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白塘村看老区
青山绿水环绕下的白塘村俨然“世外桃源”。陈红艳 摄
定安县有辉煌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琼崖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根据地之一。在这片战火燃烧过的土地上,无数定安人民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为23年红旗不倒及海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定安全县有7个重点老区镇,47个老区村委会,336个老区村庄(其中红色根据地234个,抗日根据地102个),共25825户108163人,老区村庄及人口分别占全县总数的35.93%和31.93%。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当初老区人民支援革命事业不讲价钱,今天我们支援老区建设更应不遗余力。”定安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了老区人民的历史功绩,多方整合资源,帮助老区人民完善村庄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带领老区人民发展生产,优化产业,使革命老区再现新魅力。
整合资金,用老区精神办好百姓事
“2009年以前,村民宁愿让家里的坡地荒着,也不愿搞种养殖,因为路不好,运输成本高,一年苦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定安县黄竹镇白塘村委会主任洪礼安说。
“有新房无新村”、“老区脱贫苦无路,守着财宝难致富”是2009年以前白塘村人民最常说的话。白塘村坐落在黄竹镇西南端白塘水库的西边,是定安与琼海交接的边陲小村,有着光荣革命史。
路,是横亘在白塘农民面前的一大难题,阻碍着白塘农民的发家致富。解决老区行路难问题成为老区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要修路,就得花钱,可钱从哪来?
“定安的老区村庄有336个,每年的老区建设资金只有180多万元,平均每个老区村庄不足6000元,因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成为我县老区建设的一大障碍。”谈到资金问题,县扶贫办主任陈灵很头疼。
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县委、县政府采取“一个为主,五个一点”的做法,即“项目资金为主,政府捆绑一点、农民自筹一点、村里外出人口捐助一点,镇里财政出一点,县联系点单位支持一点”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白塘村是定安县老区项目建设的重点村庄,几年来,该村累计投入640万元进行了全面整治,其中县扶贫办投入资金91万元,县水务局投入“水库移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建设资金376万元,县交通局投入资金85万元,县农业局投入70万元,该村自筹43万元,全村群众共投工投劳3350多个,拆掉村中旧房子56间,硬化村主道1.2公里,护堤栏0.7公里,村巷道8200平方米,村民自筹金资新建的混凝土结构房屋115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学建设,落后的老区村正发生大变化
走进白塘村,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干净笔直的道路通到各家各户,白塘水库在微风中泛着涟漪,成群的鸡鸭在槟榔树下唱着歌……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犹如走进一个美丽的乡村公园。
“老区建设和‘水库移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建设彻底改变了我们村的‘命运’。现在村庄靓丽了,产业发展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110多栋新楼房一栋比一栋漂亮,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啊。”洪礼安对记者说。
白塘村有优良的老区革命传统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优美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白塘村打造成为集乡村游、农家乐为一体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座具有吸引力的村庄”,“一座来了不想走的村庄” ……这是很多城里人来到白塘村时发出的由衷感叹。
“下一步我们将科学合理地规划,依据白塘优良的革命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将老区精神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来,依靠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全村群众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的新白塘,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集乡村自驾游与农家乐为一体的度假天堂。”陈灵说。
村美民富,老区人民增收有门路
一条崭新的农村公路不仅扮靓白塘村,也点燃了白塘农民勤劳致富的梦想。随着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村路网逐步形成,当地的养殖业、种植业等各种产业蓬勃发展。
“白塘村委会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具备发展农业的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路修好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家搞种植业。”村民何声位介绍,他自己承包了80多亩土地种植槟榔、橡胶等农作物,每年有几万元的收益。
“在白塘村委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有计划、有目的的推进农民增收,在产业引导、种苗供应等方面给予老百姓更大的支持。”县扶贫办主任陈灵说。
据了解,县扶贫办2012年向白塘村共计发放8000株槟榔苗、1000株橡胶苗等,扶持该村农民大力发展起庭院经济、林下经济,取得不俗的成效,现在,白塘村有槟榔800亩,橡胶2000多亩,荔枝300亩,莲雾400亩,2012年,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
除此之外,绿色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物业经济,槟榔、橡胶深加工等劳务经济……一大批“老区产业”正异军突起,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形成。
除了白塘村外,定城镇下洋村、定城镇水冲坡村、龙河镇下芽村等革命老区村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据了解,三年来,在省扶贫办及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县扶贫办累计投入老区资金664万元,硬化老区村道42条共22.972公里,建涵洞5个,解决25519人行路难问题;打大口径深井一口,铺设自来水管道4公里,解决1420人饮水难问题。老区的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地完成,获得老区人民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