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5:行进定安 精彩故事·英雄儿女传
总第237期 >
2015-08-06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哨兵—文艺兵—医务兵 革命的路上不停歇
刊发日期:2015-08-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记琼崖纵队老战士黄兰花
黄兰花展示获得的奖章。叶松 摄
黄兰花的复员证。叶松 摄
获得的证书和奖章。叶松 摄
能顶住敌人的压力,小小年纪帮革命部队送餐、放哨;能在部队后方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戏曲;也能穿梭于战场的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8月5日,记者在定城镇南卜村,见到了现年已经88岁,曾在琼崖纵队担任过“哨兵”、文艺兵和医务兵的革命老战士黄兰花,听她讲述当年的烽火岁月。
从“哨兵”到革命军人
黄兰花老人1927年出生于定城镇南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欢听《穆桂英挂帅》和《花木兰》的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花木兰虽为女儿身,但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让她产生了浓厚的从军情结。
1947年,革命部队来到南卜村驻扎,当年20岁的黄兰花却不惧反动派,给驻扎在南卜村的革命当起来“炊事员”与“哨兵”。“每天都悄悄地给部队送饭,还帮部队放哨,一有异常就喊‘牛吃东西啦’,让部队提高警惕,做好隐蔽。”88岁的黄兰花老人回忆起20岁那年的事情,记忆依然清晰。
在革命部队的熏陶和感染下,那一年的6月12日,20岁的黄兰花加入了琼崖纵队,成为了琼崖革命的新鲜血液。“每天与部队在一起,自己慢慢就被革命思想所感化了,有一天,部队一个领导来跟我说,‘小姑娘胆子挺大,加入我们的部队吧’,于是就加入了革命队伍,开始了跟部队走南闯北的日子。”黄兰花笑着说道。
“文艺兵”也精彩
“部队如学堂,也教书,也教歌……”参加琼崖纵队后,黄兰花被调往中南军区文工团工作,如今说起当年在部队的口号、民谣,黄兰花依然可以脱口而出。
虽然文工团的工作不在前线,但黄兰花清楚认识到文工团所肩负的职责,她说:“部队的后方也是战场,也和前线一样重要,只有在后方做好人民军队的宣传工作,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理解、支持和帮助人民军队,才能为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源源不断地支持。”因此,她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认真参加部队组织的知识文化培训,积极参加文工团的节目排练,利用工作空隙时间,在部队里、百姓间开展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戏曲、演琼剧等文娱活动,为后方的宣传工作和文艺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文工团期间,她跟随部队不断辗转在龙江、母瑞山、乐会等地,并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与战友、同志们同甘共苦,不悲观、不失望、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并且在完成组织所安排任务的同时也不忘充实自己,认真地学习了部队培训的战场救护技能,为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兵奠定了基础。
战场上的“白衣天使”
1948年1月,黄兰花被调回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担任医务工作,在极其危险战场上、在条件恶劣的战地医院里,她用自己所学的医护技能挽救了许许多多在战场上负伤的革命战士。1949年1月,经受住党组织考验的黄兰花同志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
“当一名医务兵不仅仅是在后方营救伤员,还得跟部队上战场。”黄兰花说道。在她的记忆里,随部队参加的两场战争,她记忆犹新。
其中一场是在母瑞山的游击战,黄兰花所在连队充分利用母瑞山的地理条件优势,发挥游击战的战术精髓,以少打多,与一股国民党军队展开周旋。可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黄兰花所在连队的指导员李多祝在这场战斗中不幸被敌人弹片击中,血流不止,在指导员被运到后方后,她第一时间给李多祝指导员止了血,取出了弹片包扎了伤口,把指导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因此受到领导和组织的嘉奖。
另外一场记忆深刻的战役是在龙江的一次小型战役,黄兰花所在连连长张学孝带着连队与国民党的一小股部队相遇并进行了激烈地交火,国民党部队由于装备较我军更为精良,在交战中对我军形成火力压制,连长张学孝在指挥战斗中不慎中枪负伤倒地,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黄兰花与其他医务兵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冲出掩体,跑到负伤不省人事的张学孝连长的身边,将张学孝从敌人的火力网里抬了回来,最终救了连长的命。是役,她荣立二等功。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渡过琼州海峡,登陆海南岛,海南全境解放。但是她并没有第一时间复员,而是继续跟随部队进行学习,1952年3月,黄兰花光荣复员,回到了生她育她的南卜村。回乡之后的她,继续发扬革命传统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地劳作、生活,如今,黄兰花老人正与儿孙们生活在南卜村这个静美的小乡村里,颐养天年。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