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建设国际旅游岛 定安五年成就展总第205期 >2014-12-31编印

文化惠民“绘”出幸福生活
刊发日期:2014-12-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定安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纪实
  
  2011年11月,定安县正式荣获省文体厅颁发的“2011年至2013年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琼剧)之乡”和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琼剧之乡”实至名归,奠定了定安在琼剧历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2012年,定安琼剧团自编、自排、自演的大型古装琼剧《奏考回琼》参加首届海南省艺术节,作为定安县唯一参赛剧目,一举斩获海南琼剧的最高奖项——文华大奖,并同时获得文华编剧奖、文华优秀表演奖、文华表演新人奖等多项大奖。
  截止2012年底,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覆盖定安所有行政村,满足广大农村百姓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知识的需求,正式免费向读者开放。
  ……
  一项项荣誉,记载着定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坚实脚步。一个个举措,折射的是定安推进文化惠民的铿锵步伐。
  国际旅游岛建设五年来,定安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定安的城市影响力明显扩大。  
    不断完善的文化硬件设施
  12月29日下午四时,刚刚放学的定城镇山椒小学一年级学生朱宝像往常一样走进了学校周边的山椒社区农家书屋中,在那里,很多崭新的连环画正排列整齐的等着他。每当放学、下班时分,附近的学生、农民都会来到农家书屋所在的山椒社区文化大院,开始一天忙碌学习、工作之外的休闲。
  “这里既能读书看报增长见识,又能休闲娱乐锻炼身体,还能普及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乡亲们都特别愿意来。”在温暖的阳光下,文化大院内热闹非凡,正在锻炼身体的朱奶奶高兴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山椒社区文化大院宽敞整洁,一幢集农家书屋、村邮站、文体娱乐馆、电脑室等综合设施于一体的一层小楼坐落于大院中间,院落的两侧是篮球场和各式建设器材,可谓一应俱全。
  “真干净、真气派!在农村能有这样一个农家书屋非常不错。”山椒社区居民朱美波忍不住感慨。
  定安舍得文化投入!这是近五年来定安百姓的普遍共识。像山椒社区农家书屋这样的基层文化阵地,在定安还有107个。
  近五年来,乘着国际旅游岛的东风,定安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最让老百姓感受深刻的,就是文化硬件设施取得了质的飞跃。
  以下是定安县近五年文化硬件建设的一组数据:
  ——建设10个乡镇基层文化服务店、108家农家书屋,实现了县、镇、村文化服务网点全覆盖;
  ——挂牌成立母瑞山乡村美术摄影创作基地,为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吸引岛内外艺术家采访,提高母瑞山的特色资源整体效益,扩大了定安的文化影响力,为繁荣和发展定安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建“百里百村”乡村民俗生态博物馆,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旅游产品更具文化内涵;
  ——抓好农村(城镇)行政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室的建设,为农村(社区)提供良好的文体活动场所;
  ——在全县群众基础好、具备建设条件的村委会,建设一批篮、排球场,满足广大老百姓在家门口健身锻炼的愿望;
  ——投入85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维修了张岳崧故居,使该地成为孩子们的教育基地,鼓励更多的孩子读书;
  ……
  遍布城乡的基层文化硬件设施,成为定安普及群众文化指导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载体。  
    不断提升的文化软环境
  在完善了文化硬件设施的同时,定安还不断加大举措,不断提升文化软环境。说到文化软环境,又不能不提一下定安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12月25日晚上八点,在定安县定城镇罗温村,村民何华燕一家人正在津津有味地收看《定安电视台》本地电视节目。
  “现在本地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我们都能通过电视及时了解到。”何华燕告诉记者,自从2012年10月开始,家里安装了直播卫星电视后,每个月只需10块钱,就能看到百余套不同频道的清晰精彩数字节目。
  何华燕6岁的小儿子陈泓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在家就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众多卫视节目了,看动画片再也不需要买碟了!”他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没有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微波电视,很多动画片都只能买碟片来看,现在电视频道一下增设到百余个,家里的小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看动画片,别提多高兴了。
  五年前,定安县大部分的农村只能看到海南电视台和中央一套,2012年12月,定安启动了入户安装的广播电视“双模”工程,在直播卫星覆盖网络的基础上,增设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使每户村民都能接收到上星卫视和本地数字电视。截至目前,定安县已经率先在海南省第一个实现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双模”全县全覆盖,全面完成4.7万户农家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惠民工程。
  这是定安坚持不懈加强文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定安在文化软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1年,定安县文联完成下属文学、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美术、文艺、戏剧等7个协会进行全面换届,这是县文联自1986年以后的第一次全面大换血,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文艺工作者加入,为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2012年,新编《奏考回琼》在海南省首届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母瑞山》在全省琼剧汇演上获得二等奖;2013年8月定安选送的新编现代琼剧《父爱如山》在全省琼剧会演中,获得最佳传承奖、编剧奖、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乐手奖等6项大奖,这是除了省琼剧院外获得奖项最多的剧团,也是定安琼剧团连续3年获得的省级大奖。
  ——2012年1月,“民间琼剧同乐会”挂牌成立,至今,全县各乡镇成立了民间琼剧同乐会共13个。
  ——创建10个文化体育协会,常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建设运动蓬勃开展。
  ——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其中“定安军坡节”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优质的文化软环境,切切实实提升了定安百姓的幸福感。  
    活跃文体活动 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
  每周二、五晚上,在位于定城镇文体路的太子庙里,总会传出悠扬的琼剧声,这是定安县民间琼剧同乐会的成员们在自娱自乐,一个小乐队、一帮爱戏的人、一个不大的舞台,使定安县的琼剧文化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源远流长。
  在龙河镇绿林村新落成的文化广场记者看到,村民程姗琦正带领十几个穿戴统一的农村妇女翩翩起舞,欢快的节拍,幸福的笑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身为绿林村村民的自豪感。
  以前,定安的百姓闲下来的时候就是打打麻将,拉拉家常,如今,人们茶余饭后聊的是琼剧、看的是晚会,跳的是休闲健身舞,各种文化精髓都融于生活之中。而你如果无意中穿过定安那些幽雅的古巷,常常会看见绿树底下、庭院门前,许多老人摇着蒲扇,悠闲地靠在躺椅上,品一口香茶,哼唱几句琼剧,独自陶醉神迷,那赛过神仙般的日子便弥漫着些许风花雪月的风韵和雅致。
  每逢节假日,定安县还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迎春文化系列文体活动,光2014年上半年,就成功开展了定安县琼剧同乐会(校园)冬季唱腔大赛、定安县文化进社区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定安娘子舞展演、元宵游园活动等系列文体活动,使节庆和文化活动相结合,营造深厚的文化节日氛围。
  五年来,定安县在大力办理民生实事方便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还以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营造欣欣向荣的社会氛围。
  莫明瑜是后山社区居民,她平时喜欢看社区舞蹈队的排练表演,也会在晚饭后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去。她开心地对记者说:“近年来社区的文艺演出活动越来越多,每逢大小节日几乎都有现场表演可以看,节也越过越热闹了!”
  五年来,定安县大力推进送戏下乡、端午美食文化节、琼剧唱腔大赛等重大文化惠民活动为广大老百姓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推动了全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在民间文化方面,群众自发组织开展了舞蹈、健美操、琼剧、八音等文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融入定安农村的新生活,给农村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定安全县122个行政村(社区)共成立定安娘子舞蹈队150多支,形成了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表演的活动模式,常年进行惠民演出;年均为农村群众免费放映电影1400余次,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和送戏下乡30余场……
  如今的定安,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文艺创作和演出繁荣活跃,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物古迹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搜集整理工作均取得进展。定安县文化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气和活力,城市文化品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