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总第123期 >2013-05-23编印

用爱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刊发日期:2013-05-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记定安退休民警李国超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对于残疾人,很多人都是带着有色眼光看待他们。5月8日,记者来到定城镇高龙村定安县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农疗所和定安县扶贫基地,在这里,定安退休民警李国超用自己的全部家当和爱心,为一群智力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为救儿子成立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
  李国超,1956年生,曾经是定安县公安局一名民警。1985年,他喜获儿子李庆胜,1989年秋,4岁的李庆胜突然发高烧。因为工作太忙,李国超错过了儿子的最佳治疗时间。退烧后,李庆胜不幸成了言语残疾人,走路摇摇晃晃,说话也吐字不清。十几年来,李国超和妻子带着儿子寻遍名医良方,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但儿子的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
  李庆胜长得很高、很瘦,虽然身患智力精神残疾,但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以前一走路就摔倒,什么也不懂,看着他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我很后悔!”追忆往事,李国超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后,李国超一有空闲时间就陪着李庆胜,走路、吃饭、打电话这些正常人不用多久就能学会的事情对于李庆胜来说却并非易事。“这些小事情他要学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李国超说。
  2003年,在李国超的不懈努力之下,李庆胜终于能自己走路、吃饭、打电话了。已经年满18岁的他需要接触外面的世界,李国超开始为儿子工作四处奔走,只要有招工的机会,他都是第一个带着儿子赶到现场。然而,希望一次次落空!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国超在县残联办公室的角落里,看到了很多残疾人康复器材。“这些东西不仅对庆胜有用,好好利用起来的话,也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就是这样一个想法,让他做了一件很大胆的事:自筹资金建立一个公益性质的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
  说干就干。2006年5月初康复中心开始动工建设。2007年6月,康复中心顺利封顶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面向全县残疾人免费开放。
  让残疾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在李国超的努力下,康复中心帮助了不少像李庆胜一样患有智力精神残疾的人。
  “残疾人的接受能力比正常人低得多,有些事你做了几十遍他们也记不住,但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接受,只是比较慢。所以为了能让他们学到点东西,我只能反复重复一样的动作,日积月累,下了功夫总会见成效的!”
  黄海露今年27岁,和康复中心其他人一样患有智力残疾,但和别人不同的是她生了3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一个无法自给自足的人如何抚养3个孩子?李国超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这个重任。目前3个孩子都在农疗所这个大家庭的照顾下健康成长。
  “仅仅教他们如何拥有生活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不能永远待在这里,他们需要去外面面对这个世界,需要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有了这个想法,2010年,李国超在定城镇高龙村承包了近100亩土地,成立了定安县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农疗所。
  农疗所里有鱼塘,种植地,槟榔,鸡,他们不仅成为支撑农疗所的经济来源,也是残疾人的乐园。“我想把这里弄成一个集种养为一体的休闲基地,他们不仅能过来这里学习相关技能,还能钓鱼,散步,让他们的身心好好放松,这是别的疗养院做不到的!”
  为了继续自己的残疾人事业,李国超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我的银行卡已经很久取不了钱了,虽然有几张,但里面都只有几十块钱。”
  2009年,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获得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残疾人之家”。在李国超眼里,他们不是患有残疾的人,而是他的家人,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给他们最好的帮助。
  胸怀大爱,努力让残疾人变得更好
  由于长时间奔波劳碌,李国超原本健壮的身体变得消瘦。谈起近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李国超的眼眶红了。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辛苦是次要的,就算整天为了经费在外面奔波,就算特别累,我也不会觉得辛苦。但每当看到别人对我质疑的眼光和对他们歧视的眼神,我就会觉得特别心痛。很多次别人说我的农疗所,康复中心坏了他们的风水,甚至还恶言相向。”
  除了外人的不理解,最让李国超难受的是家人的不支持。他的几个兄弟日子都过得不错,但一提到他的残疾人事业,他们更多的是不耐烦和厌恶。就连他的母亲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想吃好的,喝好的,李国超说他也不例外,但儿子变成了这样他要承担大部分责任,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会坚持干下去。他不求家人能在物质上给他帮助,只希望他们能给予他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
  “我不是圣人,我没有那种为了别人鞠躬尽瘁的伟大胸怀。但他是我的孩子,我必须要照顾好他和他们,我这样做也算是为社会减轻点负担了吧!”
  在李国超的努力下,农疗所里有好几个残疾人得到了政府的公益性岗位,他们也能靠自己的劳动为自己挣得些许生活费。
  李国超说他不能保证每个到他这里来的残疾人都能学会自理,都能找到工作,但他会尽力,尽力让他们变得更好。
  在与李国超交谈时,在农疗所的残疾人都坐在一旁倾听。在他们脸上,记者看到的是真诚与率真。虽然他们的表情里参杂着痴呆和傻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善良的本质。李国超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这些“正常”人能给残疾人多一点关爱、理解和宽容。希望我们能让残疾人的未来有更多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