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琴的家,坐落在定安县西门街的一条弄堂里,普通的民居,窄小的房子,简陋的家具,四面墙壁上张贴着几幅年画,小小的院子里棚篷一盖就是一间四面通风的厨房, 这只能算是老街上最低阶层人家的房子,但一提起女主人陈爱琴,老街上的人几乎人人都认识她。
身世飘零 和善为人
“树要根好、人要心好,她人心好啊”,老街上一位八十几岁的老阿婆,竖起大拇指使劲地说,“她婆婆卧床几年,全靠她伺候啊,比亲闺女还贴心,老人家福气好啊。”
街角边正在闲聊的几个老阿婆,一提起陈爱琴,沧桑的脸上,褶皱如花朵般次第开放,虽然她们聊着的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听者却觉得津津有味。正说着,陈爱琴下班回来了。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长得不高,仅1.5米左右而已,一脸疲惫,穿着简单,但干净整洁,笑起来圆圆的脸上现出两个漂亮的酒窝。
她是个和善的女人,与和善的女人说话,让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她是个爱说话的女人,条理清晰,思路敏捷,表达准确。她的丈夫很自豪地说“她当过老师,话说得好。”事实如此,听她说话就像听故事,自然亲切,毫不造作,但你能透过她朴实无华的话语看到一种平淡人生中的精彩。
陈爱琴几岁时父母离异,从小寄居在外婆家长大。20岁时那年,她从偏远的中瑞农场,出嫁到县城西门戴太旺家,儿时家庭的破碎,父辈生活的艰辛,使陈爱琴对新生活充满感恩和热爱,她把这种爱灌输到每个家庭成员心里,陈爱琴的家,虽家境拮据,但温馨和睦,让人羡慕,她以一颗宽怀的心与街坊邻居和善相处,从没跟人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对一些刁钻蛮横的邻居,她懂得谦和礼让,她常说“不要与人争长短,自己吃点亏是福啊!”陈爱琴乐于助人,哪一家有困难时,她总是毫不吝惜地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她们一把,并因此获得了街坊邻居不错的口碑。
慈母身教 儿女争气
陈爱琴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凌晨三点就提前上街打扫卫生。风里来雨里去,一扫就是二十多年。她每天扫完自己的地段后,还帮助别的工友干活,每逢班内的工友生活、工作上有困难,她总是热心为工友排忧解难,工友视她如同姐妹。有人悄悄统计,陈爱琴每天比别人多干活两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比别人多干100天。她分管的地段总是那么干净整洁,无论她负责哪条街的卫生,当地居民百姓都把她当亲人一样看待。
对工作的投入,使陈爱琴成为一班之长,她带着一帮姐妹,每天忙活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对子女的成长教育,她同样付出了一个慈母全部的爱。
慈母的爱是宽容的,但并不是溺爱。已经长大成家的儿子,对儿时的记忆,至今仍记忆犹深。“小时候到学校爱乱花钱,猛买零食吃,母亲知道后,与老师一起教育我,共同约束我,改掉了我的坏毛病,后来,我学会把零花钱存起来,购买学习用具。”
“三年级时,母亲给我买了一双白球鞋,我舍不得穿,上体育课才穿它,放在学校时,给同学偷换成了旧鞋。母亲告诉我,千万不要和那个同学打架,傻人有傻福,咱攒钱再买一双吧。”
正在海南医学院就读大学的女儿,谈起母亲,眼眶微湿。她说:“母亲太辛苦了,一边忙命地工作、侍奉公婆,一边到夜宵点打零工贴补家用供我这个女儿上学,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每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母亲从不大声训斥或者骂孩子,总是和他们分析事情错在哪里,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母亲一有空闲,就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慈母的言行,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陈爱琴与丈夫都是朴实的人,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更多的是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教育孩子,用孝敬和睦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发展。
陈爱琴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独立能力,家里的水管坏了,让儿子安装修理;工作脱不开身时,家务活交给孩子们干。孩子们乖巧又懂事。2000年,儿子开了一间农药店,热情服务邻里乡亲,陈爱琴感到很宽慰。女儿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海南医学院。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超强度的劳动,让她难以入睡。有人劝她让她女儿休学,在家时帮帮她。可她却坚定地说:“儿子女儿都一样,为了他们有了个美好的前程,将来能为国家多做点事情,再困难也要供他们读书。”慈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女儿在求学路上一路前行。
孝敬侍奉 如同亲生
从结婚至今,陈爱琴就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诸多的生活不便,并没有使她感到厌烦,相反,她觉得老人是家中宝,家庭幸福少不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老人生活经验多,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是一种享受”。事实上,结婚二十多年来,爱琴从没有和公婆发生过任何矛盾,这与她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关爱丝丝相连。
下班回家后,她经常陪着老人拉家常,不忘嘘寒问暖,为老人洗晾衣服,铺床叠被,公婆生病时,更是悉心地侍奉床前,跑前跑后求医买药。勤快的她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体贴丈夫,侍奉公婆,养育一双子女,关爱兄弟妯娌。每逢盛大节日,做为长媳的她总要精心做好一桌饭菜,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彼此感受亲情的温暖,让老人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晚年。
难怪陈爱琴的家婆逢人就说媳妇好,溢于言表的满足,体现在老人的眉开眼笑之中。
1984年,身体一直不好的公公安然过世。2002年,年迈的婆婆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作为家庭主心骨的她,更加辛苦忙碌了。她除了每天起早贪黑上下班、料理好家务之外,就是日夜陪伴在婆婆身边、悉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给婆婆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久病床前无孝子,家里的亲人看到屋子里老母亲重病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样子,都纷纷退缩。每天顶着难闻的气息,洗一大堆脏臭的衣服,换了谁都不愿意靠近。陈爱琴虽心有微词,但还是忍住了。“老人一生不容易,做人要有良心,人总是要老的,亲人不照顾她谁照顾呢。”
六年来,陈爱琴对婆婆的照顾无微不至。天热了,就每天帮婆婆擦洗;天冷了,又怕她冻着,就给她暖手脚,每天晚上都要帮她盖好几次被子,帮她翻身。婆婆一日三餐都要人喂,陈爱琴就把饭菜一口一口送到她嘴边,为了方便照顾,她晚上都同婆婆睡在同一张床上……
为了让婆婆的身体有所好转,她给婆婆买鱼买肉补养身子,宁愿自己吃咸菜下饭。有一次,她自己身体不好,医生说要挂盐水,可是她拒绝了,她说:“我没问题的,休息一下,吃点药就好了,我还要照顾我的婆婆,还得回家给孩子做饭、洗衣服……”
婆婆病后,家庭的经济状况更加艰难,丈夫下岗多年,自己工资菲薄,女儿上大学需要大笔学费,全家的经济收入捉襟见肘,每天粗衣淡饭,一日三餐仅能吃饱,为了婆婆的营养跟得上,她只好晚上到夜宵摊上打工,多挣一份收入贴补家用。常常一天下来,陈爱琴几乎累得骨头散了架。但陈爱琴说自己已经心满意足了,“只要婆婆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会一直照顾下去……”
由于陈爱琴的精心照料,婆婆卧床几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病人的房间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被褥晒得香香喷喷。虽说媳妇不是婆婆生的,但陈爱琴这个媳妇对婆婆比女儿还亲。2008年2月,久病的婆婆带着对媳妇的赞许,安详满足地离开了人世。
爱是温暖的阳光,一颗真挚的爱心,就如同一缕阳光,温暖地照耀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老之老以及吾之老、幼之幼以及吾之幼”,陈爱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热心助人的品德、爱家爱子的深情、孝老敬亲的行为,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实写照。最平凡的往往是最美好的,平凡的陈爱琴用她发自内心的爱,散发出这种生命意识里最温暖明亮的光色,让身边的人感受到阳光般温暖。
2005年,她被授予“海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被获评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称号,她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在定安县城的大街小巷里几乎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