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聚焦两会总第111期 >2013-03-01编印

两会声音
刊发日期:2013-03-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岑运雄委员建议: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宣传,共建“一城”新局面  岑运雄委员在向县政协九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提交的提案中认为,“一城三地”发展战略中“一城”的发展现状不尽人意,存在不少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真正把“一城”发展战略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一城”的打造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总体把握,突出功能特色。
  岑运雄委员在提案中分析说,“一城”作为定安首位的发展战略以来,没有确定总体和具体的要达到的目标,各功能定位随意修改和变化。它的范围规模、它的城市形象、它的功能定位、它的文化内涵、它的人文品位、它的自然景观及其最终建成后所体现的整体风貌,都没有科学的统筹、精致的策划、具体的概括、说明、呈现。所以,时至今日“一城”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干部讲不清,群众了解少。
  岑运雄委员建议,首先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一城”发展战略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在工作部署上,而不是停留在文件的思路上,抽象的概念上,一般的口号上。其次对“一城”的打造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总体把握,突出功能特色。“一城”的打造要分为古城区、中城区、塔岭新区及高新工业开发区。古城区的打造要重点坚持保护、利用、开发的原则,突出定安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中城区目前是金融商贸聚集地,对中城区的打造要突出金贸商业功能;塔岭新区的打造要结合“十里长廊”的规划,重点突出休闲美食、文化教育、养生宜居的特色。高新工业开发区应立足现有园区向西扩展,严格园区规划,园区规模要适当适度;最好要加大对“一城”发展形象的宣传,在公共场所悬挂“一城”总体概念规划设计,在电视媒体、政府网站、电子显示等场所制作播放“一城”景观影像,让全县人民、社会各界对“一城”的发展前景及建设过程有一个明晰的了解。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支持并参与“一城”发展战略,形成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共建“一城”的局面。
  李小云委员:
  支持特色性原则,提升定安绿化景观形象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善城市气候、保护环境卫生、美化市容、丰富城市艺术面貌、组织城市交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做好定安县城的绿化美化工作,这对提升定安的园林、旅游形象,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李小云委员认为,定安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工作至今已进行了两年,虽然效果不错,但县城道路绿化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集中体现在整个县城的绿化有绿无荫,老城道路中大部分的道路没有绿化带,道路绿地率低。街头绿化设置千篇一律,不能形成地方文化特色,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针对如何努力做好定安县城的绿化美化工作。李小云委员提出五点具体建议:一是要做好见龙大道的绿化美化工作。见龙大道是定安县城的窗户,其美丽与否,决定了定安县城的美丑。因此选择好适用于行道树的植物种类,既要达到美化又要达到绿化遮荫的效果,同时增加观花乔、灌木植物种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覆盖率;二是支持特色性原则。每条道路都有“识别性”,营造“一路一景”、“一路多景”的场面,每条道路都有自己的风格,使外地游客到定安游玩,会很快记下这些地方;三是充分利用定安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优势,挖掘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地方特色。种植该城市的乡土树种作为区别于毗连城市的基调树种的标志性象征,使外地人能够了解这个城市的特色;四是加强垂直绿化、景观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绿化。延伸城市道路绿化空间,丰富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效果,加大生态群落的生长范围,使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和健全;五是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对于乡土植物资源,应该积极开发,合理利用,避免因所谓的档次不高而抛弃不用,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
  张雄军委员:
  加强人才建设,为定安医药卫生事业提供支撑
  近年来,随着定安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各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存在着卫生人才短缺现象。虽然,定安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但仍然明显滞后于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人才已成为定安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出席政协定安县九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张雄军建议,全县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人才建设,为定安医药卫生事业提供支撑。
  张雄军委员认为,发展离不开人,而加强人才建设,是定安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围绕“一城三地”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文明、生态、富裕、幸福定安的关键所在。
  针对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张雄军委员建议,首先要改革用人制度,畅通人员进入渠道。针对当前高素质卫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以及人才流失的困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破政策制度的框框障碍,拓宽人才引进思路和渠道,以解决定安医学人才严重缺乏的燃眉之急。其次要高度重视本土卫生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引进人才势在必行,唯有促进本土医学类大学生就业成才,实现高层次卫技人才本土化才是长远之计。另外,要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服务环境,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培养与成长保障机制。想方设法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人才的发展搭台阶、压担子、铺路子,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努力创造广纳人才、孵化人才的良好人才环境氛围。从而不断加强人才建设,为定安医药卫生事业提供支撑,为定安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
  罗利明委员: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定安县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是党和政府在农村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得与定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协调,罗利明委员建议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罗利明委员认为,由于大多数乡镇对农村文化建设意识不强,文化设施不完善或相对落后等等原因,造成农民的文化生活贫乏,而且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不高。所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健全农村文化评价机制,将农村文化建设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将文化建设过程当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来抓,重点将“三农”工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点方向,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罗利明委员建议县委、县政府首先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形成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图书室以及文化专业户、阅报栏、黑板报等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村文化网络;其次要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本土文化骨干,积极发展民间优秀文化队伍;最后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除了可利用传统的节日、军坡、公期,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转变农民对文化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主流文化的热情,还能以“文化下乡”、“农家书屋”等为载体,普及农民的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另外还能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保护当地民间传统艺术、特色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特色村,提升农村文化内涵。
  黄源亮委员:
  大力发展“一城三地”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净化乡村文化气息等方面作用显著。
  近年来,定安县以连片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连片打造涵盖“四镇一场”范围内的100多个村庄的“百里百村”已成为海南省一张重要的乡村农业休闲游名片。此外,还有部分农家乐作为定安县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黄源亮委员认为,中外游客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幸福家园的奋斗目标以及定安县实施“一城三地”的发展战略,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但现在定安县农家乐处于自主发展、农民个体经营阶段,停留于周边景点配套农家饭的初级开发阶段,且形式雷同、缺少文化内涵、无创意特色,游客能够参与互动的休闲农业项目少。休闲农业总体存在缺乏总体规划和高水平策划、市场定位和对接不够、旅游精品不多、吸引力不强、配套不足和经济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
  针对怎样加快休闲农业发展,黄源亮委员提出了三个具体建议,一是深入挖掘定安县资源,规划建设示范带,以定安县知名的“百里百村”等发展现状和潜力较好的路线为龙头,按照休闲农业示范带产品系列化建设、特色化发展的原则,在各自然景点开发的基础上,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建设景观多元化、产品协调化、(与相关)产业互动化的定安休闲农业示范带;二是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纳入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充分发挥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行业协会,使协会在资源整合、宣传推广、教育培训、检查评证和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周裕云委员:
  打造定安旅游特色
  扩大定安旅游知名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美丽中国”建设,海南省建设美丽乡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自2007年开始,定安县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集中建设“百里百村”,进一步完善了百里百村周边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逐渐形成海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如何推进定安美丽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周裕云委员建议:打造定安旅游特色,扩大定安旅游知名度。
  周裕云委员认为,定安县的“百里百村”、冷泉、红色旅游近年渐有知名度,游人逐渐增多,但由于没形成旅游产业链,游客均以观光旅游居多。其次,目前往百里里村的游客多为走马观花式的观光,除感官上感受民俗风情外难有回味的记忆。定安的红色旅游文化、琼剧故乡文化等产业在海南省颇具特色,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之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再者,定安旅游活动举办、推广、旅游品牌宣传推介较滞后,政府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宣传推介,由于工作没形成常态,收效甚微,“百里百村”没形成旅游品牌和旅游口碑。
  周裕云委员建议,将“百里百村”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常态工作,建立专门机构及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各项工作事宜,同时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百里百村”的旅游开发。其次,通过举办城市名片征集等活动,加大力度打造定安县旅游名片,扩大旅游产品知名度。再次,要加强对古树、古道、植被、水系的保护,保持乡村旅游产品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最后,根据不同的资源和产业特点创办特色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差异化特色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