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春光明媚,一年一度的春播季节,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应四十多年前下乡时的“三同户”主人的多次盛情邀请,重返旧地,拜访了这位为人厚道的农民。全家人极尽地主之宜,热情款待了我这位曾经在该村与村民一起,日干三刻,夜加一班的工作队员,在主人的陪同下,还浏览了当年的坡地田畴,所见所闻感慨万千,换了人间……。
主人带着笔者观看了他在山坡上饲养的牛群,牛悠闲地低头啃草,当发现主人到来时,牛都不由自主地汇集到主人面前,牛随主意“热情”地“招呼”着我这位远道来访的不速之客。毗连山坡的是一马平川的田畴、 “铁牛”正在耕地翻土,“铁牛”轰鸣的声音,并未惊动正在低头啃草的牛群。笔者饶有兴趣地探问主人,“现在农村已进入机械化耕种时代,为何还养着这么多闲牛?”主人不加思索地说:“现在乡下的人思想观念更新了,养牛不是为耕种,而是为了赚钱。”养肉牛是一个赚钱的门道,牛肉价值高,牛就是他们的“财神爷”,吃牛肉的人日益增多,但也有人对吃牛肉颇有微辞,认为”牛为主人耕种了一辈子,到头来,却落得成为美味佳肴盘中餐的结局,似乎有违伦理道德,基于这一观点,有些人士,不忍心吃牛肉,是情理中的事,但吃牛肉也不可厚非,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从李白的诗句中,我们知道了吃牛肉并非只是现代人的专利,而是自古早有之,牛或许也默认了最终的命运归宿,是世间不可逆转的道理,莫属伦理道德范畴之列。不可否认的是,牛从数千年来便作为农业生产耕种的主要工具,演变到现代先进的机械化利用,过渡成为“闲牛”,记载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社会发展过程。
牛历来是农民温顺忠诚的好帮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牛在农村是农业生产耕种的主要工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落后的旧社会。绝大部分地区农户,都是靠牛耕种,因此牛在农户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是衡量一个家庭贫富的象征,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户,拥有几头牛,那就是富户了,就像现在富有的家庭中,拥有豪车豪宅一样。过去的年代,在农村、年青人婚嫁都会打听其家中有几头牛,厚实人家嫁女,都会用牛作为嫁妆,那是最体面不过的事,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有钱人家嫁女,嫁妆也随着时代翻新,由牛变为豪车豪宅,这是凸显时代飞快向前发展的象征。
新时代科学技术在发展,机械化进入了农业生产第一线,原来由牛耕种的农活,均由机械化代替,这是几千年来农业发展生产力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国力强大的有力佐证。这样一来,牛在农村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皆变成了“闲牛”,昔日牛市交易的性质,主要是审视牛的耕种能力,母牛则重挑选繁殖能力,而现在的牛市交易性质与过去相比,大相径庭,出于意料的是,肉牛交易量大幅度上升,需求量惊人,导致牛市交易性质转向,其主要原因:一、农民养牛目的不是耕种,而是繁衍;二、养肉牛出售,经济收入可观。最近笔者有幸巧遇了在牛市中(定安人称为“牛坡”)混迹多年,有着极其丰富牛市交易经验的“伯乐”,昔日的老战友义爹,俗称“牛中”,何谓“牛中”?牛中就是相牛者,就像春秋时秦国人伯乐一样,他会“相马”,凡是伯乐相过的马,皆能辨别出是骏马,还是劣马,伯乐一顾,十有八九都会交易成功,因此,交易者都会找牛中牵线搭桥交易,一旦交易成功,卖者必须付给牛中相当的“中介费”。有趣的是,义爹还邀请笔者一同逛牛市,观行情,也谈了他驰骋牛市多年的经验,就目前牛市交易性质转向,谈了他的一些看法,使我大开眼界。每个牛中都各有自己的一套“相牛”经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口若悬河,在交易过程中,牛中可以说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他对每一个牲口的评价,不容置疑,因此交易者对他的话都深信无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现在交易性质转向,请牛中“相牛”的人少了起来,生意日渐萧条,导致牛中这个角色变为可有可无的状态。笔者有意打听义爹是否方便透露今天的生意收入?他略带失落而自嘲的口吻说:“不就是吃个早餐的事啦,我这个职业从此就要下岗了”。牛市交易性质虽然转向,但牛在农户中的经济收入,仍占为主导地位,发展趋势良好,方兴未艾,究其原因,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市场上各类禽畜肉的销售量持平发展,唯有牛肉的日销售量却大幅度上升,偶尔还有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也居肉类之首,从营养角度来讲,牛肉是其他肉类无可比拟的。在乡下一个农户拥有十到二十头牛的不在少数,可与小型牧场媲美,他们普遍认为养牛比种植瓜菜风险小、效益大、牛吃的是草,可长膘却是长钱;母牛繁殖幼牛,老牛作为肉牛出售,牛粪用作农用肥料,一举多得,形成一条良好运转的经济发展链条,一年下来,几万元的收入,是稳操胜券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为乡村农民铺设了多种发展经济致富的平台,饲养业在乡村初见成效,牛市交易性质转向,也正是随着饲养业的发展与壮大而转向,这是一条事物发展顺理成章的规律。从牛市交易性质转向,看市场经济发展繁荣,彰显着社会在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在提高。只要政策给力扶持,把农民旧的目光引向饲养业,瞄准乡村发展经济机遇,有条件的乡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办起大型饲养场,前景必定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