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行进定安 精彩故事·风云65年总第226期 >2015-05-21编印

红色南曲的抗战岁月
刊发日期:2015-05-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驱逐倭寇 恢复中华

位于南曲村居禄山的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陈红艳 摄

  村 名:南曲村
  所在地:定安县雷鸣镇
  性 质:抗日村庄
  人 口:200多户2000余人
  关键词:冯白驹 抗日 遗址 为国牺牲
  在定安,说起南曲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因为南曲是个大村,外出人口遍布定安各地各行各业,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发生在南曲的红色故事。
  沿着南曲村“九曲十八弯”的村路蜿蜒前行,在经过一段红色围墙围成的院落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迎着微风送香,稻田的对面是一座不高的小山,名居禄山,一棵茂盛的大榕树正在山上努力伸展着身躯,榕树下,“为国牺牲”、“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两块石碑静静竖立于此,他们如同威武的战士,守望着这片希望的田野,南曲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一座石碑一个故事。两座石碑,真实记载了一个个南曲人同仇敌忾、热血杀敌的抗战故事。
  
  石碑中较新的一块立于2000年,碑上写着“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由雷鸣镇南曲村村民所立。
  缘何竖立此石碑,说起来和中共琼崖特委书记、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长兼政委冯白驹有着莫大的渊源。
  1941年4月上旬的一天,时值全民族抗日时期,冯白驹率领11人到南曲村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南曲村父老王立珪将他们安排居住在该村东北部居禄山的5户农民家中,其中冯白驹居住在老房东王世春家。
  宣传抗日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主要在夜间通过演讲、唱抗日歌曲、吹口琴等方式来进行宣传和发动。在南曲村居住期间,冯白驹还曾会晤居住在金鸡岭山脚下美染村的琼崖著名民主人士、原琼崖国共联合抗战组织战时党政处秘书王集吾,共谋抗日大计。
  随着国共联合抗日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冯白驹一行与当地民众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南曲村里在雷鸣墟从事画像、刻印章的民间画匠陈定广多次请求为冯白驹将军画张像,冯白驹将军最终同意了。
  一天,日军的一架飞机在南曲村低空盘旋,同时投下了4颗炸弹,估计是日军怀疑这里有游击队活动。日军飞机投弹过后,冯白驹就带着战士们于当天夜间离开南曲村。至此,冯白驹一行总共在南曲村住了14天。
  由于走得匆忙,冯白驹离开时来不及跟南曲乡亲告别并带走画像,这张30×24厘米的画像终于在近70年后的2011年1月7日上午,由老房东王世春老人郑重地转交到冯白驹将军的女儿冯尔超、冯尔曾手中。看到这张父亲年轻时的画像,冯尔超、冯尔曾握着王世春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想不到南曲村人民这么热爱冯白驹,想不到这里的人民对琼崖独立总队感情这么深……”
  
  榕树下,还有一块高2.07米,宽0.69米,厚0.1米的石碑,碑上“为国牺牲”四个大字在阳光下十分耀眼。
  这是一块“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立于1946年。“为国牺牲”四个大字为时任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丘岳宋所题,左侧是“为王志发烈士题”七个小字,右侧为丘岳宋的署名;碑身背面镌刻的八百字的纪念碑简介,由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中将撰写。
  王志发何许人也?能让两位知名将领为其题字?
  王志发,民国壬子年(1912年)生于定安县雷鸣乡南曲村。他带领由雷鸣乡爱国青壮年70余人组成的地方游击队,在仙龙路、金鸡岭一带同倭寇和伪军英勇战斗20余次,重创日军,战绩辉煌,被誉为“披靡大队长”。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雷鸣墟和潭陆之战。
  树影斑驳,洒落碑身。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似乎在将南曲村抗日英雄王志发的生前事迹为我们娓娓道来。
  1939年4月29日的雷鸣墟一役,琼崖守备司令王毅誉其为“我琼地方团队抗倭殉国此其第一声也”。当天,日军三辆装甲车从定城出发,取道雷鸣、龙门,企图进犯驻翰林的国共抗日统一战线机构——琼崖抗日战时党政处。这天中午,国民党定安县自卫团游击小队长王会禄(雷鸣南曲村人)带领12名队员(雷鸣南曲村11人,头尾村1人)从南曲村向雷鸣墟进发,在日军必经之路西侧的“双人墓”处埋伏。地方游击后备第一大队长王志发集结南曲村青年20多人也前来埋伏。
  下午,以装甲车为开路先锋的日军车队驶了过来。当军车进入游击队伏击圈时,队员们一齐开火,打死打伤日本兵数人。王会禄布置6名队员打掩护,自己带领6名队员冲上去,用手榴弹袭击日军军车。日军慌忙架起机关枪向伏击的游击队员疯狂扫射,王会禄当场中弹牺牲,队员王成祥肩膀负伤。就在这时,王志发带队员上来接应,立即带队撤离了阵地。
  1942年2月27日早晨6时许,王志发率领雷鸣乡、宾文乡后备中队70多人在宾文乡(今富文镇)塍仔溪(即潭陆溪)北岸,与分别从深水、溪头村两路来犯的日伪军激战。队长王志发指挥战斗,他命令一班班长陈定家带领6名队员负责把守水急而浅的渡口处,打退了企图渡溪北进的日伪军的多次冲锋,数十名日伪兵被击死击伤。激战中,日军4架战斗机飞临塍仔溪,沿着溪坎低空来回飞行,从空中用机关枪向游击队阵地疯狂扫射,王志发左胸中弹牺牲,陈定邦、王定贵、蔡焕声、王瑞福、利业成、吴秀昌、林宏仁、符诗禄、吴儒禄、林茂梅、陈明芳、陈裕信、王利斗、王利高等15名队员也相继为国捐躯,陈定家和一位队员负伤。下午3时许,日伪兵始终摸不准游击后备队的实际人数和火力,不敢贸然进攻渡过塍仔溪,不得不撤回雷鸣墟据点,游击队副大队长陈昌国率领余部转移到深水村,撤出了战斗。
  塍仔溪的溪沙被鲜血染红,坡地上也留下了斑斑血迹。这场战役中,共有16名队员牺牲,其中大队长王志发年仅29岁。
  
  县史志办主任、副研究员崔开勇介绍,“为国牺牲”石碑原本立于国民党时期雷鸣乡乡公所所在地雷鸣村,1951年在一次台风之后,石碑被吹倾斜,南曲村的4个村民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他们将这座高逾2米、厚约10厘米的石碑抬回南曲村中。
  为什么要将石碑抬回南曲村?村民说,石碑被吹歪后,一直无人管理,南曲村民认为这石碑记载的是本村的人和事,大家有责任将石碑好好保存,于是就将其抬回村中,放在王氏宗祠里。
  文革开始后,村民偷偷把这块石碑放在水井边,暂时充当垫脚石。村中人默契地保守着这块石碑的秘密,没有人提议将这块国民党将领题字的纪念碑挖出来毁掉。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南曲村退休干部王昭成与村民交谈时,大家提到这块埋于井边的石碑,王昭成便及时组织群众到水井边挖起这块石碑,冲洗干净后抬到村里的自来水塔办公室旁放好。“为国牺牲”纪念碑因此重见天日。
  经党史部门考证后确定,这是迄今为止琼崖国民党当局为抗日捐躯者竖立的最大的一块纪念碑。
  暖风拂面,凤凰花开。历经整修扩建,2014年7月15日,在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白驹将军抗日遗址展览室终于问世,两块石碑静静竖立于此。崔开勇说,清明时节,都有各界民众前来祭扫,凭吊忠魂。
  南曲人在经过此处时,每每都要驻足肃立,吊唁逝者。
  登居禄山远眺,满目葱茏,昔日的战场像按了快进键似的翻着片儿: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干净的道路通到各家各户,村边的水稻田翻滚着绿色的波浪,老百姓安居乐业,闲暇之余还爱跳跳广场舞、唱唱琼剧……
  记者不由发出感叹,居禄山上的战友们要能看到这一切多好!
  (县史志办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