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福自力更生开维修店创业致富,踏实的干劲和精湛的技术获得客户认可。黄祥 摄
身残志坚,不等不靠,主动外出务工,在打工之余,自学农机车维修技术,返乡开修理店,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脱贫……他用一只手撑起了一个家,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他就是龙河镇南勋村贫困户陈崇福。
“左边那辆农用‘四轮车’车是开过来清理车身的水泥的,右边那辆工程车轮毂的螺丝松动了,刚换新的上去。”近日,在南勋村委会旁,记者见到了陈崇福,他刚修理好两辆车,手上还残留着油污渍,身残志坚的他,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黝黑的脸庞中透露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因贪玩落下残疾
干苦力活维持生计
在与陈崇福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他今年36岁,因为11岁那年贪玩,点燃易爆物品被炸断了一只手,从此落下了三级残疾,这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加上家里经济条件差,陈崇福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上过学了。由于年纪太小,加上身体有残疾,陈崇福没有办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帮父母干点简单的农活。
由于家里缺少土地,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陈崇福一家人生活很拮据。值得庆幸的是,2005年,经朋友介绍,陈崇福结识了现在的妻子董少奶,两人相识相知,并结为夫妻,他还向亲戚朋友借钱在南勋村委会附近盖起了一间瓦房作为新房,在妻子的鼓励下,两人开始外出务工。
“我也没什么手艺,只能干苦力活。”回忆起以前的打工经历,陈崇福唏嘘不已,他告诉记者,在他结婚后不久,夫妻两人结伴到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一个砖厂搬砖,砖厂包住,两个人一个月下来能赚三、四千块钱,基本够生活开销。
学技术贷款创业
贫困户变身“小老板”
辗转全省各个地方的砖厂打工,陈崇福长年用一只手干苦力活,感觉手臂有些劳损过度,虽然很辛苦,生活压力也大,但每当看到家里的妻子和4个年幼的孩子,陈崇福都会按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人生活越过越好。
“我这个情况不适合长期干苦力活,只能另辟蹊径学点技术。”陈崇福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砖厂打工,经常会遇到工程车、铲车等机械损坏,这个时候没有活干,陈崇福正好可以在旁边看维修师傅修理机械,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询问维修师傅。
2016年,学了两年技术的陈崇福乘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开始回乡创业,筹划开一家农机车维修店。“刚回来的时候,我还专门找了一个开维修店的亲戚,跟着他又学了几个月才开的店。”陈崇福说。
2017年,陈崇福向亲戚借了4万元,购买了维修机械需要的设备,同时,他还借助针对贫困户的贷款政策,在农信社免担保贷了5万元,用来购买配件。就这样,陈崇福的维修店正式开张,他也成功变成“小老板”。
积极生活踏实做事
生活越过越好
刚开始维修店的生意很惨淡,许多人看到陈崇福只有一只手,都不太信任他,都去到别的地方维修了。面对客源少这个问题,陈崇福也很无奈,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踏实把活干好,他相信,只要手艺过关,肯定能够积累出一些“老客”。好在孩子上学都能够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这给陈崇福缓解了极大的压力,也让他能够将身心投入到事业中。
有的人半夜过来修车,有的人开车在路上车坏了,有的人车坏了停在家里开不过来……接到类似的电话,陈崇福的第一反应就是提上工具箱,帮车主解决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7年至今,陈崇福靠着踏实的干劲和精湛的技术,获得了一批“老客”的认可,在他的修理店里,每天都会有人过来找他维修。
“陈崇福很积极上进,也很坚强乐观,工作也很努力,看到他能够靠自己发展起来,我们也很开心。”龙河镇南勋村委会脱贫攻坚中队长杜传德对陈崇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赞叹不已。
2018年,陈崇福把农信社5万元贷款还清了之后,又继续贷了5万元,先息后本,到2020年还完,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也已经还了一部分。
“我现在每个月收入基本都稳定在5000块钱以上,孩子上学也有教育帮扶资金,老家的房子也早就改造好了,生活越过越好。”陈崇福说,现在修理店忙的时候他一个人都忙不过来,妻子也过来打打下手,等贷款还清了之后,还想招个人,把修理店的规模做大,对于未来的生活,陈崇福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