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的梦•中国梦总第154期 >2014-01-03编印

黄兰花同志走过的革命征程
刊发日期:2014-01-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黄兰花老人1928年10月15日出生于今定安县定城镇南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黄志辉和母亲梁氏都是农民,靠着家里仅有的耕地养活全家,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而艰辛。她从小喜欢听《穆桂英挂帅》和《花木兰》的故事,故事里的穆桂英、花木兰虽为女儿身,但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让她产生了浓厚的从军情结。
  1947年6月12日,年仅18岁的黄兰花毅然决定参加琼崖纵队,成为了琼崖革命的新鲜血液。参加琼崖纵队后,她被调往中南军区文工团工作。虽然文工团的工作不在前线,但她清楚认识到文工团所肩负的职责,作为部队文工团的一名战士来说,部队的后方也是战场,也和前线一样重要,只有在文工团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才能为在前线与敌人浴血搏杀的战士们铸造一面最坚实的后盾;只有在后方做好人民军队的宣传工作,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理解、支持和帮助人民军队,才能为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源源不断地支持。因此,黄兰花同志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认真参加部队组织的知识文化培训,积极参加文工团的节目排练,利用工作空隙时间,在部队里、百姓间开展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戏曲、演琼剧等文娱活动,为军区的宣传工作和文艺事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在文工团期间,积极进取的黄兰花同志在完成组织所安排的任务同时也不忘充实自己,从小就热爱学习的她还认真仔细地学习了部队培训的战场救护技能。
  1948年1月,黄兰花同志被调回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担任医务工作,在极其危险战场上,在条件恶劣的战地医院里,黄兰花同志用自己所学的医护技能挽救了许许多多在战场上负伤的革命战士。1949年1月,经受住党组织考验的黄兰花同志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
  此后,黄兰花同志还在龙江、母瑞山、乐会等地活动。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与战友、同志们同甘共苦,不悲观、不失望、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平日里食物匮乏,黄兰花同志就和战友们一起去山里挖一种叫“革命菜”野菜充饥,有时候挖不到野菜,就只能饿着肚子去打游击,充分发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树立起“艰苦光荣、怕苦耻辱”的苦乐观。
  黄兰花同志还随军参加过许多战斗。在母瑞山的一场游击战斗中,黄兰花同志所在连队充分利用母瑞山的地理条件优势,发挥我军游击战的战术精髓,以少打多,与一股国民党军队周旋。战争毕竟是残酷的,有战斗就会有伤亡,黄兰花所在连队的指导员李多祝在这场战斗中不幸被敌人弹片击中,血流不止,生命垂危。黄兰花同志运用自己所学的医护知识,给李多祝指导员止了血,取出了弹片包扎了伤口,把李多祝指导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也因此受到领导和组织的嘉奖。在龙江的一次小型战役中,黄兰花同志所在连连长张学孝带着连队与国民党的一小股部队遭遇并进行了激烈地交火,国民党部队由于装备较我军更为精良,在交战中对我军形成火力压制,连长张学孝在指挥战斗中不慎中枪负伤倒地,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黄兰花同志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冲出掩体,跑到负伤不省人事的张学孝连长的身边,将张学孝连长从敌人的火力网里拖了回来,最终救了张学孝连长的命。是役,黄兰花同志荣立二等功。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渡过琼州海峡,登陆海南岛,海南全境得以解放。1952年3月,黄兰花同志光荣复员回乡。她返乡之后没有向党和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继续发扬革命传统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地和女儿生活在一起。黄兰花老人走过的革命征程,既是中国波澜壮阔革命史诗的一个缩影,也是当代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追寻学习并加勉的导标。
  (定城镇人民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