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文化苑总第165期 >2014-03-20编印

写作近体格律诗之浅见
刊发日期:2014-03-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格律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已有千年的历史传统,被誉为国粹。格律诗做为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体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能体现时代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花开不败,备受国人喜爱。
  格律诗是继古体诗后新兴起的一种近体诗。汉魏晋是古体诗发展繁盛时代,而近体诗只是比古体诗略晚一些,至唐初才出现,所以古体诗与近体诗(格律诗)都称为古诗,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形式所写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用现代语言可解释为规格和程式。这里略谈格律诗的一些基本作法。近体格律诗可分为“绝句”,“律句”和长律(排律)三类。绝句为四句,其中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为八句,其中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无论五律还是七律都有首句入韵或不入韵的。一般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居多。律诗八句以上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韵脚:韵脚指的是偶数句的末尾一字称为“韵脚”。律诗是要求押韵的;不押韵就不算律诗了,为什么要求押韵呢?这就是律诗特定的艺术要求,而且一首诗要一韵到底,不得换韵,但首句可入联韵。
  平仄:格律诗讲究音韵铿锵,平仄协调,什么叫平仄?平仄就是平声和仄声相结合的意思。格律诗是为艺术而产生的,格律诗的字句要讲究平仄,一个句子中平仄声调要交错,就是一联中的上下两句平仄必须刚好相反,例如出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应以仄声结尾,对句应以平声收尾。
  粘:什么是粘,粘是指邻句相粘,即诗的第三句必须跟第二句、第五句跟第四句、第七句跟第六句的开首二字的声律平仄相同,谓之粘连。凡是不符合这种规定就叫“失粘”。
  对仗:也称对偶,对仗是指律诗中间的“颔联”和“颈联”的词性对偶,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字词对数字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这是律诗要求的格律之一。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中间的腹联必须完全对仗;颔联和颈联是由两个相对的句子组成的两副对联,也是全诗的主要内容所在,是决定一首诗成败的关键,所以马虎不得,而五言和七言绝句则是可对可不对,不作严格要求。而声调之平仄也要求上下句必须对仗。
  拗救:写诗有这样一句口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五言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言诗)尤其是“二四”(五言)和“二四六”的位置(七言)都称为“诗喉”,是格律的主要形成部分,是绝对不能变通的,而五言的“一三”和七言的“一三五”位置是可以变通的,这里就谈到“拗救”了,拗救是什么意思?例:七言出句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果首字“仄声”位置用了“平”声,那么就要在第三个“平”声位置上用一个“仄”声字作为拗救。这样句子变成了“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是为了音调的完美。
  这里必须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三不论”和“一三五不论”不是绝对不论的,有时也必须论,如果完全不论的话,一首诗中就难免出现“孤平”和“三平韵”了,古人写诗尤为注重。例:七言对句中“平平仄仄仄平平”若按“一三五不论”的话,又在第五的“仄”声位置上用了一个“平”声字,句子就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这就是典型的“三平韵”了。凡“三平”“三仄”允许出现在句首或中间,却不能出现在句尾,尤其是“三平”声,这就是标准的“孤平”,也是诗家的大忌。所以说不论也必须论,如果完全论的话,就势必造成束缚作者诗意的发挥;是写不出好诗来的。因此,“一三不论”和“一三五不论”是一种灵活性,和拗救是不互相矛盾的。所以拗救的目的是保持格律和音调的完整性,而“一三不论”和“一三五不论”正是给作者发挥诗意的空间,两者之间是互通的,是矛盾的统一。
  上述只是一般诗作常识,如要学好写诗的所有知识,这就靠诗爱好者的潜心研究。写诗是需要悟性的。除了悟性还必须有“灵感”,要写好一首诗,把一幅景观用短短的几十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身临其景,观赏其画,诗就是画,画就诗的气魄来,并非易事,这就要看诗作者的功底了。以上所谈只是浅尝辄止,并非深藏若虚,也算是为诗词进校园聊尽一点浅薄吧,不知能否给初学者一点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