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5:记者走基层
总第85期 >
2012-08-16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把一半青春献给了故乡
刊发日期:2012-08-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十年如一日支持家乡建设
定安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大学毕业前,他们在外地读书,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每逢暑假回乡总要做一些志愿活动;大学毕业后,他们在外地工作,仍牵挂着自己家乡的建设发展。如今,这批自称“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年轻人为家乡做公益的举动再次升格。他们发起了“首届海南返乡大学生论坛”,这在全国是头一回。
8月6日至8日,一群散落在异乡求学或工作的海南籍大学生,以及青年公益实践者、企业家、学者、知名公益人来到海口郊区的一处农家乐,出席由团海南省委主办,定安籍爱心人士胡诗泽等人发起的“首届海南返乡大学生论坛”。
营造魅力新故乡,大学生返乡做公益
在这群年轻人看来,虽然国家一系列的政策逐步完善,社区营造理念也越来越强,但在海南的大部分乡村人们的观念依然落后,人才匮乏。与会代表希望通过建设海南返乡大学生社群,发动海南大学生返乡做公益,实实在在为家乡做一点事情,营造一群再造魅力新故乡的新青年,鼓励他们把一半的青春献给故乡。
此次论坛的主角之一是海南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这是一支草根志愿者团队,迄今已走过10个春秋。这个团队最早起步于定安县,是由海南定安籍热心人士胡诗泽以及6个返乡大学生自行发起的社会公益性团体。截至今年8月,服务队由最初6人发展到500多人,设立大学生分队、社会关爱分队、翰林志愿分队,启动服务队爱心基金,架构青春海南社区,打造爱心图书室、Dream·English、服务队开心农场、周末阳光英语兴趣班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家乡的品牌。
在这批服务队当中,定安县爱心人士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感恩反哺家乡,根要扎到地里去
“校长,城里的小朋友什么时候来跟我们种树?”“校长,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种花和果树呀?”孩子们满怀期盼地问陈显德。
陈显德是定安潭黎小学的校长,2004年参加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2012年3月中旬,胡诗泽与陈显德沟通,城里的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玩伴,也缺少劳动锻炼;而村里的孩子因为条件限制,对于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能否开办“返乡大学生开心农场”,即充分利用服务队和学校的资源,将校园里一块荒地平整起来做开心农场?
说做就做,老师和学生在陈显德的带领下拿起锄头,铲地开土,每个班都拥有了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开心农场。
在开心农场启动之初,海南中学国际班初一的学生来到农场,他们与乡村的小朋友结对拿起锄头和铲子锄地,种下自己喜欢的花、果树、菜苗。乡村的孩子教城里的孩子怎么挖土、浇水,孩子们在开心农场共同体验生命的成长。
陈显德告诉记者,在开办开心农场后,定安一小、海南日报团委、中国小记者海口站不定期带领孩子前来参加活动,陈显德还借力打造城乡儿童交流中心、公益旅游、周末英语兴趣班等项目,为城乡儿童创设了一个交流平台,让孩子们在互动交流中共享成长的乐趣,“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感受,每一个孩子都在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
“没有人知道青春能散发出多少热量。”谢庆是安徽理工大学大二学生,也是定安籍的一名返乡志愿者。参加志愿者团队3年来,他多次参加过多背一公斤、快乐小陶子等志愿公益活动。他告诉记者,毕业后还会继续参与返乡志愿者团队,做公益活动。
共同致力故乡建设,论坛三位发起人名片
胡诗泽:海南定安人,是海南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创始人兼第一任队长,致力于营造返乡大学生社会资本。
陈统奎: 海南海口人,《南风窗》杂志社记者,他以公共利益为职业追求,致力于推动海南岛社区营造。
吴国江:海南万宁籍人,香港东光电子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不定期地资助西坡小学,并成为西坡小学校董会的创始人。
他们志同道合,无怨无悔,尽自己所能奉献家乡。
汉苗一家亲。梁源富 摄
老来俏。叶彦彤 摄
苗家女娃。叶彦彤 摄
苗寨
水上漂。莫云峰 摄
最纯笑容。叶彦彤 摄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