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本来是件很有“文化”的事,却有人闹了笑话:
过辛卯年(2011年)春节时,杭城一家医院的门诊部大门贴了一副春联,上联是“生意火红红四海”,下联是“财运兴旺旺九洲”,横批是“生意兴隆”。此事,被传到网上,引来一片责骂:你们医院真要把“治病救人”当成生意来做?你们“火红”,岂不是要大众“多多生病”? “生意兴隆”竟堂而皇之贴在门诊部的大门上,确实可说是一件挺“没文化”的荒唐事。
然而,仔细探究,事出有因。过春节,春联总要贴,原来写得一手好字的宣传干事退休回老家了,办公室找不到书写春联的,只好上街买现成的。无奈满大街卖春联的,硬是没有适合医院内容的,只能凑合以“生意兴隆”代替。仅此而已,未必有网友所指责的动机。
春联市场的这种情形,今天依然。现在,街上卖的春联都是批量生产的印刷品,印刷精美,红底金字,还配置图案,灿烂夺目。也有红底黑字的,不多见。其内容与辛卯年春节前卖的一样,大都是求财联。商家是根据市场需求而生产、销售的。这些求财联迎合了大众急于发财的浮躁心态。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兴盛,一直延续至今。传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他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京都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对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家是从事杀猪的,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侍从赏给这家30两银子。“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颁布御旨,也就是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推广开来的。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春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医药行业也有:
杏林三月茂;
橘井四时春。
但愿人常健;
何患我独贫。
但愿世间人无恙;
何妨架上药生尘。
业擅岐黄,利泽百年三世业;
学参中外,流源一贯万家春。
这些春联中的“杏林”、“橘井”、“岐黄”都是很有名的典故。在此不赘。
当今对联市场,最大的欠缺是,道德联、读书联根本就没有卖。只好请人写。不少地方提出在春节期间广泛开展道德春联、优秀家训进万家书法志愿活动就很好。
自明清以来,创作并传流下大量的道德联、读书联传承了中华道德文化,促进人们思考道德、践行美德。现辑录部分附录于下,供大家选用。
附 录
道德联读书联选萃
道德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有书堆满案;
惟德自成邻。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人无信不立;
天有日方明。
立德齐今古;
藏书教子孙。
名利淡似水;
人品重如山。
有容德乃宽;
无私心坦然。
处世当克己短;
交友应学人长。
事以利人皆德业;
言能益世即文章。
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书为至宝一生用;
心作良田万世耕。
和谐是锦凭心织;
诚信为苗着意栽。
眼界高时无碍物;
心源开处有波清。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胸无城府人如玉;
腹有诗书气自华。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书联
有兴国家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读有益书精气爽;
行无愧事梦魂安。
每因有益常开卷;
岂为沽名始读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早读书。
若无后悔须勤学;
各有前因莫羡人。
术业宜从勤学起;
韶华不为少年留。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智慧一分千滴汗;
才学半毫百日功。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书从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始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切磋砥砺功在不舍;
艰难困苦玉女于成。
书山高峻顽强自有通天路;
学海遥深勤奋能寻探宝门。
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
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