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沿着胜利的足迹奔向新的胜利总第488期 >2020-04-16编印

危亡关头,内洞山会议挽狂澜
重建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核心,成为琼崖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
刊发日期:2020-04-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587002014560672.jpg

内洞山会议遗址。(资料图片)

蓝天白云下,位于琼海和定安两地交界处的内洞沟流水潺潺,在阳光映射下波光粼粼,内洞沟两岸是一片青翠的橡胶林和槟榔树,碧水和山林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内洞山会议就是在河边的那片密林里召开的。内洞山,其实是丘陵,过去灌木丛生。”3月17日,定安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崔开勇指着内洞沟边一处胶林告诉记者。

91年前,内洞山会议及时地重建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机构,成为琼崖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尽管时光流逝,但这块浸染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仍在诉说着如歌如泣的红色故事。

十万火急

冯白驹发出提议

1928年12月,黄学增、官天民、陈大机等带领的中共琼崖党团特委机关迁到了国民党在琼崖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海口市和府城镇,一边筹建南区特委,一边开展城市工作。

1929年2月,党团特委机关在海口、府城的活动很快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2月中旬,中共海口市委书记严鸿蛟被捕,叛变革命,供出了特委和市委机关所在地,敌人随即派兵包围特委和海口市委机关,逮捕了陈大机、黄朝麟、云昌江等特委和市委领导成员及机关干部共13人,黄学增、官天民因赴广东省委汇报工作而幸免于难。接着敌人又令严鸿蛟带路,在海府地区追捕革命同志,海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迅速恢复特委对城市工作的领导,中共广东省委指示,琼崖“特委本身须即建立起来”,由“官天民、黄善藩、冯世江、谢翰华、熊侠五人组成之。以官天民任书记。”

新特委成立后,在敌人白色恐怖之下,在海口工作难以开展。于是,特委便计划在澄迈县组织武装暴动,攻占金江镇。但是,7月间,特委机关再次被敌人破坏。黄学增、官天民相继牺牲,进攻金江镇的计划也随之停止。

“那时,琼崖工作迭次遭受打击,党的基础受到严重破坏,各县虽有工作,但无法正常联系。正确引导革命方向迫在眉睫。”琼海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说,就在琼崖革命失去统一领导核心的危急关头,时任澄迈县委书记的冯白驹挺身而出,将琼崖特委被破坏的消息通报有联系的其他县委,并到母瑞山向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汇报上述情况,提议召开各县县委领导人联席会议,以便重建琼崖特委领导机构,讨论研究今后斗争方针问题,带领全琼人民继续坚持斗争。

重大转折

琼崖革命谱新篇

冯白驹的提议,得到了王文明以及各县县委的赞同和支持。1929年8月中旬,由王文明、冯白驹为召集人,一个反思“城市中心论”的内洞山会议,在定安县内洞山(今琼海市东红农场内洞七队)的密林中悄然召开。

会议通报了特委机关被破坏的经过,总结了特委机关迁往海口两次被破坏的惨痛教训,确定了琼崖党组织当前应立足农村、坚持以农村为基地,积极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区域等正确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针,并选出王文明、冯白驹、陈一先、傅佑山、王志超、符明经、谢翰华、蒙汉强(女)、熊侠等为临时特委委员。

9月,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特委。11月下旬琼崖党团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王文明、冯白驹、傅佑山为特委常委,王文明任书记。由于王文明病重,提议由冯白驹主持特委工作。正是这次内洞山会议,让有着丰富革命经验的冯白驹开始走到琼崖革命前台,开始主持特委工作。在革命危亡关头,他挺身而出,以杰出的智慧、过人的胆略,指引琼崖革命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对于内洞山会议,陈锦爱如是评价:“内洞山会议是在琼崖党和红军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是琼崖人民革命转危为安的一个转折点。”

为何内洞山会议如此重要?据史料记载,就在内洞山会议以后,冯白驹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利用国民党内部拥蒋派和改组派的矛盾,采取有效措施,乐会、琼东、定安、文昌、琼山、澄迈、万宁、陵水等8个县委都恢复了活动,并建立起了临高、文北两个临时工委和海口特支、海口郊委。同时,派出红军指战员深入琼山、文昌、乐会、万宁、陵水等地,联络原潜伏下来的红军,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游击活动,宣传发动群众,扩充武装队伍,使各地工会组织不断得到恢复和建立,有力地配合了农村工作的恢复和武装斗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