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文化苑总第191期 >2014-09-18编印

师恩难忘
刊发日期:2014-09-1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深切缅怀吴坤正老师
  我以感恩的心写这篇短文,深切缅怀我高中时的英文教师——吴坤正老师。
  我认识老师是1961年进入定中读高中的那年。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瘦高的个子,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一副厚重的近视眼镜。有一次闲谈时夏树老师诙谐地说:“你们不清楚什么是‘古铜色的脸’吗?看见坤正老师的脸就明白了。”老师的形像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很显出那个时代宣传画中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经受劳动磨炼而脱胎换骨的知识分子形像。老师经常叼着烟斗吸烟。同学们说,他很有语文课文插图中闻一多先生的神韵,让人品味出很有学问的“范儿”。我无限的崇敬他。
  从学兄学姐那里得知,老师原在定初中教书,后来才调来定中教高中英语。在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中,老师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并送去进行一年的劳动改造。
  老师的老家在海口市的新埠岛,那时是郊区。那个年代是鼓励生育,没人知道节育、避孕是什么回事。老师三十左右岁便有了四个孩子。师母靠打零工带着几个孩子在家乡生活。老师每月领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工资的70%,约35元寄回去养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加上右派分子的背景,老师两个大儿子都未能继续学业,只上完小学便回家挑起生活的重担,到海边去捉鱼摸虾出卖。后来师母带着小儿子和女儿来定中和老师一起生活,两个大儿子留在老家。为了分担生活的艰辛,师母每天一早做好早餐,待全家吃后收拾妥当,她便急急忙忙赶到南株村那边的瓦灶洋去给砖瓦厂挑“瓦灶土”,挣钱补贴生活,一天才几毛钱,而中午又得赶回来做午饭。生活之艰苦是可想而知。人道是破屋又遭连夜雨。师母劳作时竟遭遇塌方,被救出来后下肢就瘫痪了。老师则既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照料孩子,又要照顾卧床不起的师母,生活有如雪上加霜。老师的宿舍才十多平方米,工作又忙,诸多的不便,于是无奈之下应两个孩子的要求将师母送回老家由他们照顾。小儿子也因此而失学,初中还没有读完。女儿艰难地读完高中,1960年考上了广州医学院。
  老师经受这样的不幸和沧桑,顶着右派分子的帽子教书,直到1970年代末才被彻底平反。这事要是摊在别人身上,精神可能全崩溃了,可老师却是那样温厚、宁静、豁达超然,一心一意地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从来没有在学生面前提起过他的不幸。老师教学是那样认真负责,声音洪亮清晰。他上课,领读英文课文老远都能听得见,是定中特有的一道风景。老师笑口常开。不过现在想起来,那可是苦恼人的笑啊!
  我初中没有学英语,当时各公社中学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但高一英语课本是和初中英语课本衔接的,不是从头开始教,所以学起来难度很大。一个山村的孩子,听贯了村语土音,我第一次听老师读起英语课文来,觉得总是噼呖啪啦的一串串,感到又陌生又神秘莫测,不知其所以,很不好记。实在没有办法记了,我就只好将读音相仿的汉字给英语单词“标音”。如student就标上“取寿辰特”,class标上“哥拉斯”。当然这种“标音”学英语的方法,发明权不属于我,很多同学也这样做,我也是学别人的。据说还源远流长呢。这种办法明知不管用,也容易闹笑话,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有一天上英语课,一开始老师就叫我读上节课所教过的英语单词,其中第一个单词是afternoon,起初我有点怯场,但很快表现欲就占了上风,于是我大胆地站起来,干咳了一下,清清喉咙,便一本正经地大声读:“鸭姆多下蛋!”全班同学明白过来时,便引起哄堂大笑。很多人笑得前仰后合,有些女同学甚至笑出眼泪来。我当时的表情相当难堪,只咧着嘴站在那里傻笑,后来也不知道是怎样坐下来的。这个单词我标音的时候用的是海南话“鸭姆多蛋”,因为海南话中“蛋”的发音和noon很相近。要命的是站起来却用普通话读,并“联想”加上了一个“下”字,这也是一错。当时我瞟了老师一眼,看见他也伴随同学们笑着,但那是一种柔情善意的笑。
  机缘巧合,这件事竟成就了我和老师亦师亦友,师徒同行的亲密情谊。
  那天下课后,我在走廊里遇见了老师,便红着脸羞怯地说:“老师,很对不起!”老师却慈祥地安抚我,说初学者很多人都会这样,只要努力,方法对头就能学好的。还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说得我心里暖呼呼的。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主动接触老师,向老师请教。老师说:“学英语拼的是语文功底,这两者是相通的。我看过你在学校《枇杷文学》上的文章,功底不错,这是你能学好英语的有利因素。”显然这是老师鼓励我的话,是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首先是学会了国际音标及其使用。我开始知道什么是象形文字,拼音文字。知道世界上有什么语系:日耳曼语系、汉藏语系、拉丁语系……。老师还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言对比、语法结构等方面去指导我,去点拨我,循循善诱。但老师是很忙的,他跨年级教五个班,工作量很重。
  经老师热心而有效的教导,我的英语学习渐渐走上了轨道,渐渐游刃有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一第二学期举行年级英语朗读比赛,我竟然拿了年级第一名。还记得当时我朗读的课文是《Liu Hu—1an》。在领奖的时候我又闹了个笑话。发奖是在星期一的早会上举行,由韦经栋副校长颁奖。当时我沉浸在获奖的愉悦中。当听到叫我名字时,我有点懵懂地走上台去,从韦校长手中接过奖品后很兴奋和激动。下台后,我是十九班的却糊里糊涂走到十八班的队伍中去,引起全场一阵哄笑。今年7月19日,我们1964届毕业五十周年聚会的时候,有些同学还拿我这两件事来开涮戏说,笑声不断。
  一个人学业的进步和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很多老师施教的结果,甚至可溯源到小学的老师。在我的学习英语过程中,不能不提到詹道仁老师。詹老师是文昌市迈号镇麻坑村人,归国华侨。他看到我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高,便将从南洋带回的一整套英文版《Esential English》(《基础英语》)和《Esentials of Enghish Grammar》(《英语语法精义》)这两部书割爱赠于我。在当时这两部书是很珍贵,十分难得的,使我受益无限,我终生难忘。
  1964年高考报志愿时,老师们都很关心我。吴升平老师、夏树老师建议我报中文专业。蔡夫惠老师叫我报历史专业。老师则要求我报英语专业,并且以过来人的体会告诫我不要往文学方向发展。说我写的文章深受鲁迅先生的文风影响,容易得罪人,会在社会上犯错。说实话,当时我对高考信心不足。那年是国民经济遭受困难后刚开始恢复时期,全国高校招生指标仅6万多。62年高考我校没人考上,63年则是复读的同学考上14人。尽管信心不足,我还是按老师的要求报英语专业。高考放榜时,我们这一届包括复读生共考上13人。我被录取于海师英语专业。不是名校,但老师很高兴,因为我是他教学生涯中第一个考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当然也是定中头一个。
  据后来的学弟学妹说,老师还常将我当作为典型例子来鼓励他们呢。
  1966年,文化革命浩劫风暴来了。那是一个斯文扫地的年代。有着右派“污渍”,老师当然是首当其冲。据说有几个造反派学生受人支使,向老师“请教”如何将陈述句we love Chairman Mao,改为疑问和否定句,并如何肯定和否定回答。老师为人正直善良,胸无城府,不知是诡计陷阱便认真施教。结果被造反派抓住No,we don’t和we do not love Chairman Mao这两句话大做文章,将老师打成反毛主席的反革命分子,关进“牛棚”劳动改造。受株连,老师在文昌县人民医院当医生的女儿被迫害致使神经失常了。多重打击,瘫痪在床的师母也咽下最后一口气去世了,家破人亡。后来老师被“疏散”赶到雷鸣中学去了。
  1970年,我大学毕业在县委办公室干了两年后,便顺从我父亲的要求,申请到离家较近的岭口中学教书去了。当时还没有翰林中学。父亲亲历过改朝换代,见过政治风云变幻,世间人物的沉浮荣枯。他对我的要求是,如能读书,不是当医生就是当先生,能当个初中教师就烧高香了。
  高考制度恢复后,老师和我都调回定中教英语,从此师徒同事。老师历尽磨难,劫后余生,但仍是那么淡定,热情敬业,似乎把一切都看得无所谓,超越了庸俗和平凡。教学中,我向他学到了许多英语课堂常规教学的宝贵经验。
  老师是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很大度的人。有一次,老师和我一起上街遇到某镇的镇长。他是老师教过的学生,论辈份是我的学弟。他有点趾高气扬地向我们走来,一看见我们便把头一扭,装作不看见。当他即将和我们擦身而过时,老师喊了一声:“王同学!”他一听,很狼狈地:“呵呵,老师……。”便红着脸走开了。这镇长太缺德了,当了官就瞧不起教过自己的老师,官本位思想那么严重。中华传统道德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还那么尊敬自己的老师,成为世人的楷模。你一个小小镇长却摆这个谱,太浅薄,太不自量了。这样的人当领导干部,如何能联系群众,做好工作,为人民服务?我替老师打抱不平,愤愤地说了几句。老师却心情有些沉重地说:“是我教师的工作没有做好!”老师不责怪他的学生镇长反而自责,体现老师多么宽宏的胸襟气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可叹的是,老师这位学生后来在某局局长任上因贪污受贿、品德败坏被逮捕判徒刑坐牢了,这是后话。
  1980年代初老师退休。按当时的政策可以有一个孩子来“顶替接职”。但老师三个孩子都不想来“接职”,因为没有太高的文化,“接职”只能当职工,而改革开放后他们都参与搞建筑工程,收入高,生活好了。当时我县缺少英语老师,老师被返聘任教至1986年才回去老家安度晚年。老师一生身心备受摧残,忍辱负重忘我工作,积劳成疾,1990年代初身体情况渐渐就不太好,行走不便,不能来学校领工资,需要从邮局汇去。当时的银行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异地领取。于是我每月就替老师领工资送到他的家,去探望他老人家,直到1997年老师仙逝西归。
  老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行影响了我的一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师恩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