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最美定安”参赛作品总第204期 >2014-12-25编印

王弘诲:恢弘的济世魂
刊发日期:2014-12-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203期八版)
  历史走到这里,仿佛一下胶着不能动了。
  事实上,众人只顾张居正,却忘了另外一个人对王弘诲的影响。而我认为,王弘诲长年不得外出为官,估计跟这个人有关。
  说的正是海瑞。
  嘉靖皇帝崩后,海瑞被赦免出狱,不久就升调右佥都御史(正三品),外放应天巡抚。海瑞一到地方,动作猛烈,大治豪族,百姓拍手称快。曾经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老师徐阶被罢免闲赋在家,海瑞亦对他追究不舍,不得优待。之后,海瑞几乎将朝里诸多高官得罪了个遍,最后不得不称病请辞,回琼山老家。
  海瑞辞官回海南岛这一年,是隆庆四年(1570年)。张居正任首辅掌权后,对严峻刚直的海瑞亦忌不得用,一直到张居正去世,海瑞才云散日出,重入官场。
  在中国古代官场,政治派别对个人前途影响,十分深远。之前,张居正之所以能出人头地,除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外,还多亏了裕王对他的赏识,以及老师徐阶的大力提携。海瑞入诏狱,王弘诲不顾官场安危,精心照料,得以复出,官场已经将王弘诲划为是海瑞一派的人。所以海瑞被强压,王弘诲能有出头之日吗?
  这只是其一。
  海瑞死后,王弘诲曾经替他做了一篇文章,叫《海忠介公传》。在这篇传记里,他强烈地表达了和海瑞在思想上的共鸣。海瑞所不齿的“乡原”之徒,正是王弘诲所厌弃的。王弘诲甚至在传里直言不讳地指出,真正的“壮夫义士”,应该是“不畏义死,毋慕幸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毅然称大丈夫。”
  无疑,海瑞就是这样的大丈夫,而王弘诲也渴望成为这样的官场大丈夫。
  如此看来,王弘诲早就视海瑞为人生做官之楷模,哪有为了想当官而油嘴滑舌,弯腰低眉的讨好别人呢?所以,王弘诲在翰林院散馆修史的十七年,是苦闷的十七年,亦是坚守理想,隐忍修身的十七年。张居正都能忍得十九年,他还不能再多忍几年吗?
  
  冷峭冰寒,终将过去;春暖花开,终将到来。
  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十二岁的王弘诲终于外放为官,做了南京国子祭酒。之后,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后改任北京礼部右侍郎。万历十三年,王弘诲迎来人生仕途的一个新高峰,他转礼部左侍郎,加太子宾客,充日讲三品。同年,海瑞被召回朝廷,任南京右佥都御史。
  时间很快的就来到了万历十九年(1591年)。
  这一年,王弘诲的门生陈之屏,偶然从老师众多书稿里,翻出了一篇王弘诲早先年的一篇奏章草稿,大为震惊。这奏章草稿名字就叫《拟改海南兵备为提学道疏》,时间落款处是万历四年(1576年),当时王弘诲正在翰林院修史,官翰林检讨。
  于中原人士来说,或许这篇奏章草稿不值一提,甚至嗤之以鼻。然而,它之于海南士族学子,那可是一件破天荒的开天辟地之大事。在王弘诲呈上《拟改海南兵备为提学道疏》之前,海南岛从未设过科举考场。或许是历代王朝认为咱海南岛地偏人陋,没啥人才,不必为此周折费力。再是海南岛孤悬域外,主考官过海坐船南下,危险重重,谁也不敢冒这个胆。当时的情况是,连诸多被委命至琼州府郡的官僚宁愿自污毁身,被贬他处,也坚决不来海南岛,何况京城高官主考,怎么舍得一命冒险渡海而来?
  于是,唐宋以降,海南学子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跨越琼州海峡,远赴广东首府广州城。
  须不知,由此官府可是省了事,可是多少年以来,海南岛的学子却为此付出了无数代价。在明朝,海南学子赶往广东参加乡试,山高水远倒是其次,更可怕是,他们会不幸的遇上水难或者海盗倭寇。
  据史载,嘉靖十六年(1537年),琼岛诸生赴广东应试,不料船至海上,狂风大作,三只满载学子的船全部沉没。数年之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再次发生海难事件,船毁人亡者有数百人,当时临高知县杨址护送考生同去,船毁人沉,官印亦了无踪迹。此后,海南学子人心惶惶,海南岛诸多县士为保命为重,放弃科举,而敢于远跨大海参加乡试的学子,不过琼山、定安,澄迈,会同等三四县。
  试想一下,一个放弃科举,为读书而惶惶不安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结果只能是南蛮之地更加荒芜,永远迎不来见不到风俗变化的那一天。
  王弘诲长年扎于故史陈堆,却没有忘记琼岛之现状与困境。于是他拟了一道疏,提议中央在海南岛上设置乡试科潜考场,以利琼岛千秋万代。
  有趣的是,明朝当时内阁首辅正是张居正, 王弘诲上此奏的第二年,他不但加俸一级,所上《拟改海南兵备为提学道疏》也被批准,明朝政府于海南岛上首设乡试考场,史称“奏琼回考”。
  算起来,这段光荣竟然被王弘诲尘封了整整十五年。从这件事我们至少看出二点:王弘诲和张居正关系并不差,不然所上奏不会被批准;其次,王弘诲做官如做人,向来以低调务实为准,不以虚名累身,操劳忙碌。要不是他门生发现这此奏章,当时不用跨海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还以为是皇恩浩荡,恩施海岛了呢。
  也正是万历十九年(1591年)这一年,海南岛乡民和士族都因为发现王弘诲“奏琼回考”的奏章而激动不已,奔走相告,然而远在南京城的王弘诲却一点都兴奋不起来。
  这一年,他只有一种感觉,很累很累,累得有些筋疲力尽。
  在此两年前,王弘诲已升为南京礼部尚书。而他不断升官的同时,万历皇帝却在惊人的速度沉沦。
  万历初登基之时,由太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张居正倾力辅政下,万历皇帝亦励精图治,勤勤勉勉而有明君之风,一度开创了“万历中兴“之局面。然而,张居正死后,他一夜突变,大力清算张居正,不但否定了张居正先前的改革措施,而且开始偷懒怠政。接着,他就像脱僵的野马,不顾一切的冲向悬崖,长年沉缅酒色,过着他那著名的“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大睡”的堕落生活,传闻他还迷上了鸦片,甚至学起了其祖父嘉靖皇帝的做风,长年不接见大臣。国家政务之事,全靠太监来传递处理。如此种种,所谓“万历中兴”成了昙花一现,明朝从此暮气沉沉,一发不可收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