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7日和21日连续报道富文镇古石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继3月19日摄影爱好者自发清理保护古石桥后,3月28日,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南省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阎根齐先生专程到定安,一探古石桥之谜。
28日上午十点,在富文镇流长村村民、古桥修建者后人洪科风的带领下,记者跟随阎根齐先生一行来到了流长村水浸沟,看到了水浸桥,该桥长约20米,桥面宽约1.3米,桥高约1.8米,偏南北向。
由于石桥遭到破坏,阎根齐只能在岸边仔细查看。
他边看边说,这座桥是两墩三孔石板梁桥,最两侧的两个石墩称为“金刚墙”,跟桥墩一样也是起支撑作用。
随后,他重点介绍了两个桥墩,他说:“两个桥墩均为前尖后平,目的是对河水起到分流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起到了保护桥身的作用,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
当得知古桥因村民摩擦而遭到破坏后,他觉得非常遗憾。
阎根齐说,从以往经验来看,古代建桥之后往往会在桥的周边设置石碑,交代该桥的来由。
他在石桥附近搜索了一遍,由于年代久远,灌木丛多,没发现有石碑的痕迹。
他特别提醒洪科风,一定要对桥头周边的杂草进行清理,仔细查看,看能否发现石碑,那可是考证古石桥历史的最有力证据。
当得知洪科风家还有一块祖传下来的匾额之后,阎根齐很感兴趣。
他们一行驱车前往流长村,继续追寻古石桥的秘密。
在洪科风家,阎根齐看到一块匾额,该匾额长约两米,宽约七十公分,上面写着“望重尊三”四个鎏金大字,落款是清朝嘉庆三年,是当时乡邻们送给德高望重的洪老先生祝寿的。
由于洪家家谱对该事件没有记录,阎根齐在仔细查看之后,认为是该洪老先生当时可能乐善好施、救贫扶弱、德高望重,为乡亲们做了比如修桥之类的好事,所以乡邻们在他大寿的时候送去匾额以表尊重。
阎根齐表示,据此初步推测该石桥应该是建于清朝嘉庆三年(1798)前后,但是具体时间尚不能最终确定,还有待进一步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