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定安县近年来脱贫减贫成效明显,扶贫对象收入持续两位数增长,乡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居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这得益于定安精准扶贫“准、真、实、合、转”的“五字诀”。
——脱贫减贫助乡镇旧貌换新颜
定安县龙河镇西坡村委会高坡自然村原本是“光棍村”,2009年有30个壮年男子未婚,村民大都没有文化和一技之长,外出打工也只能从事低端工作。后来,政府扶贫工作队集中财力修通村道、发动和支持农民搞养殖、种瓜菜,村民收入快速攀升,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2000元升到2015年的10000元,相继走上致富路,并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如今,家家户户忙着盖房、迎亲,喜事连连,村中五六岁的娃娃已有30多个。
定安县龙湖镇桐树村委会也有类似情况,36岁的村民冯行刚和家中的两个兄弟由于家庭贫困至今未婚。2013年县里确认他们为精准扶贫对象,政府帮助他们养起了黑山羊,每年收入达10万元人民币。“以前我们住的房子很差,现在羊价高,挣钱了我们也盖了新房子,”冯行刚笑着说,“挣到了钱就可以娶老婆了。”
过去,海口市的市民偏爱聘请勤劳肯干的定安县妇女当家庭保姆。近年来,由于定安农村扶贫政策成效显著,不少“定安娘”选择回乡就业,每月工资三四千元的定安保姆成为稀缺资源。在定安县龙湖镇南科橡胶林下的蘑菇种植基地,我们看到清一色的定安妇女,选菇、剪菇、包装、装运蘑菇一派繁忙。蘑菇基地负责人吴孔利介绍,基地可以全年生产蘑菇,吸纳了周边村庄的20多名劳动力,她们的月平均收入3000多元。“在这里工作收入和海口差不多,离家近又可以照顾孩子,现在没有几个人愿意再去海口当保姆了。”吴孔利说。
位于定安县东北部的塔岭工业园区,产业以服务“一产”为主,借助“海口半小时经济圈”优势,成为吸纳当地劳动力、扶贫减贫的主力。园内仅海南联塑科技一家企业,就吸纳了400多名劳动力。由于产品品质好,联塑科技生产的PVC管不愁销路,订单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就业的村民收入殷实、心里踏实。
——扶贫脱贫“五字诀”
我们调研发现,定安县多举措创新脱贫模式,精准扶贫的重点可概括为“准、真、实、合、转”五字。
一是突出“准”。
在精准识别上下工夫。定安率先在海南全省派员驻村入户调查、建档立卡,2013年年底完成贫困户识别工作,这项经验获得海南省级部门认可,并于2014年5月在全省推广,2015年再次进村入户摸底调查,顺利完成精准识别。
据悉,该县建档立卡采取自上而下、贫困识别自下而上,通过宣传发动、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推荐、入户调查、村级民 主评议、审核、公示、全部信息录入、上报等多个程序,共识别出登记注册的贫困户为6304户、贫困人口25320人。在建档立卡过程中,共剔除已经脱贫、 步入正常发展的贫困户1703户。
“‘精准’的要义,就是要把政策的‘雨露’撒给真正需要的人。”定安县扶贫办主任许雄说,这是解决“扶持谁”“扶什么”和“怎么扶”的关键。
有了建档立卡的真实数据,定安扶贫得以精准发力。通过精准帮扶,2014年实现脱贫1102户、4538人;2015年实现脱贫1154户、4761 人。2016年计划减贫人口8500人(其中脱贫6000人,巩固提升2500人),截至8月,已脱贫人数5699人,完成海南省下达任务的67%。
二是讲求“真”。
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实现真结对、结真对。定安县派出工作队建档立卡的同时帮扶困难群众, 发现效果良好,他们摸索、总结这一经验,于去年9月出台了《定安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起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镇、县机关单位包点到 村、乡镇包点小组包点到村到户的帮扶机制。这一帮扶机制解决了“谁帮扶”的问题。干部把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扶持被帮扶对象,从而实现较快脱贫。
“扶贫还是靠干部,干部是主力军,”县委书记陈军说:“干部既能精准把脉,更能对症下药”。
今年起,定安县继续加大“一对一”帮扶力度,要求每名县四套班子领导要联系帮扶贫困户5到10户;正科级干部要联系帮扶贫困户3户,副科级干部要联系帮扶贫困户2户,一般干部尽量联系帮扶贫困户1户。实现“两个全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所有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截至目前,有117个单位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共投入389万元。
三是抓住“实”。
“只有把产业做实,产业做起来,发展起来,贫困户才有长远发展的根基。”陈军说。
定安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冬季瓜菜、麻竹、富硒香米、畜牧、淡水养殖、花卉苗木、百村十果、农副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该县九大特色产业,帮助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中遇到的资金、种苗、技术、管理、销路等问题,通过产业发展增收脱贫。
为了做实产业,定安摸索出“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开发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这根纽带来发展生产、应对市场风险。合作社结合贫困户的本意、自身特长来指导种植和养殖品种,带动贫困户通过自我“造血”实现脱贫致富。
种养得好更要卖得好。为了推进农产品销售,定安县侧重“互联网+销售”。近年来中国邮政在农村开发了电商品牌“园生递”、邮乐网等电子商务线上营销平台,定安因势利导加强与中国邮政的合作,加强便民服务站和村邮站等线下物流收寄配送网络建设。去年8月芋头价格低迷,定安县利用直通定安网站、微信、电商等渠道销售芋头,中国邮政利用微信公众号、邮乐网帮助促销,及时解决了价格低迷及销路问题。
此外,定安近年来加强塔岭工业园和岭口槟榔园建设,加强务工培训,从而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四是利用“合”。
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注重发挥好财政扶贫资金的作用,与农业、水务、交通、住建、发改等部门的涉农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缺什么补什么”,来统筹支付扶贫,从而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
整合资金的做法在整村推进中最为明显。2016年定安县实施整村推进的7个贫困村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筹集扶贫资金,加快了扶持贫困村的乡村道路硬化、电网改造、修建农村安全饮水设施、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
五是把握“转”。
转变扶贫方式。把过去的扶农转变为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入社,共同发展、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方式,达到成片脱贫。
2013年12月,桐树村两委的7名党员,每人出资10万元发起成立黑山羊饲养合作社,在政府扶持下购入89只种羊。但由于缺乏养殖经验,仅仅两个月种羊就死了一半。合作社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陈宁没有气馁,跑到邻县学习取经,聘请一名兽医担任专业技术顾问。该县扶贫办、科技局、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也及时开展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培训班,给予技术理论支持,黑山羊专业合作社由此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合作社成员大多是贫困户,资金保障是难题。对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合作社一是采用劳动力入社,以工资换羊的方式入社;二是以合作社作保, 向信用社申请无息贷款,拓宽资金来源。政府则在羊舍等硬件设施上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如今桐树村民每年仅养羊收入就达125万元,已由昔日的“吸毒村”“烂仔村”,变成“致富村”“养羊村”。
在转变扶贫发展方式上,定安县更加注重致富能人示范引领作用,为有为青年搭建平台。政府把资源倾斜给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和党员,通过他们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致富。为此,政府积极吸引致富能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回县发展生产,给予资源的同时,要求致富能人吸纳贫困户参与生产。同时加强培训、树立典型,扶贫先扶智,激励贫困户创业脱贫,从而实现由“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例如,新竹镇南华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主动吸纳16名贫困户入社,帮助发展立体经济带动脱贫。2015年该社总产值5742万元,获纯利润1100万元以上,社员平均年纯收入达10.2万元,合作社内贫困户全部脱贫。
——定安精准扶贫的五点启示
第一,建档立卡是基础工程。我国扶贫开发还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明确等问题。实行建档立卡,就能精准识别海南到底有多少个贫困户、贫困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政府、社会如何确定帮扶措施等,定安经验值得借鉴。
第二,得力措施是制度保障。海南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定安县制订的《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到位、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得力”,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县政府副县长莫汉博介绍,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定安县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强化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进行责任分解。建立起县统筹指导、部门配合、镇负主体责任并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以片为重点、 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第三,需加强党的基层堡垒。定安县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好事让支部来做、权力行使由支部把关”理念,使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充分发挥。陈军说,政府把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多资源给予党支部,党支部利用这些资源为村民做好事,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战斗堡垒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四,需加强基础设施畅通。政府在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网络、住房等问题后,群众生产生活自然能够极快改善。“高坡村与其他贫困村庄一样,在2011年开始完善基础设施,首先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网络、住房等问题。”县扶贫办主任许雄说,这是高坡村由“光棍 村”变成致富村原因之一。
第五,需找准县域经济定位。“定安的产业目标之一,即是成为‘海口的菜篮子’。”陈军表示,定安把产业帮扶作为主要抓手,因地制宜打好“生态牌”,重点引导贫困户发展无公害瓜果菜、畜禽养殖、林下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当地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