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定安县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抓手,瞄准市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动产业发展,为把定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休闲康体养生胜地和海南特色生态产业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一、 打造高端热带特色农业基地,推进名优农产品供给
作为农业传统县的定安,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跳出农业经济效益不高、产品不优、农民不富的窘境,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优化种养结构。挖掘定安农业比较优势,结合市场供需情况,定安致力于转变农业种养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经过几年的努力,将种植业占主导的单一农业发展结构,逐步转变为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多产业齐发展的整体格局。其中,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对全县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3.65%,成为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面对大面积橡胶林低产低效的困难,定安将劣势转为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创造性地开展适度规模标准化生态循环种养,积极发展林下花卉、种药、养殖等林下生态循环农业,其规模达8.32万亩,有效促进经济生态同步发展。其中,南华生态产业园区实行禽畜—沼—鱼和禽畜—沼—电—农作物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明显,该园区去年创产值8700多万元,带动120户农民,户均纯收入14万元。三是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积极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扶持全县7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去冬今春,全县种植冬季瓜菜11.71万亩,总产量15.07万吨,产值达5亿元,充分发挥了规模经营产出比高、抗风险能力强的作用。同时,注重农业生产标准化,制定了定安富硒水稻、定安富硒大米、定安黑猪、定安鹅生产技术规范等四个生产标准。落实品牌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已创建省级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6个,部级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个。在此基础上,培育注册农产品商标218件,定安粽子、定安黑猪、定安大米、定安鹅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品牌效应初显。今年端午节期间定安粽子销售额达1.8亿元,创历史新高。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定安积极支持和引导农业企业运用农超对接、社区配送、电商物流等现代营销模式,主攻终端消费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今年,定安出台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在海口、三亚等地开设“味道定安”精品特产店。定安黑猪品牌声名远播,效益凸显,直接入驻了广东地区的沃尔玛、家乐福、百佳、华润万家、泰森五大超市,开设精品专店110家,专柜63家,并进入了“天猫”“顺丰”等电子商务网站进行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同时,搭乘“互联网+”快车,运用全县108个“党支部+便民服务+电子农务”综合平台对外营销定安特色农产品,2015年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完成销售额达9000万元,获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二、 发展集约化环保型工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定安坚持工业强县,着力引进生态环保型工业企业,盘活低产低效企业,不断调优工业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塔岭园区综合实力,促进工业保持快速发展。
一是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构建工业新格局。组织参加“西洽会”、“长三角招商活动”,赴北京、上海、广东、郑州、西安等地上门招商。洽谈企业151家,先后引进海南二建、鑫盛达等企业进驻定安。绿槟榔、南国食品、鸿琛等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地或投产,联塑、北新建材等建材企业纷纷投产或扩建,蔺氏药业等一批医药项目建成,基本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新材料加工业、生态制药业的产业格局。工业生产总值四年间增长1.7倍,成为拉动税收的重要引擎,2015年国税税收达1.06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增速排名全省前列。二是盘活低效企业,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全面清理塔岭园区工业企业项目,对24家停产、不达产的“僵尸”企业走访约谈,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或转产重组,扩大生产规模和转型升级,增加产值3000万元,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三是加快产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向上级争取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扶持资金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达川食品、合利包装、鸿琛等企业淘汰落后设备,推广先进工艺,提升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新动能。四是补足园区配套供给短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塔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塔岭一园“六纵六横”及二园“三纵三横”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完成了定城供水二期、定城污水管网扩建工程、龙陆110kV输变电工程工等建设,为企业解决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
三、全力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品质
定安把发展全域旅游、提高旅游品质作为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力争把每一个景点、景区打造成精品景区,把每一条旅游线路打造成风景宜人的景观带,从全县的整体上统筹提升旅游产业软硬实力。
一是政策引领,提高旅游供给体系质量。为更好地适应全域旅游发展新要求,择优选择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定安县全域旅游专项规划,将全域旅游与产业发展全方位融合。出台《定安县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进驻,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提高定安旅游供给体系质量。成立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难题。研究出台《定安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责任分工,完善旅游体系建设。二是挖掘潜力,全面优化旅游供给结构。突出重点,打造精品景点。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力争将定城镇打造为海南历史文化名镇;引进武汉三特集团,对百里百村乡村旅游点进行整体策划,重点推进章塘七彩田洋、雷鸣汽泉等项目;依托母瑞山旅游资源,打造“23年红旗不倒”红色旅游品牌。从镇域角度考虑,将黄竹镇打造为定安第一个全域旅游示范镇,基本完成龙门、龙湖风情小镇建设,全面优化县域旅游景点。统筹谋划,打造精品线路。结合实际需求,重点打造历史访古、生态休闲、红色文化等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改善旅游环境,开工建设兴安公园、潭榄河公园等项目,加快以环南丽湖旅游公路为核心的南丽湖路网建设,积极推进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期)项目,完成南丽湖环湖慢道建设。以“两个创建”为抓手,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保持干净整洁镇村整体风貌。推动旅游厕所建设,计划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18座。完善旅游景点沿途的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游客到访中心,扶持民宿建设,打造母瑞山乡村文化展示馆、旅游驿站、画家旅馆等一批有特色的旅游配套设施。三是业态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快农旅融合。引导私营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建设农家乐,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增收。建成母瑞山红军驿站、黄竹乡村理想等乡村旅游点,红花冷泉湖农家乐等3个景点被评为海南省三椰级乡村旅游点,包蜜园乡村旅游度假区获评“海南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彩虹农场等9家农家乐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举办热带水果采摘节、农家乐体验活动等休闲农业活动,丰富旅游项目和产品,释放乡村旅游的生态效应和市场潜力。加快文旅融合。深挖本地文化特色,开展定安军坡文化节、端午美食节、武术太极拳大赛等多种文体活动,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带旺旅游收入。今年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南宗道教奉祭三清道祖及军坡节活动,吸引海内外近10万游客,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快工旅融合。促进塔岭工业一园旅游化转型,推动南国食品和鸿琛食品等企业旅游化改造。加快房地产转型升级。执行“两个暂停”政策,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房地产去库存,推动其向旅游型房地产转型。四是补齐短板,提升旅游体验品质。科学整合道路交通、扶贫开发、美丽乡村等专项资金,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开通海口至定安中瑞农场客运班线,直达南丽湖、母瑞山,放大区位优势,夯实旅游交通基础。开发旅游景点GPS导航定位项目,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实现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黄竹万嘉热带植物园、飞禽世界等3个重点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推动景区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