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1:头版
总第222期 >
2015-04-23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优化产业结构 完善产业链条
刊发日期:2015-04-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2014年龙门镇农民人均收入9602元
龙门山之源富硒农家鸡育肥基地。王伦 摄
“2000年,石坡村人均纯收入是1360元,2010年突破2000元,2014年达到9123元,是林下养鸡让我们走上了致富道路。”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莫家忠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石坡村委会属于火山岩地带,半丘陵的山区大部分都是石头地,2010年以前,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水稻、甘蔗、花生,可人多地少,生活不是很富裕,很多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赚钱。近年来,随着镇政府引导发动村民发展林下养殖,在政府的扶持和养殖户的示范带动下,如今石坡村家家户户都养鸡,走上了规模化道路,年出栏量2000只以上的农户182户,其中贫困户64户。2014年,石坡村肉鸡出栏量达70万只,按照一只鸡能卖到每斤12元,平均下来,每只鸡纯利润有十余元,石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跃升至9123元。
石坡村发展林下养殖给农民带来明显收益,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选择返乡发展林下养鸡。在山之源富硒农家鸡育肥基地,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的卢传亮,他告诉记者,他十几年前就外出打工,月薪已达7000元,可去年回乡时看到村里的变化,就决定辞去广东的工作,回到石坡村投资40多万元发展养鸡产业。
卢传亮凭着新的思路和方法,把育肥后的农家鸡卖到了20多元/斤,大大提高了产值,接下来,卢传亮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近年来,龙门镇政府联合扶贫、畜牧、农技等部门帮助石坡村成立多家养鸡合作社,合作社始终坚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购买鸡苗,统一组织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有力增强了农民的合作意识,有效带动了全村农民增收致富。而针对贫困户,由县扶贫办免费发放鸡苗、建设鸡舍,解决投入难题。据了解,经过镇政府和各部门的扶持,2014年全镇肉鸡出栏量达160万只,林下养鸡让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龙门叶氏富硒萝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龙门镇大效村岭脚湖村,是集种植萝卜菜和生产萝卜干、咸菜于一体的合作社。该合作社2014年11月由青年叶保山牵头成立,目前已有5户村民以出土地、资金、技术等形式加入到合作社中。
“以前有多家农户自己生产萝卜干,但是销路不怎么好,还经常遇到外地客商过来收购时故意压低价格,农民基本没赚什么钱。现在我们自己种植、加工、销售,农户基本不为销路烦恼。”叶保山告诉记者。
据了解,龙门镇全镇种植萝卜菜2000亩,其中大效村委会就种了600亩。萝卜菜具有易栽培、易管理,产量高等特点。一亩地一年可以种植3至4季,40天至60天即可收获,每亩一年可产6000斤左右,其中萝卜菜为4800斤,萝卜1200斤。叶保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可加工生产萝卜干600斤,萝卜咸菜2400斤,按照目前市场价萝卜干8元一斤、萝卜菜3元一斤,一亩地萝卜菜可赚1万元。去年,镇政府为龙门地区生产的富硒萝卜干注册“龙坡萝卜干”商标,投入3万元对产品进行包装,有效推广萝卜干品牌。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萝卜干、萝卜咸菜主要销往海口、文昌、万宁、屯昌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龙门镇委书记颜文昭介绍,去年,全镇不断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原有种植冬季瓜菜、林下养殖的基础上,发展水果产业,继续打造“一村一品”——石坡养鸡专业村,通过免费发放鸡苗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养鸡规模;进一步完善林下养鸡的产业链条,引进示范公司打造“富硒鸡”品牌化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治,硬化先锋肚、双塘肚、田力肚、红锋、里沙塘、双塘土地沟等,全镇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解决灌溉问题。
2014年,龙门镇农业总产值为461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农业增加值为299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0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