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记者走基层总第105期 >2013-01-17编印

走进探花故里
刊发日期:2013-01-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高林村—张氏宗祠。王玉波 摄
  走进高林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高林村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村后有黑岭依托,东南西边,丘陵、池塘、田埇环抱,山水秀美,景色宜人,这里是海南历史上唯一探花张岳崧的故里,拥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的美誉(其次子张钟彦登进士、四子张钟秀中举人、其孙张熊祥亦中举人),堪称“海南第一家”。
  先贤影响代代人
  在张氏宗祠门前,有这么一位老者,他叫张运恩,今年63岁。他精神矍铄,双手负在背后,抬头正仰望门上挂着“探花及第”的牌匾,看到记者的到来脸上露出淡淡一笑。
  “我从小就生活在高林村,至今已经63年了,我每天都会在张氏宗祠门前坐坐,缅怀先人。我喜欢高林村的一草一木,这么多年了,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里,我可以安度晚年。”张运恩意味深长地说。
  在历史上记载,清代嘉庆年间,海南岛内曾经出过一位高中一甲第三名的探花郎——张岳崧,这也是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空前绝后之盛事。张岳崧为官期间,为人正直,忠于职守,积极整顿吏治,兴利除弊,倾听民间呼声,常微服出访体察民情。同时,张岳崧十分重视发展各地的教育事业,他曾说:“欲国有纯臣治有循吏,必先里有良士。” 先人已逝但后人从未忘记这位曾为家族带来过荣耀,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先贤。
  高林村参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特别是1977年,中国文化大革命以后第一次恢复高考,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高林村走出3名大学生,这对全村来说是一份荣耀,至今高林村人才辈出,已经发展到平均户户都有大学生。
  “近几年来,咱们村一共走出了66名大学生,我的儿子考上上海的大学之后就被分配留在上海工作,我的心里很满足。”提到儿子的张运恩,自豪的神情便浮现脸庞。
  探花故居古色古乡
  张岳崧的故居位于高进村西北边和西南边,坐北向南,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两处,房屋大柱多用菠萝蜜木加工而成,屋宇陈旧破败。拱门内外庭院里有张岳崧亲自种植的百合花、含笑花各一株,颇为茂盛。张公直系第七代后裔张党权向记者介绍道:“拱门内房屋前的百合花清香洁白,象征张岳崧崇尚廉洁,正直不阿,清白做人的气节,拱门外庭的含笑花象征张岳崧乐观豁达、家庭和睦。”
  在张党权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张氏宗祠,这是一座陈旧但构造别致且不失观瞻古老的建筑物,屋梁抖拱部雕刻着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显示了古建筑的精致与独特的风格,房屋的几根栋梁上,均刻着张岳崧的字迹。
  定安县博物馆馆长苏逊介绍说,近几年来,定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张岳崧故居的保护修复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投入了近百万元维修张岳崧故居。今后还要投入资金继续维修各类重要历史文化遗迹,重现高林古村风貌,把高林村打造成一个人文品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整村民居保持古村落特色
  高林村建村至今已有257年历史,全村48户253人,值得一提的是村庄完整地保存了清代传统建筑风格,其房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整齐划一,七纵三横的巷道,规划脉络清晰,是古代海南少有的有建设规划的村庄。
  当记者注意到,高林村没有水泥路,只有青砖巷;没有平顶房,只有老瓦房,提问张运恩为什么不出高林村,到更好的地方居住时,张运恩坚决地说:“我不愿意离开这里去其他的地方生活,因为我的根深深地扎在了高林村,它深厚的文化气味蕴育了我的一生,不仅是我,村里的村民们也不愿意搬走。”
  据了解,2010年12月13日,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1月3日,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定安县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时,为了不破坏其原有的古村落特色,修旧如旧。至今为止,村里没有一间平顶房,没有一条水泥硬化道路,村道全部是用青砖石铺设而成,与200多年前的村道相似,没有太多的现代文明气息,只有古朴的历史文化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