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版总第149期 >2013-11-28编印

定安选干部看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刊发日期:2013-11-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近日,定安县纪委干部王德才履新上任,到翰林镇挂职锻炼,主抓农民增收,他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在全县范围内非定向竞争性提名3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我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这样一个挂职锻炼的机会。”这位在机关工作了多年的干部,与其他30名干部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分赴各自岗位挂职。
  变革,拓宽渠道选有能力干部
  一个地区经济要快速发展,离不开有能力的干部,如何才能将有能力干部选拔出来呢?一直是市县党委以及组织部门十分头痛的事情。
  “过去选拔干部,大多是各个部门推荐,然后由组织部做方案,多少有些局限性。”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开俭说。
  为了选拔到更多有能力的干部,今年,定安决定拓宽渠道选拔,及时出台了《定安县2013年竞争性提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竞争性提名,选拔出更多有能力的优秀干部。
  依据此方案,定安县采取“不定职位、逐轮遴选、集中提名、定向培养、分批使用”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竞争性提名3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努力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综合素质高、敢闯敢干敢担当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选拔过程中,还放宽了年龄、体制和身份等限制,如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纳入了推荐范围,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变“闭门选官”为“开门点将”。
  拓宽渠道选干部之后,引来223名干部踊跃报名,这是定安县选拔干部多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
  县委书记陈军介绍说,竞争性提名不仅改进过去干部的提名方式,还扩大了提名民主,有利于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干部,改善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新颖,别样考试让人才脱颖而出
  公开选拔干部离不开考试,如何在考试中让干部的能力得以体现呢?
  在选拔干部中,定安采取别样考试,将考试作为提名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试题由“案例分析”和“材料分析”两部分主观题型组成,紧扣实际工作,重点测试报考者平时的学习积累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笔试,共有93名干部从201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报考者中胜出。
  面试也与往年不一样,首次采取“实地调研+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方式,按笔试成绩分层次抽签确定三个调研小组,组织命题专家、考官和考生分组到产业园区、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等项目、农村发展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并针对调研内容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增强面试试题的针对性、生动性,深入了解考生分析问题、组织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面试,按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计算综合成绩,依综合成绩分组排名确定了31名后备人选(其中一组2名人选排名并列),实现“好中选优”。
  竞争性提名工作还增加挂职锻炼环节,除了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培训外,还分批到广东惠州,定安县各镇、重点项目实践锻炼,最后综合考试成绩、培训情况以及实践锻炼期间的表现,对成熟度高、能胜任岗位职责的,直接提拔使用;对成熟度不高、还需进一步培养的,则安排他们到项目实施、征地拆迁、城建环保或乡镇基层等一线岗位继续锻炼,按照“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分批提拔使用,实现“优中选强”。
  “通过这样的考试,让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脱颖而出,这样的干部到适合他的岗位去,相信工作一定会做得好。”陈军说。
  成效,今后任用干部的机制
  “如果不是这次改革,我难以有机会交流到乡镇工作,实现我一直以来能为农民扎扎实实的干点好事、实事的梦想”,原先在县电视台工作的李强,经过层层选拔后,被选派到龙河镇工作,协助镇里开展农民增收工作。
  经过竞争性提名,使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视野宽、作风实、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进入了组织视野,为该县领导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王开俭表示,通过同台竞争,发挥了“鲶鱼效应”,增强了广大干部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干事热情。
  陈军表示,此次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三个问题,立足定安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而采取的一项有效举措。通过这次改革,彻底打消了过去选用干部时有人求情的念头,进一步彰显了“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