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7:扶贫攻坚进行时
总第303期 >
2016-10-20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农场+职工”模式让南海农场职工获益 30亩红心石榴1年赚10万
刊发日期:2016-10-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9月26日,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果香,在定安南海农场场区,一个个成熟饱满的菠萝蜜三五成群地悬挂在枝干上,长势喜人。
农场的职工陈明良笑意盈盈:“多亏场里调整产业结构,让我们种上水果,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好了,楼房也盖起来了!”
陈明良家承包种植的红心石榴硕果累累。 薛陶陶 摄
“农场+职工”模式
助推职工脱贫
陈明良是南海农场的一名职工。前几年,农场经济效益不好,陈明良每月领着2千多元的工资,仅能供一家老小温饱。2014年,他在场里干部的引导下承包了30亩红心石榴,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年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
“我家的变化,离不开农场的科学管理模式。”陈明良介绍,现在农场实施的“农场+职工”管理模式,给职工带来很大的实惠。职工从农场承包土地种植管理果树,每年只需要从收益中支付给农场一定比例的租金即可。与此同时,农场各部门还在种苗种植技术、订单、销售门路等方面给予职工支持,如:农场计生协会对育龄妇女开展种植红心番石榴技术知识培训班,充分发挥妇女在种植生产中的作用,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陈明良家通过从农场承包红心石榴实现脱贫致富,只是南海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调整种植结构
多种产业齐发展
南海农场创建于1958年,占地18.6万亩,有2.56万人和1434名职工。
“以前农场主要种植橡胶和茶叶,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效益低,有时候亩产不足千元,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我们意识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势在必行!”南海农场场长李国庆说,为了解决问题,南海农场积极展开讨论,确定了以发展养生农业为突破口,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载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群的基本思路。
在结合海南本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农场的土壤性质基础上,南海农场引进菠萝蜜、火龙果、莲雾、红心蜜柚等水果品种,并从福建、广西、台湾等地引进茶叶品种、种桑养蚕新技术和红心石榴,全力发展现代热带高效农业,着力打造菠萝蜜基地、茶叶生产基地、山柚茶基地、火龙果基地等热带名优水果生态农业产业群。
目前,南海农场菠萝蜜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蜜柚种植面积2000亩、莲雾种植面积630亩。
标准化种植
农场增效职工增收
“过去,农户喜欢把菠萝蜜当作种在房前屋后的庭院经济作物,并没有形成规模。像农场这样大规模种植,种植经验基本上是无据可查的。而要提高菠萝蜜的种植效益,标准化的科学种植尤为重要!”李国庆说,为了提高科学种植技术,农场先后向高校输送20余名菠萝蜜种植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通过与海南大学农学院、华南热作两院等大中专学校和旅游学校合作定向办学培养的方式,开辟稳定的技术人才输入渠道。
经过几年的探索,南海农场已完成系统的菠萝蜜种植加工操作技术标准,同时也在有计划地制定茶叶、石榴等农产品系列标准规范,实现各种农产品的标准化科学种植。
“在标准化科学种植技术的指导下,今年菠萝蜜迎来了大丰收,产量预计可达600万斤。”农场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南海农场正在建设年加工鲜果2.1万吨、年利润可达500万元的菠萝蜜加工厂,做大做实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促进农场增效、职工增收。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