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在农家增收入 学在农家长智慧 乐在农家爽精神 美在农家展新貌
龙坪镇中心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遵义县委宣传部提供
十二年,遵义创造了一种新生活,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传播了一种幸福,浇灌出满眼山花烂漫。
不经意,“四在农家”破土而出绚烂了十二年。
遵义,这个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2区2市10县和新蒲新区,总人口750万的地级市,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四在农家”创建模式,找到了一条奋力冲出农村“经济洼地”、构建农村“精神高地”的有效路子,并以“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打出了自身独特品牌,赢得了不少赞誉,相继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10多项国家级城市殊荣。
在这些殊荣的背后,是遵义十二年山区新农村建设路子的积极探索,是当地群众的美好愿景变成生动的现实,也是基层党员干部独具慧眼、敢担当有作为的具体表现。
以“富”推动发展
围绕“富在农家”,打牢发展基础。出台“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推进“六个一百”工程,大力发展八大农业产业:100亩茶海富了农家、美了山乡;100万亩竹业构筑生态画廊、绿色银行;100万亩药材基地造福百姓、支撑产业;100亿元畜牧产值打造生态畜牧大市;100万亩小小辣椒红透黔北半边天;100万亩蔬菜产业快速发展,鼓起农民腰包;乡村旅游热火朝天,成为农村新经济增长点;打工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锻造了新型农民。
以“学”提升素质
围绕“学在农家”,培养新型农民。坚持教育优先,均衡发展原则,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99%;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农民文明礼仪培训,开展“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收致富本领;加强特色文化墙建设,传播农村美德新风、展示农民精神新貌;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远程教育、“电视进万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调频广播“村村响”等惠民工程,搭建学习平台。
以“乐”倡导民风
围绕“乐在农家”,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扶持农民文体协会和文艺宣传队伍,深入挖掘农村花灯、金钱杆等民间艺术,培养农村文艺骨干。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连续五年举办“乡村大舞台·农村文艺演出”、“农民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周”,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展现新农村新农民精神风貌。
以“美”展示文明
围绕“美在农家”,构建和谐家园。以“四有五通三改三建为突破口,实现乡乡通油路,95%的行政村通公路;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1600多个村用上了清洁卫生自来水;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发展沼气100万口,为农村生态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森林覆盖率达49%;通讯网路覆盖所有镇村,促进农村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加强村庄规划整治,按照依山顺势、聚散相宜的原则建设和改造民居,7万余栋黔北新居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开展“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和“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关心外出农民工”的“三关工程”,美化人们心灵。
据介绍,截止2013年6月,全市建成“四在农家”创建点8884个,覆盖全市232个乡镇1700多个村,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民总数的87%。
十二年前,润物无声。
十二年间,美名远扬。
十二年后,“四在农家”创建模式带着新使命再度出发,构建大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