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对于任何一个在异乡飘泊多年的游子来说,总是那样的眷恋,那样的神往,那样千丝万缕地牵挂着,不管你走南闯北,浪迹江湖,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却总是难以让人割舍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大跃进,人民公社,搞得热火朝天的年代,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造成全国性的大饥荒,使乡村这块净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时,我才十七岁,只是一个乳臭未干、懵懂无知的农村少年,因家徒壁立,只好辍学回乡,从而,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对人生也没有太多的认识和考虑,就离开了那些养育自己炽热的故土,毅然踏入了军营,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随着社会的潮起潮落,对那已经远去的年代和故土,渐渐淡漠起来。岁月悠悠,浮云朝露,但偶尔返乡,父亲已因病早逝。目睹了故居庭院,杂草丛生,门可罗雀的情景,瞬间,五味杂陈,继而涌起了一丝淡淡的忧伤来;春去秋来,几多惆怅,几多感慨,也加深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滋味来,对那片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故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与日俱增,这也许就是人之常情吧。
我的故乡,在南渡江支流的河畔上,也算得上是水上人家西与澄迈毗邻,一衣带水,隔江相望,仗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少数一部分村民以捕鱼为副业,但多数村民则还是靠着几亩薄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平淡生活,虽不富裕,但也温饱无愁。这也应了那句,一方土水,养一方人的古训。而孩提时的我,总是在那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放牧,山溪在汩汩的水声中穿流,待到夕阳西落,两岸山林在余晖的映衬下,满山红遍时,更显得格外妩媚,偶有渔舟扬帆逐月,随着顺风,满载而归,靠向埠头,此时也正是孩子们牧归的时候,一个弹丸之地的小村庄,又重复着那代代相传的欢欣……
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如今,这块古老沉睡的故土,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风风雨雨浪潮。尤其是在三农政策的春风沐浴下,乡村也随着改革的大潮,加速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硬化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取代了昔日的羊肠小道;一马平川的沃土,田连阡陌,金灿灿的阳光,照在丰收在望的稻谷上格外耀目。绿油油的外贸瓜菜,一望无际,是村民的拳头产品,在种植技术上,正朝着规范化的道路发展,这都得益于农技部门精心的技术指导,产品远销大陆各省市,供不应求,单这一项就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谷贱伤农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再复返了。而科技兴农,是村民唯一不变的信念;农耕劳作,完全由机械化,取代旧时的手工劳作,农民的生产力,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笔直的康庄大道,从城里一直延伸到村子,缩短了城乡之间,时间与空间距离,给农民的集贸,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也丰富了城乡的生活;更可喜的是,农产品的销路,有地方各级政府促销,为农民撑腰,农民稳操胜券,这是不争的事实;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保险遍及乡镇,人人得益、乡村有合作医疗站,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大病政府给予救助,农民的健康得到了保障。故乡的农民富了,小农经济,家庭作坊,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地方各式各样的美食,引来了各地游客的光顾,给旅游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经济上大幅度增长。今日,乡村楼房林立,取代了过去的危房陋居,相当一部分村民住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套间楼;城里有环城路,村里也有环村路,傍晚时分,路灯辉煌,不时有年经男女漫步,窃窃私语。炎夏,耄耋者则集于榕下,或谈国事,或论长短,时而聆听琼腔。略有文化者则光临文化室,博览环球时事,各得其所,其乐无穷。也有少数几个富了的村民,买上了梦寐以求的轿车、逢年过节,接朋送友,好不威风,这是城里工薪阶层望尘莫及的。每当我返乡,漫步于乡间田野,儿时放牧的坡地时,久违的村野清风伴随着故乡泥土的芳香,拂面而来,令人难以掩饰心中的陶醉,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孩提时代,更让人浮想联翩,虽然时过境迁,乡音未改,但古道热肠的父老乡亲,对故乡游子的归来总是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月是故乡明,人是父老亲,今天的故土,地变了,天也变了,银盘大的月光洒得一地光辉,唯一不变的是故乡那条南渡江的潺潺流水仍然涛声依旧。这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广大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土的变迁,只是中国幅员广大农村的一个缩影,事实佐证了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彰显了我党在中国执政的能力,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这条路我们将坚持继续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