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记者走基层总第106期 >2013-01-24编印

流浪拾荒老人终于有了温暖的“家”
刊发日期:2013-01-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20日晚上11:50,天气寒冷,老人卷缩着身体睡在路边的铺面门口。林录星摄

  1月21日,一位流浪老人在县民政局救助站站长何开源和定安爱心团热心市民的帮助下住进了定城镇敬老院,面对宽敞明亮的房间,温暖舒适的床,老人声泪俱下:“谢谢你们,我终于有个温暖的家了。”
  这位老人叫曾桂英,十几年来一直不停地流浪在各个城市之间,多年前流浪到定安,和大多数流浪老人一样,她忍受着酷暑炎夏和数九寒冬的煎熬,平日里靠捡垃圾和捡食冷饭剩菜维生。
  流浪十几年,我无家可归
  多年来,她一直拖着一个塑料垃圾袋,里面装着捡来的避寒衣物和可卖钱的瓶子。每当半夜十二点时,就“蜗居”在定安路边铺面的门口前,艰难地生存着,直至近日,她的境遇才有所改变。
  1月19日,一名自称为“新星星之火”的网友将老人的经历发到网上后,随即引来关注。1月21日,记者主动与这名网友取得联系,得知老人最近都在他的店里。于是,记者便马上与县民政局取得联系,和县民政局救助站站长何开源一起赶到这名网友的店里,希望能详细了解老人的家庭住址等情况,帮助老人回家。
  记者到的时候,看到老人正安静地坐在店门口的一张塑料椅子上,看着一名中年男人为她忙上忙下。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名中年男人就是“新星星之火”,定安爱心团团长林录星。
  “我是在18日晚上11点多关门的时候,发现这位老人的,她当时身着厚棉衣,拖着瘸腿在街头捡垃圾。”林录星看到我们很高兴,他告诉我们,那晚遇到老人的时候,老人还没吃晚饭,而且前些日子曾经被吸毒仔抢劫过,并且被毒打过,现在老人的大腿疼痛,走路都很辛苦。
  “我都叮嘱她这段时间不要走远,就在人民南路路口到城南路口这一段就行了,这样我们就容易看到她,然后我负责她的一日三餐。”林录星说,由于自己家小,昨晚便安排她到竹子园附近的一个住所,老人第一次在没有寒风吹的地方睡觉,所以很高兴,睡得很香,还打呼噜呢!
  听到这,记者不禁望向老人,只见老人大约80多岁,中等身材,背有点驼,有些褪色的头巾包裹着花白的头发,黝黑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浑浊的眼睛,似乎有道不尽的哀伤,紧锁的眉头和不便利的腿脚悄悄地诉说着人生的艰难。
  “阿婆,你还记得你家在哪吗?现在身体怎么样?”何开源亲切地问。
  “我外家是原居丁镇门九坡村的,可我被赶出来了,我没有家回了。”老人说,她右腿有伤痛,走路很艰难,另外背部也痛,捡垃圾时候,由于她年老体弱没有力气,所以她就采用拖和拉的方法将垃圾卖给别人。
  那个家给我的回忆不好,我不愿回
  林录星告诉记者,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可老人还要冒着严寒蹒跚在一个个垃圾堆之间。昨天一大早去她晚上睡的地方看她,发现不在,原来她又习惯性地跑去捡垃圾了。
  “天再冷也要出来捡垃圾啊,一天不捡垃圾就一天没饭吃。虽然我现在活着没啥意思,可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老人说。
  “十几天之前,我就看到她在翻垃圾箱捡东西吃。”坐在林录星店铺旁边的居民翟文慧说,他觉得老人很可怜,还好有林录星这一位好心人这几天一直帮助她。
  由于老人不识字,加上年纪大,思路不是很清晰,记者从与她断断续续的交谈中得知,她小时候父亲就早死,母亲就把她卖到海口市琼山区十字路那一带的一个村庄给一个男人当儿媳妇,后来生了两个小孩,可是一个已经不在人世了,一个是智障的。后来那个男人又另娶,就把她赶出家,没有户口的她被迫流浪于城市里面捡垃圾为生。后来她流落到定安,被一个定安男人收留同居,后来定安男人死了,定安男人前任妻子生的四个女儿便以她和定安男人没有登记过为由,不承认她和定安男人的婚姻关系,就把她赶出家门,于是,她又开始流浪。
  没钱租房子,当夜晚来临时,老人就在附近找一个避风的地方,凑合睡一个晚上。
  老人的说法得到认识并帮助过老人的热心残疾人陈清南的证实,并得知她第二任丈夫的女儿把原本属于她的房子租给别人住了。这一消息让我们既心酸又气愤,原想打算为她讨回居住权,可是老人不愿意这样。
  “那个家不好,我不想回去。”老人告诉我们,她第二任丈夫经常带别的女人回来,跟她抢住的地方,还常常打她,赶她不要她了,所以她才出来流浪的。
  谢谢你们,我终于有个家了
  通过协商交流,何开源决定先去原本属于老人的房子看看,再做决定。于是,我们一行人在陈清南的指引下,来到定安东门市场街的老人的房子。
  记者看到,这是一栋大约10平方米的老危房,破旧的门窗、墙壁上的斑驳痕迹都无一不诉说着这房子年代的久远和破败不堪。目前这栋老危房正被一对龙门镇的老夫妻以每月40元的价格租着,据这对老父妻的描述,这栋老危房还时常漏雨,存在的安全隐患居多。
  何开源把老人的具体情况上报给局里的领导,经过讨论,在尊重老人的想法和意愿的前提下,县民政局局长周世兴决定把老人送往定城镇敬老院进行安置。
  21日下午三点,记者和何开源开着车去林录星的店里去接老人。当我们到的时候,记者看到,林录星和两个定安爱心团热心市民正在忙着帮老人把牙刷、纸巾、梳子、镜子、等生活用品装进一个蓝色的塑料袋,为了让老人住的舒心,连棉被、枕头、衣服都准备好了。老人依然坐在旁边,看着他们忙上忙下,脸上挂着舒心的微笑。
  当我们开始搀扶老人从店里走出来,准备上车时,老人不禁老泪纵横,一个劲地说“谢谢你们,要是没你们,我老婆子早就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还有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阿婆,不要哭了,往后你不会再受苦了,要开心啊!”一路上,我们不停的劝说,老人也终于在我们的劝说下,止住了眼泪,但是眼眶还是湿湿的。
  当到达敬老院的时候,看着这一栋栋崭新的楼房,老人激动得举起拇指称赞,一改以往说话断断续续,很流利地说:“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
  在新任院长莫淑霞的带领下,我们很快来到给老人住的地方。
  面对宽敞明亮的房间,温暖舒适的床,老人不禁又声泪俱下:“谢谢你们,我终于有个温暖的家了。”
  当我们告别的时候,老人很是依依不舍,满眼期待的看着我们,说:“阿侬要常来看阿婆啊!”看我们答应了,才放心让我们离去。
  回来时,林录星心里并不轻松,因为老人体弱身上有伤痛,需要找位医生帮她检查和治疗,还有老人的户口和身份证办理的事情还没有解决......
  但是看着这几天来的辛苦奔波总算有了点成果,林录星也暂时松了一口气。“能帮老太太有个温暖舒适的家,我已经很高兴了,没想到民政局这么给力,办事效率这么快,真不愧是人民的好公仆。看来,帮助别人的意义不在于一个人得到温暖,更在于带动更多拥有爱心的人一起行善、做好事……”

21日下午3:30,老人住进定城镇敬老院,老人说这里没有寒风吹,这里好温暖。 李召君 摄
 
  记者手记
  在定安这座文明而又温馨的城市,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流浪老人及流浪者等等。现在冬天来临,天气寒冷,一些流浪老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在外地流浪,吃不好,睡不暖,乞讨过日,让来往的人看之伤心。
  给他们一些衣物和物资上的帮助,这是个人的爱心救助。按照政策规定将老人带到救助站,送回原籍,这是政府的救助。但将流浪老人送回原籍后,如果后续工作跟不上,老人的实际生活没有大的改善,很有可能还是会流浪,只是换个地方。让流浪老人和可能加入到流浪队伍的老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做到老有所养,不是走一步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把流浪老人从街头带到救助站,送回原籍,还要采取多项措施让他们不再流浪。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流浪老人在家也是空巢老人。笔者认为,年轻人应该尽可能选择在家门口就业,这样可以方便照顾老人;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定期为老人体检,演出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社区、村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些老年活动室,组织老人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
  另外,流浪老人中也有一部分是头脑不清楚,走失离家的。他们无法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因此很难回到家中。这也提醒我们,如果家中有类似的老人,子女可以在老人随身的衣物上留下家庭住址、子女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即使老人走丢、流浪,也可以使政府部门、好心人及时救助老人,将老人送回。
  而当我们遇到这些流浪老人的时候,笔者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抻出援手,为他们撑起一面伞,为他们挡一点风雨,挡一点风寒,尽我们一点微薄之力去关爱一下这些流浪老人,在我们和他们之间能架起被救助者与救助者心灵之间的桥梁。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杜绝流浪老人问题,让所有老人都能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