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行进定安 精彩故事·风云65年总第227期 >2015-05-28编印

内洞山会议放光芒
刊发日期:2015-05-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伟大的转折

定安内洞山各县代表联席会议遗址。

  定安内洞山各县代表联席会议遗址远景(北临内洞沟)。
  内洞山位于定安、琼海交界处,纵横约30华里,有近20个村庄,4000多人口,与母瑞山脉络相连,互为犄角,遥相呼应。这里群峰起伏、山林茂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样一座小山,因为86年前一次重大会议而闻名遐迩,令人向往。
  86年的时间,内洞山已经有了太多的变化,但那次在琼崖革命危亡之际重新确立了琼崖革命航向的重大会议,依然印记在定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印记在定安人民的心里。
  琼崖革命陷入危机
  1928年冬在琼崖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受挫、革命转入低潮的情况下,琼崖特委执行省委的错误指示将特委机关迁入海口,“以城市为工作中心”。但琼崖苏维埃主席王文明对此持不同意见,率部分干部和红军向母瑞山转移,创建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2月和7月,中共海口市委书记严鸿蛟等人被捕叛变,琼崖特委在海口和府城的两处机关被破获,干部统统被捕,特委领导人陈大机、黄朝麟、黄学增、官天民等先后被捕,英勇就义,琼崖党组织和琼崖革命一度陷入了失去统一领导的状态。
  这件事被澄迈县委布置在海口和特委的同志知晓后,回来向澄迈县委报告。时任澄迈县委书记的冯白驹得悉,悲痛万分,除悼念牺牲的同志外,经过县委研究并以县委名义向有联系的其他县委通报此事,冯白驹还亲自到母瑞山向琼苏主席王文明汇报上述情况,并提议召开各县委联席会议,交换信息,研究工作,产生新特委来统一领导海南人民的革命斗争。
  伟大的转折
  冯白驹的建议得到了王文明和各县委的同意和支持。
  1929年8月中旬,由王文明、冯白驹为召集人,一个反思“城市中心论”,重建琼崖特委的各县委代表联席会议(简称内洞山会议)在定安县内洞山(今琼海市东红农场内洞七队)的密林中悄然召开。
  除部分县委代表因环境恶劣未按时出席会议外,琼崖苏维埃党团代表王文明,琼东县委代表符明经,琼山县委代表张志军(时任琼山县委书记),定安县委代表王志超,澄迈县委代表冯白驹,红军党代表梁秉枢、冯国卿等10多人出席会议。王文明抱病主持会议。
  会议通报了特委机关被破坏的经过,交流了各地的情况,总结了特委机关迁往海口两次被破坏的惨痛教训,批评了“以城市为工作中心”的严重错误。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各县代联会的决议案》,确定了琼崖党组织当前应立足农村、坚持以农村为基地,积极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区域等正确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针。
  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琼崖特委临时委员会(9月,经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特委),选出王文明、冯白驹、陈一先、傅佑山、王志超、符明经、谢翰华、蒙汉强(女)、熊侠9人为临时特委委员。经王文明提议,大家一致通过,由冯白驹主持特委工作,冯白驹开始走到琼崖革命前台。
  冯白驹走向琼崖革命前台
  定安县史志办主任、副研究员崔开勇说,对于有专家把定安内洞山会议比作“海南的遵义会议”这一说法,他完全赞同。
  “内洞山会议把琼崖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回农村,把冯白驹推向了琼崖革命的前台,这一点和遵义会议的主旨不谋而合。”崔开勇说。
  内洞山会议是琼崖党和红军处在危机关头召开的,它克服了重重困难,重建了琼崖特委领导核心,坚持了土地革命的总路线,带领琼崖人民继续坚持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和反动统治的斗争,从政治、军事和组织上解决了过去一直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纠正了“城市中心论”,坚持了土地革命的总路线;在军事上明确认识到游击战在琼崖武装斗争中的特殊意义;在组织上重建了特委领导机构,并确立了冯白驹在琼崖党组织的实际领导地位。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26岁的冯白驹从先辈手中接过琼崖革命的大旗,在革命危亡关头,以他杰出的智慧、过人的胆略挺身而出,指引琼崖革命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部分材料由县史志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