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最美定安”参赛作品总第204期 >2014-12-25编印

民间文学:九锡山(村)的千年情结
刊发日期:2014-12-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岭口镇九锡山村,原称南雷村,清末改称九锡山村。这个风光秀丽的小山村见证了南建州兴亡衰落的历史,也见证着南建州百姓子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九锡山村村民冯志云,查阅史料后,写下《九锡山的千年情结》、《家乡的母亲河——新桥溪》、《莲塘幽韵》等作品。记录了定安历史文化名村的今朝夕颜。
  ——编者按

  据《定安县志》记载,南建州治于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设在琼牙乡,即今定城镇南门外的杨墩坡南边(仅见《光绪定安县志》记载,从未发现文物证据及遗址),明初由原南建州世袭知州王廷金迁回其故里岭口九锡山村。这个村原来称为南雷村,清末改称为九锡山村。
  王官,字讳源(又字观在),寿号仁卿,唐渡琼始祖“五大名臣”之一王震公的21世裔孙,世居岭口地区南雷峒(今定安县岭口镇九锡山村)。他恪守节俭,待人以礼,又因“臂力过人,善于长矛骑射”,被推为南雷峒主。
  元朝时的南雷峒主王官独具慧眼地择中了这一块龙蟠虎踞,贵气充盈的风水宝地作为家族的奠基之地。上苍恩赐机缘,迎来了因参加宫廷斗争失败遭贬流放来琼州的准皇帝元太子图帖睦尔驾临驻跸。他以礼相待,使图帖睦尔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称心如意,令其终生眷念的美好日子。图帖睦尔遇赦北归继大统后,为答谢王官待驾之恩功,遂将定安撤县设州,上升为南建州。封王官为定安知州,并赐予其家族享有世袭知州之特权。州府最先设在定城一带。后来因元朝政权覆亡。时局动荡,为了保存抗明实力,始终忠于元室不肯归附大明的王官遂将州府撤回他的故里九锡山村设立,以故里作为抗明根据地,继续着反明复元的事业。王官的恢复大业虽没有成功,然功败垂成,不忘故国,忠于旧朝的忠义气节,着实令人钦佩!虽经七百多年的沧桑月,州府早已杳无踪迹,但透过那些遗丢在九锡山村各个角落里残存的零星物件,仍可想象出当年州府的恢弘气象:幽庭深院,堂宇崔巍,画梁雕栋,壁垒森严,凛然不可冒犯。虽然当年的繁华气象已渺不可寻,但是王官与图帖睦尔昔日形影相吊,饱览山川形胜,饮酒赋诗的君臣轶事犹代代传颂于士庶小民之口,教人怀念、神往……
  世事沧桑,二百多年后的明代末叶,九锡山村又迎来了一位历史名人。他就是少登科第,久经宦海,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弘诲。他久慕前朝胜迹,携带仆人,登临凭吊,发怀古之幽思,并赋诗一首,以寄襟怀:
  建州城堞久蒿莱,
  胜国流传尚可哀。
  峒主有祠依绿树,
  美人无地问青梅。
  千年往事空啼鸟,
  一代遗踪尽劫灰。
  远涌溪前东逝水,
  凭高怅望意迟回。
  莫年的王弘诲致仕归来,文人登山临水,吟玩风月之积习难改,作为前朝定安行政机关的所在地,在他的心目中所占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他是一定要前来凭吊一番的。他目睹了经过明军蹂躏后的昔日州府的凄惨景象后,写下了上述那首千古传诵的诗章整首诗格调慷慨悲壮,非常含蓄、委婉地寄寓了作者对昔日州府的繁华,对当年为定安历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贤王官的深切怀念;对当年前来追剿王官家族,摧残的明军残暴罪行的无情鞭笞、谴责。王弘诲从他“一代伟人,三朝硕士”(万历皇帝语)的历史定评中,可印证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何等显赫。九锡山村迎来这样一位具有重量级的历史人物前来登临,留下履印,留下诗章,幸甚!幸甚!九锡山,难道没有资格说是荣显的山!
  历史的脚步行进到大清顺治时期,来自琼山仙鹤村的冯兆麒、冯云胜父子俩,久闻九锡山村之盛名,也独具慧眼地择中了这座名山作为肇基之地。在短短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九锡山冯氏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四百左右男丁。据九锡山《冯氏族谱》记载,入村后不久就诞生的兆麒之孙、云胜之六子冯潮,少年颖悟,奋志苦读,曾中岁贡第,惜族谱记载其生平行状过于简略,无从知悉其在外宦游从政之概况。前清光绪时期,琼山先贤冯骥声刚刚中式举人不久,为了增进同宗兄弟间的情谊(他与九锡山冯氏成员均为迁琼始祖冯文俌的后裔),风尘仆仆地自琼山来到九锡山村的造访。据九锡山冯氏一些老人说,他在参谒九锡山冯氏宗祠时,当见到神殿上供奉着迁琼始祖文冯文俌的牌位时,他便一下跪倒在地,大行叩礼,追思先之文治武功。冯骥声在海南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诗风慷慨沉雄,格调高古。他的名作《五指山歌》极为时贤黄遵宪所激赏。他抱负远大,忧国忧民,曾参与由康有为领导的变法维新活动,是当时的政治活动家,引领时代风骚的人物。
  谁曾忘记,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政局动荡,九锡山又迎来了一位历史名人——陈继虞。陈继虞,琼山人,少怀救国拯民之大志。他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在海南招兵买马组织民军讨伐盘踞在海南的袁世凯余孽。他路过九锡山村,曾驻兵此村,略作休整,储备力量,准备攻打占据定安县城的军阀部队。据村中老者说,陈继虞民军纪律严明,对村民秋毫未犯,口碑破佳,是当时的正义力量。
  九锡山冯氏大宗祠是九锡山村标志性的建筑物。它重建于公元二00三年,雄踞横峦,面朝旷野,绿树掩映。朝观风云之激荡、变幻,夕赏明月繁星之娇容、丽辉。九锡山冯氏宗祠是到目前为止定安县境内为数不多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的祠堂,已被县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深厚的文化积淀必然结出丰硕的文化之果。民国时期,九锡山先后涌现出过冯大珊、冯万演、冯万熙、冯大尧……一大批饱读诗章,学识渊博的英才俊杰,他们撑起了九锡山村一片绚烂多彩的文化天空,顽强地延续着九锡山村的书香文脉。他们构成了民国时期的九锡山村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进入新时期以来,又先后涌现出了冯凌、冯瑞、冯明、冯学煌、冯学富、冯学城、冯所洲、冯中伟、冯学照、王树培(王官后裔)……一大批襟抱远大、博识多闻的精英,他们在外自强不息,运筹帷幄,正在谱写着九锡山村新的更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