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4:农民增收
总第225期 >
2015-05-14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定安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增强百姓获得感
刊发日期:2015-05-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定城镇龙州洋圣女果喜获丰收。王聘钊 摄
近年来,定安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坚持质量效益并重,有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农民致富步伐。2014年,全县农业增加值27.57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排名居全省前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在中部地区农民增收活动中获得第一名。定安农业转型升级中呈现八大亮点,“照亮”农民致富之路,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丰富“菜篮子”
定安坚持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县长“菜篮子”负责制,围绕打造城郊型绿色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的目标,着力抓好龙州洋、高秀洋、封浩洋、河头洋、大寨洋、先锋肚等六大冬季瓜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万亩良田的生产能力。已创建部级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个,省级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6个。全县常年瓜菜基地面积达1.1万亩,30亩规模以上连片面积达3456亩。去冬今春,全县种植冬季瓜菜11.7万亩,总产量17.37万吨,总产值4.49亿元。
抓特色林下经济,不浪费一片“树林子”
定安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带动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重点打造雷鸣龙坡苗圃生产园区、定城镇仙罗兰花卉园区、龙湖镇吉坡苗木园区和风景竹生产园区、黄竹绿大地花卉种植园区、南部乡镇重阳木种植园区、鱼尾葵和散尾葵种植园区建设。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累计达到9599亩。同时林下经济也是农业发展一个重头戏,近年来,我县借助丰富的林业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下养鸡、养猪以及花卉种植等林下经济,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走出了一条绿色增长和农民增收的相结合的特色路子。2014年全县林下套种南药2600亩、散尾葵800亩、鱼尾葵5500亩、富贵竹250亩、棕叶5200亩,林下养鸡650万只,林下养羊4.6万只、林下养兔2.75万只,总产值达到4.4亿元以上。
抓好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农业“硬牌子”
定安着力于对本土资源的挖掘、包装,注重打造品牌的标准。依托丰富的富硒资源和塔岭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以培育上规模、有特色、具潜力、效益好的产业品牌为原则,确定圣女果、荔枝、莲雾、富硒大米、定安黑猪、定安鹅等八大产业为重点培育农业品牌。特别是“定安富硒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定安黑猪”注册商标通过国家商标局审定。通过打造品牌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从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去年端午节,定安粽子销量达700万个,销售额突破9100万元,各生产环节的农民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14年,定安县在全省农业品牌创建评比中获得第三名,在中部市县中位列第一。
抓好休闲观光农业,丰富农民“钱袋子”
定安围绕“百里百村”为重点,坚持“农业和旅游互动共赢”的理念,重点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培育和提升,积极发展集农产品生产、体验、消费、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启动2015“圣女飘香 情动定安”旅游月活动,重点推出圣女果、草莓等采摘活动,在全省掀起“自助采摘”热。同时积极整合资金、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做到“建成一个生存一个”、“建成一个带动一批”,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扶持南部“四镇一场”百里百村、仙安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度假观光园、海南农垦万嘉果农庄南海基地等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去年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游收入实现7560多万元,占全县旅游年收入的41%。“红花冷泉湖农庄”是龙门镇重点打造的旅游基地之一,集农家乐、游艇、观光、垂钓、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富硒产业园,开业不到一年累计接待游客已超10万人次。
抓好合作社建设,挺直农民“腰杆子”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定安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让农民抱团致富。同时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加快推进永基公司富硒鸡项目,政府出资补贴每年免费向群众发放鸡苗100多万只,带动定安富硒鸡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定安富硒鸡出栏量达650万,产值3.36亿元,引进鑫雨公司3万亩麻竹产业项目,2014年协助该公司申请中部地区发展资金1000万元,建设麻竹育苗、培训加工基地,现项目正在实施中。引进红太阳集团2万吨富硒大米加工项目建设,富硒大米品牌效应初显,如翰林富硒大米由原来的3元/斤一跃涨到30多元/斤,产品供不应求。截至2014年底,定安县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690家,入股资金总计7.6亿元,带动农户2.8万户,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49.7%。目前,我县已有28家合作社建立网页,8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15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15家合作社被评为县级示范社。
抓好金融信贷服务,搞活农民手中的“钱票子”
针对农民贷款难,定安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建立金融信贷平台,扶持农民发展瓜果菜、畜禽、水产品等优势特色农业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定安槟榔产业2014年出现产销两旺、农民增收的可喜局面,定安县委、县政府紧密联合县农信社,全力发挥“地方政府的银行,农民自己的银行”作用。针对槟榔种植户、加工户生产特点,着重推出商(农)户联保、保证担保和贷款贴息等贷款业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资金投入,让槟榔更好地发挥“绿金”效益,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去年农信社累计发放贷款111户、金额2773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槟榔产业链客户资金周转问题,促进了槟榔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抓好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里子”
2014年定安着力实施一批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的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改善农民生存发展的条件,打牢农村持续发展的基础。总投资1.87亿元,加快推进南渡江定城段防洪工程和潭榄溪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投入2687.67万元,实施雷鸣、龙湖、黄竹、龙门等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加固渠道30公里。整合各部门资金630万元,推进雷鸣镇石锦等四个村委会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完成龙门风情小镇和龙湖风情小镇建设,启动黄竹、岭口风情小镇及仙沟美食风情小镇建设,引导农民通过就地建房、铺面运营及出租、个体运输等方式带来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路子”
随着以塔岭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岭口镇为中心的槟榔初加工园区和橡胶加工园区、以龙门镇为中心的肉联加工和富硒大米加工园区建设。以此为契机,定安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恋家乡三分地、跳出土地拓富路”,积极为农民工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2014年以来,定安县共举办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280期,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目前,从业槟榔加工人员近万人,塔岭工业园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5000人,全县累计实现就地务工2.5万人,实现打工收入8亿多元。2014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6%,务工收入已经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稳定增长点。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