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1:头版
总第225期 >
2015-05-14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富硒品牌
刊发日期:2015-05-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翰林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翰林镇以创建示范基地、打造品牌为抓手,以发展林下种养、冬种瓜菜和富硒大米为切入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促进农民增收,201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2692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98元,同比增长13.8%。
“下个月就可以收割了,今年气候条件比去年好,应该增产了。”近日,在翰林镇新乙肚田洋上,翰林镇章塘村委会书记劳昌彬望着金灿灿的稻田,笑逐颜开。
“我们这儿的水稻可不是普通的水稻,稻米的市场收购价格5元一斤,比普通的高一倍。”劳昌彬说,他种植的是“象牙占”,也称翰林香米,一亩的收入比普通水稻高1300-1800元,虽然亩产量比普通品种略少,但是价格比普通的高,去年他种了50亩,除去成本之外,盈利六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一开始翰林镇推广种植新品种水稻的时候,农户们有些抵触,于是镇里就选了几户,提供种苗,让他们先试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合作社成立的时候只有12户,现在已经带动了130户农户进行种植了。”劳昌彬告诉记者,看到种植香米的成果后,去年农户们都纷纷改种新品种,获得了丰收,现在农户们正在育苗备地,准备下一造香米的种植。
据介绍,在翰林镇新乙肚田洋,每年可以种植800多亩的翰林香米,1月份种植的300余亩6月份可以收获,7月份又可以种植500多亩。去年,800亩香米亩产500斤左右,光种植香米,农户们就收入了近200万元。
在翰林镇走满洞田洋,记者看到,近200名摘豆工人正在面积500亩的田洋里忙碌着,翰林绿满洋瓜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农户来这打工一天可收入近200元。近年来,翰林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引进公司与合作社、村委会、农户合作进行种植毛豆、四季豆、大黄豆3500亩,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公司进行种植,又替公司打工管理作物,这样农户们有了土地出租收入,又有了固定了劳动收入,还可以学到技术,一举多得。
翰林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翰林镇还将继续利用翰林富硒的优势,大力发展富硒香米和常年瓜菜的种植,打造出翰林的富硒品牌,将以翰林昌发水稻种植合作社为重点创建富硒香米示范基地,加大扶持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富硒香米种植打1500亩,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挥翰林绿满洋瓜菜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合作社、农户从事毛豆、四季豆等常年瓜菜种植,创建富硒有机瓜菜种植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
日前,翰林镇已经出台具体的翰林镇农业品牌打造方案,统一打造镇域品牌,以品牌效应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翰林镇农业品牌打造方案上,记者看到,工作目标、前期准备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化生产、建设大米加工厂、成立翰林镇农业品牌产销联合体等一系列工作都做出具体的时间安排,并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而且各项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