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是一年 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一天一直被视为孩子们的狂欢日。时光无论退回到60年代,流转过80年代,还是在如今21世纪孩子们对儿童节的热情从未改变。今天,记者走进定安一个普通家庭,祖孙三代迥异的儿童节与童年生活,折射了50年来社会的巨大变化。 “如今日子过得好了,有事没事就带孩子们出去玩玩,买买小礼物。‘六一’儿童节马上就到了,真不知该如何取悦家中的小孙女。现在的孩子哪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容易打发。”家住定城镇中心学校的私营业主许云飞向记者诉说着这种“甜蜜的苦恼”。
谈到儿童节,面对记者本来有些拘谨的一家三代七口人打开了话匣子。
爷爷:贫苦而温情的儿童节
对56岁的许云飞而言,童年唯一的过节方式,就是能穿上母亲亲手制作的新衣服、吃上热腾腾的白米饭。
“小时候每过儿童节,母亲都会从箱底里拿出过年的新衣服给我们穿上,还会拿出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大米给我们兄弟几个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许云飞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很贫穷,全家的劳动力都在生产队挣工分,节假日也不例外。即便如此,全家人还是很少能吃上热腾腾的干饭,更多的主食是地瓜和清澈见底的稀饭,菜的种类也很少。“只有过节才能吃上肉”,许云飞陷入了无限的回忆。
在许云飞的儿童节记忆中,最可口的食物,是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最有趣的玩具,父亲亲手雕刻出来的一辆没有轮子的木头小车,这辆小车让他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了很久。
爸爸:简单而快乐的儿童节
作为80后的年轻人,儿童节在许峰的记忆中充满欢笑,因为他会收到母亲买的新衣服,还有爸爸从外地带回来的新鲜玩具。“我的童年衣食无忧,无忧无虑。”许峰说,自己喜欢的吃的、玩的,父母都会买来给她。有一次,他想要一辆玩具小三轮,可是走遍了定安的大小商铺都买不到,最后爸爸竟到海口帮他买回来了。
自幼生长在定安县城的许峰,身上所穿多为父母或亲戚在市场上买来的,衣服物美价不高。每逢儿童节,父母还会带他到海口的公园、动物园去游玩、看电影,给他买零食和玩具。
然而,受经济条件和商品种类所限,许峰的童年难免有些单调。在他的儿时记忆中,好吃的只有2角钱一根的雪糕、1角钱八个的姜糖等屈指可数的几种;玩具则不过是气球、风车、小汽车等简易玩具。
孙儿:天天都过儿童节
儿童节马上到了,许峰前几天为女儿许彤从网上订购的两件礼物也送到家里:一辆可以载人的电动玩具车,一个会讲故事、说话、唱歌的小娃娃。
“其实,对许彤来说,天天都是儿童节。”许峰说,自女儿出生起,他就时常给女儿买衣服、玩具和用品,多为质量上乘、样式时尚的品牌。刚刚4岁半的小许彤不但有自己的小床、衣柜、浴盆和各种玩具,还有价格昂贵的儿童早教机。不仅如此,许彤每年暑假还要去舞蹈班学习舞蹈。
许彤的饭菜也颇有讲究。爷爷、奶奶每日为他蒸一个蛋羹,还要配备鱼、虾或鸡肉等高蛋白食物,菜则三餐不重样,尽管如此,许彤还是挑三拣四的不肯吃饭。
“我们班还有小朋友儿童节要去三亚游泳呢,我也想去。”许彤在许云飞的怀里不停地撒着娇,“好好好,爷爷带你去。”许云飞一脸笑意。
“跟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我们比起来,现在的孩子简直生活在蜜里。短短五十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在我们这个小家就能看得见。”许云飞发出了由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