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7:文化苑
总第255期 >
2015-12-10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数风流人物看定安(古代篇)
刊发日期:2015-12-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定安县人文历史述略
大底村丹桂坊。许荣颂 摄
定城胡濓故居。许荣颂 摄
拥绿丛翠潭榄村。许荣颂 摄
前 言
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四面环海,孤悬海外,旧称琼洲,秦以前被称为“南服荒徼”,“禹贡不入”,“职方不书”,没有史料记载,没有归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将海南划为“越郡外境”,属“象郡外徼”。在汉伏波将军未进入海南进行开发前,的确是蛮荒之地,怪不得路博德要大言“开此洪荒“了。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才在海南置珠崖、儋耳两郡。开绐了海南的建置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海南一直辖于广西和广东,直到1988年才独立建省。
定安县在未建置前,西汉武帝时属珠崖郡,辖于交州;元帝时属朱卢县,辖于合浦郡;东汉时属珠崖县,辖于合浦郡;三国时属朱卢县,辖于珠崖郡;晋代属玳瑁县,辖于合浦郡;南朝时属朱卢县,辖于越州;后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改属崖州,辖于广州;隋朝属颜卢县,辖于珠崖郡;唐时先属颜城、舍城、琼山县,均辖于崖州。至贞观五年,琼山县改辖于琼州;唐懿宗咸通五年(865),属忠州(忠州不久便废);五代至宋代均属琼山县,辖于琼州;元代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式建置定安县,辖于琼州;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升定安县为南建州,辖于乾宁军;明太祖洪武五年废南建州,重置定安县,辖于琼州;后自清代至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为定安县,其间清代辖于琼州,民国辖于海南行政专署,共和国成立辖于海南行政区,期间1958年,定安与屯昌合并,称定昌县,1969年5月復分置定安县,辖于海南行政区至1988年海南建省。
海南原住人口为黎族,当系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百越族移民。据我在前世纪80年代初,进行文物普查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石斧、石铲考证,定安这块土地,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原住居民,这些原住居民当属黎族。而自汉唐以后,中国大陆各地人口,因战乱灾荒而移民海南逐渐增多。至南宋时期,移民大增,黎族人口则向岛之中部,中南部,中西部移居,当今定安县这块土地已无黎族人口居住,就连母瑞山地区也被后迁来的苗族人口占领居住。现定安地域,除母瑞山苗族居住外,已全是汉人居住区,其习俗文化属于汉文化。在其近千年的汉族移民的开发建设中,人口不断增殖。定安逐步走向文明、富裕。文化、经济不断发展繁荣。
定安县山川壮美,地脉钟灵毓秀。自元代建制以来,造就了历史上俊彦荟萃,人才辈出的昌盛文化之乡,明清两代文风盛极一时,才俊、英杰之士,灿如繁星,文章功业,蜚声中原,留芳国史。然而在文化宣传研究中,似乎只知道王弘诲、张岳崧、王映斗,而对数百年明、清历史上的众多英才俊士,漠未所知。定安历史人文之文物遗迹,文字档案资料(史志、族谱、家乘)因兵焚战火,以及当代历次极左运动之人为毁坏而严重缺失。造成了研究发挖辉煌之定安人文历史的难度,而一些浅薄不聊之徒,便 乘机生造出许些荒谬无稽的所谓定安人文历史,忽悠缺乏历史认知的定安人。为此,不惜冒昧,将我在数十年文化博物考古工作岗位上,搜罗涉猎到的定安人文历史资料之一部份,加以整理综述,写就此文以正定安人文历史之谬误,弘扬定安人文历史之辉煌。 一、顺应历史潮流的莫宣宝
莫宣宝,元末明初今定城镇仙屯村人,其父莫真成乃元代官员,初为潭榄翼千户,被调征讨平息广西柳州和琼州之贼乱,升任南建州同知,与知州王官共事。莫宣宝于元末之际,文昌县贼陈子湖作乱,攻掠近邻州县,杀害官民。攻打南建州时,知州王廷金逃走,莫宣宝聚义众力战守境退贼,南建州得赖以平安。明洪武初年,莫宣宝顺应历史潮流,为国家之统一而归顺大明,愿做太平良民。明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授之以官,坚辞不受。故元知州王廷金不服明朝管辖,伙同万州(今万宁市)王贤保举兵抗明,为乱地方,杀掠官民。莫宣宝领命讨伐王廷金、王贤保,灭贼于南牛岭,完成了明朝统一琼州之大业。为此明太祖朱元璋誉其为义士,御赠给他银碗和文凭。洪武八年,莫宣宝应明将军朱亮祖平黎之召,带兵征战于五指山,对黎族人民进行征讨和安抚,在功将成之际,不幸在征战中被流箭射中而捐躯。明朝廷命朱亮祖为宣宝殡殓成礼,隆重葬于定城东郊之今莫氏陵园,祀郡邑乡贤。因莫宣宝父子都是元朝官员。宣宝顺应历史潮流灭了王廷金后,莫姓和王姓互未通婚数百年。
二、开定安科考中举人先河的黄公泽
黄公泽,明初西廂(今定城镇大底村)人。少年聪明好学,年青时便考中洪武癸酉(1393)科举人,是开定安科考得中举人先河的第一人,曾任融县教谕。因为所有定安才俊科考得中后,都是被派到岛外各地任职为官,所以其为人之官德政绩如何,便少为家乡人所知。黄公泽逝世后入祀乡贤。其后代子孙书香继世,科名不绝。其少子黄谦,读书好礼,隐居不仕,当时知县傅公霖重其才,聘请其修纂《定安县志》,其孙黄玠,明嘉靖壬午(1522)科考中举人,曾任浏阳知县,史称他为官清正,政治昌明,两袖清风。后人曾在大底村前,为其父、子、孙建有全石质四柱三间之功德牌坊三座。“文革”时遭破坏,今仅剩有丹桂坊残牌坊一座。
三、开定安科考中进士先河的胡濓
胡濓,字宗周,号一斋。明代定城中街人。其祖父胡钦,任交趾福安州判。父胡瑛,生性仁爱,以医济世。成化丙午(1488)科考中举人。弘治癸酉(1493)科考中进士。是开定安科考中进士先河的第一人。胡濓是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的门生。初任户部主事,任满后升任山东司员外,转调云南司郎中。正德辛未(1511)年,流贼刘六作乱,胡濓督运粮饷有功,朝廷赠给他金牌文币,并加四品官秩,升贵州参政,任上革除政弊,严厉法纪,并安抚剿灭平息了当地少数民族之叛乱,政绩彪炳,升任江西右布政使。正德己卯(1519)春,兑运粮饷于吴城,返回时恰逢王子作乱之宸濠政变。胡濓受连累,被械送入狱。政变平息后,当时任都御史的王守仁(阳明)、陈琳,保奏其无罪,未曾参与政变,始获释放。归家后以泉石自娱,杜门教育子孙。年八十逝于定城家中。葬今黄竹东排村边。墓保存完好,碑记祭亭尚存。其子胡楷,字光义,号笔峰,少年随父任上读书,为著名理学家王守仁(阳明)所器重,嘉靖己酉(1526)科被恩选为贡生,赴监院读书肆业,选任河南郑州通判。任上与知州配合很好,革除很多往日政弊。在任十余年,清操自守,离任后其政绩事略,被编写入《郑州志》。归家后用心教育子孙,使其家族人才繁茂不断,如胡濂五世孙胡鼎,鼎子胡辉祖等均为德行学问卓著,扬名郡邑者。胡濓故居在定城中街,原建有全石质四柱三间之“方伯坊”、“进士坊”牌坊二座今不存。
四、才俊辈出,群星璀灿的潭榄村
潭榄村位于南渡江岸南侧、定城南郊约一公里处,现已成为县城之城中村。其地脉自金鸡岭奔驰而来,拥绿屏障定安县城。潭榄大约建村于宋代。而明代则是人材辈出,俊彦荟萃,群星璀灿的名村。潭榄村因其人文之繁荣昌盛,蜚声琼岛,驰名中原。明代共有举人11名,占明代定安举人总人数六十二名的五分之一强。其中10名为吴姓,1名为李姓。清代有举人1名为陈姓。明代有贡生35名,全是吴姓。清代贡生8名,为陈、许、吴、陆、林五姓。潭榄村读书风气极盛,游庠入泮者之秀才更是不可胜数。其为官者政绩彪炳,德行卓著。潜心学问,不愿为官者则学问渊博,理、易淹通,文章名世。现简叙其人物大端如下:
1、吴孟矩,于正统十二年丁卯(1447)科考中举人,官任郁林州学正,颇有政声。
2、吴孟俅(孟矩堂弟)字德容,号南峰。于景泰七年丙子(1456)科考中举人,官任广西宾州知州。德行廉洁,曾以仁德之治,爱抚之心,平息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八寨之乱,少数民族对他极是信服,地方得以太平。孟俅也屡获奖赏,加四品官秩,宾州人民为其立庙奉祀纪念。归家逝葬于今翰林镇之墓前岭。丘浚为其撰写墓表,刻石立碑于墓前,前世纪六十年代,墓表碑被当地党委书记沈某搬移砸毁用以筑路桥,沈某不久患恶疾而死,其墓表碑石残块,尚被当地某村吴姓人保存。不幸的是,孟俅墓却在前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当地教师秦某所盗挖破坏。潭榄村原建有纪念他的全石质四柱三间功德牌坊“丹桂坊”一座。前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村人拆毁,用石筑戏台。毁灭了这一人文胜迹文物,实在可悲!
3、吴孟偁(孟俅堂弟),于成化四年戊子(1468)科考中举人,官任柳州推官,颇有政声。村中原也建有纪念他的全石质四柱三间的“登云坊”牌坊一座,同样在前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村人拆毁取石筑戏台。
4、李时荣,于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科考中举人,官任陆州知县。村中原也建有纪念他的全石质四柱三间的“挺秀坊”牌坊一座。也于前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毁砸坏,用石修筑水利沟桥。
5、吴孟载,于弘治己酉(1489)考中举人,任广西柳州府推官。
6、吴天挺,字人豪,号竹菴,别号一溪。少年时便有大志,弘治乙卯(1495)科考中举人,初任荆州府推官时,大胆改革政弊,安抚赈济灾民,使数万名灾民有了活路。平反冤狱数十人。他办案剖决精敏,恶吏不敢欺,还创办崇正书院以培育人才。荐任南京太仆寺丞,转任广西佥事、左江兵备道,从征平息田州,桂平、南平诸寇乱。总督王守仁(阳明)多用其谋略,是位明代文武全才的能吏。嘉靖戊子(1528)年致仕归家。其为人平生疾恶如仇,喜当面斥责别人之过失,刚直自守。逝葬县南之东阁岭,今墓存。
7、吴廷宥(天挺堂弟),于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科考中举人,官任潮阳县知县。
8、吴寿龄(天挺孙)少有才名,于嘉靖二十八年乙酉(1551)科考中第二名举人(亚元)与海瑞同榜。官任左州知州。为官任上“严驭胥役,厘革宿弊,州人德之。”工诗文,曾参加编纂定安县志。著有《左州政略》。
9、吴秉机(吴一澜子)号揆真,少有才名,于万历辛卯(1591)科考中举人。赴京受业于当时名理学家汤睡菴,研究理学三年,学问大进。后赴选授任永兴知县,与中国名戏剧家汤显祖友善,曾同奉帝命南巡。平生勤奋读书,工诗文。
10、吴日曜(秉机子)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科考中举人,官任何职失详。
11、吴翼,于天启七年丁卯(1627)科考中举人,任职失详。后迁居今雷鸣镇石锦堂村。
(未完待续)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