗中有一句 : “坡寨寒舍抚苟生。”后三字就比较费解了;而且,“上上平”,韵调根本就提不起来。
根据诗意,我把这句改成 : “坡庠陋舍牧儒生。”
坡,有题目提示,指坡寨。
庠,“乡学曰庠,里学曰序”(见《春秋繁露 立元神第十九》注)。“庠序”,《现代汉语词典》解,泛指学校。
牧,马振彪《周易学说 谦卦第十五》: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郑康成注:牧,养也。
儒生,泛指读书人。
“牧”字古音为入声,现代汉语里把它归入去声。“牧儒生”,“去平平”。阴阳上去,四声当中,去声提调有力。
明代僧人真空说 : “入声短促急收藏。”
短促而急,自然有力。
“或曰入之派入三声”(按,三声指平声、上声、去声;现代汉语里是“平分阴阳,入归四声”),这是清初万树在他的《词律》中说的;可见最迟是在明代就已经有了这个提法。今音把“牧”归入去声,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万树在《词律 序》里也这样说道: “上声舒徐和软其腔底,去声激厉劲远其腔高。”
很明显,牧,不论是从古音还是从今音去看,提调都有力。
用现成词语,有例可援,容易把话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