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5: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
总第124期 >
2013-05-30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与村民打成一片的乡村医生
刊发日期:2013-05-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记翰林镇卫生院医生王发诚
扎根基层,守护生命,传递幸福,这是翰林镇村民眼中的王发诚。身为一名当代共产党员的他,是定安县翰林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村医,他五年如一日,情牵村民,扎根翰林,用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崇高使命。
怀揣梦想 他在这里安家落户
2008年8月,从小立志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他,响应海南省政府的号召,成为海南省第一批“三支一扶”中“支医”一员,来到定安县翰林镇卫生院。从此,开始了他的乡村行医路。
翰林镇位于定安县南部,是定安县最偏远的乡镇,交通不便,镇里的医疗条件不是很好,镇里的卫生院没有一个主治医师,医疗设备匮乏,严重缺乏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镇里的村民谁要得了骨折、脊椎病、不明原因反复发烧等严重的疾病,就得坐车去50多公里外的县医院看病。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刚从海南省医学院毕业的王发诚却依然选择来到翰林镇卫生院任职,成为该院一名月薪仅1000元的医师。
一个镇卫生院,竟然连个血常规、生化检查设备、X线放射设备等基本的检查设备都没有,只能凭经验及所学知识来诊断治疗,这是王发诚没有想到的。但2008年的定安县翰林镇卫生院就是这样的。
“那时我没有医疗经验,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在卫生院学习并参加临床实践,积累经验。”尽管已经过去了5年,但王发诚对于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得很清楚。他说,那时为了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他省吃俭用,除了最简单生活支出外,他把省下的钱都用在购买医学书籍上,晚上还经常挑灯夜读。
他最值钱的“家当”,则是一部24小时不关机的手机,那是他刚来第一个月,为了方便接诊出诊,他咬咬牙,拿出差不多一半的工资买下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参加国家医师资格统一考试,顺利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
那年,卫生院里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的同事大都选择离开,去城里谋求发展,可他却在顺利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后依然选择留下,扎根翰林。
也有人曾劝王发诚去县城的大医院谋一份差事,告别镇里艰苦的生活,但王发诚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与城市相比,虽然在翰林当医生,待遇不高,条件艰苦,但我甘之如饴,因为这里的乡亲们需要我。”
情系村民 他在这里播洒爱心
“大爷,今天身体怎么样?还觉得头晕吗?来,我给你量量血压。”2010年,为了更好地给村民治病,王发诚和他的同事一起在翰林镇各个村委会开展健康档案建档登记和宣传教育工作,他们走村串户,一家一家上门拜访,登记,并免费为当地的村民做体检。
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老人有高血压需要到医院治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5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翰林镇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而翰林镇的村民也渐渐地熟悉和喜欢上这位谦逊、经常为他们免费看病的青年医生。
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院救治;有时遇到因贫困无法付费的病人,他会毫不犹豫的伸以援手,垫付医疗费。
有一次,经常找他看病的翰林镇深水村委会村民老韩的孩子腹泻太严重了,他无法救治,便建议老韩转到县人民医院去看病。过了两天,他去县人民医院找他朋友办事的时候,无意间看到愁容满面的老韩,便上前一问,得知老韩的孩子在医院已经住院治疗两天,现在想出院却因贫困无法支付那500多块医疗费而着急不已时,他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帮老韩垫付了500多块钱的住院医疗费。
看到他给钱给得那样爽快,他朋友急了,把他拉到一边,说:“这一付可是你半个月的工资啊,你帮他付了,这个月怎么过呀?要是他以后不还你怎么办?”
王发诚笑着摆摆手,说:“他是我的病人,他需要帮助,我能帮就帮他,再说了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那500多块钱拿不回来也没关系。”
恪守医德 他在这里收获真情
在近2000个日日夜夜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你看你,怎么又瘦了?要多吃点。”“你有女朋友没有?我认识一个很不错的姑娘,介绍给你认识啊!”每次他帮村民们看诊,村民们总是喜欢什么都问、什么都谈,大家都把他当做是自家的弟弟或孩子。
“累了吧?先喝点水歇歇。”“这是我们家种的木瓜,可甜了,你尝尝。”每次他和他的同事下乡,村民们总要将自家产的瓜果、薯芋送给他,即使他一再谢绝。村民们以他们纯朴的传统方式,表达着他们对王发诚的爱戴。
5年了,王发诚从没想过离开这个乡镇,或者转行,让他留恋的不仅是乡医这个职业,还有和乡亲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每当看到村里的老老少少健健康康地从卫生院走出去,他就觉得很自豪,“行医就是行善,我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守护这些可亲可爱的乡亲们。”
正因为他的忘我工作和倾情奉献,2012年3月,他被定安县卫生局任命为翰林镇卫生院的副院长。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更要具备一颗诚挚的爱心和无欲无求的平常心。”这是王发诚的职业信念。
在这样的职业信念指引下,他在偏远的翰林镇一干就是5年,热情周到地为村民服务,积极参与建立健康档案登记、宣传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从不言弃,任劳任怨。
他怀着满腔的热情,救死扶伤、尽心尽力解除患者病痛,以一位乡村医务工作者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演绎了奉献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当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