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不等不靠,主动外出务工,在打工之余,自学汽车维修技术,返乡开修理店,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脱贫……他用一只手撑起了一个家,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他就是龙河镇南勋村委会南五村的贫困户陈崇福。
在南勋村委会旁的一家简单的汽车修理厂,记者见到陈崇福时,他与他的父亲正在修理一辆农用车,手上还残留着油污渍,黝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脸上写满了乐观和自信。
今年36岁的陈崇福,11岁那年因意外失去一只手,落下了三级残疾。家里因缺少土地,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陈崇福一家人生活很拮据,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也没什么手艺,只能干苦力活。”为了生活,陈崇福辗转全省各地砖厂打工。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工程车、铲车等车辆损坏,陈崇福没活干的时候就会帮着维修师傅修理机械,遇到不懂的或者难处理的问题就主动询问师傅。一来二去,陈崇福掌握了一些修理机械的技巧,渐渐地,他也成长为一名维修师傅。
2016年,学了两年技术的陈崇福乘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准备回乡创业,筹划开一家农机车维修店。在帮扶干部的帮扶和鼓励下,他积极参加电视夜校、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努力提升自身劳动技能。“刚回来的时候,我又专门找了一个开维修店的亲戚,跟着他又学了几个月才开的店。”陈崇福说。
2017年,陈崇福向亲戚借了4万元,购买了维修机械需要的设备,同时,他还借助针对贫困户的贷款政策,在农信社免担保贷了5万元,用来购买汽车配件。就这样,陈崇福的维修店正式开张,他也成功变成“小老板”。
刚开始维修店的生意很惨淡,许多人看到陈崇福残疾,都不太信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把活干好。”面对客源少,陈崇福并不气馁,他相信,只要技术过关,终会得到认可。好在孩子上学都能够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这给陈崇福缓解了极大的压力,也让他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
有的人半夜过来修车,有的人开车在路上车坏了,有的人车坏了停在家里开不过来……接到这类的电话,陈崇福的第一反应就是提上工具箱,帮车主解决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7年至今,陈崇福靠着踏实的干劲和精湛的技术,获得了一批“老客”的认可,在他的修理店里,每天都会有人过来找他维修。
“陈崇福很积极上进,也很坚强乐观,工作也很努力,回家创业办起修理厂,原来的贷款还清了,也建起了新房子,为贫困户脱贫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看到他日子越来越好也感觉到很开心。”龙河镇南勋村党支部书记王德钦对陈崇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赞叹不已。
“我现在每个月收入基本都稳定在5000块钱左右,孩子上学也有教育帮扶资金,新房也正在建。”谈起现在的日子,陈崇福的脸上扬起了笑容。他说,几年前的贷款已经还清了,现在又继续贷了5万元,打算把设备升级,把修理店的规模做大,对于未来的生活,陈崇福信心满满。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帮助,感谢扶贫政策,让我们一家对幸福生活又有了新的奔头。”陈崇福言辞恳切、语气真诚,“我一定好好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也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