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7:热点
总第68期 >
2012-04-19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定安“仙人井”奇特异象 专家建议开发成地质公园
刊发日期:2012-04-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又大又深的石坑。 胡诚勇 摄
在海南定安县龙门镇里沙塘村委会皇来村,距离村庄数百米远的文龙溪河段,有一个被称为“仙人井”的神奇地方:在横拦溪水的天然岩石上,不规则遍布着大大小小12个石坑,大的直径达3米,深约2米多,口大底小,大多呈螺旋般倒圆锥状,非常离奇,由于这些坑看上去不像是常人所造,而更像是“鬼斧神工”之作,再加上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些神奇的传说,让这些壶穴至今充满了神秘……
形态各异充满神秘
村民称之为“井”
“我们不知道这些井怎么来的,但是以前这些井边有一块石头很像仙人的大脚印,所以我们一直把这里叫做‘仙人井’。”这些石坑虽然是大自然神奇之作,但当地皇来村村民们的日常说法中,这些坑都被一律叫做“井”。
据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们说,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仙人井的12个坑内都是积有清水的,而且里面还藏有鱼和山龟,所以他们经常来这里玩水摸鱼,“仙人井”简直就是他们儿时的天堂。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一些干旱季节,有的坑会出现干涸,但有的还是四季有水,阳光照射之下,水面泛着绿光,斜树倒影,非常优美,不少村中小孩经常来这里嬉戏玩水。
诸多古老传说增添神奇之感
据村里的一些老大爷回忆说,这些石坑旁边以前有一块石头看上去很像五指的大脚印,相传为天上仙人云游此处留的,所以村里人世世代代把这12个石坑统称为“仙人井”。传说,古时候,此处被发现留下“仙人脚印”之后,当时不知道哪个朝代的皇帝还专门派了皇族官员前来该村视察,看这“仙人脚印”,看这12个奇坑,看仙人是否留下有什么仙指,于是,旁边这个村庄也被取名为“皇来村”。
说起仙人井和皇来村的神奇,村民们中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据说,仙人井附近还有一处深潭,深不可测,里面藏有一种名贵的淡水野生“麻鱼”,自古就有很多村民在潭内捕捉。很久很久以前,皇来村一位村民有一次又到仙人井附近的深潭内摸鱼,顺着水道,摸着摸着,竟然潜到了一个未知洞穴迷了路,找不到出口出去。就这样,这位村民在洞内靠捉鱼吃生鱼为生,一个人在洞内一待就是两三年时间。直到有一天,这位村民在深潭内遇到一只水獭,才跟着这只水獭出了深潭,回到了村内。
这些传说是否是真的,当地似乎没有文字记载,时至今日也无从考证,但无论传说真假,仙人井的12个奇坑是真实的存在文龙溪边,存在于当地村民的生活中。
专家揭秘成因
呼吁加强保护
这些壶穴是如何形成的,近日,省地质局专家地学博士刘疆,江宏伟工程师经过现场的勘测以及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揭示了“仙人井”的成因,这种成因,在地质学上被称为“水力磨蚀说”。
约12万年前的中晚更新世交替之际,琼北地区进入地壳活跃期,伴随地壳运动造成的一系列强烈地震,龙门镇一带发生多次火山喷发。较之于酸性火山岩,玄武岩粘性较低,喷涌而出的火红炽热岩浆顺地势四散奔流,形成大面积连片熔岩流,所到之处,烈焰腾空,草木不生。待喷发停歇,随着岩浆逐渐冷却,局部会发生不均匀收缩和塌缩,形成放射状或环状裂隙。
而后,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势起伏较大,因而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水动力风化磨蚀作用强烈,在河流天然堤坝等阻塞部位尤甚,又由于明暗堤坝等起伏地形障碍,极易形成紊流和漩涡。如这些紊流和漩涡长期作用于裂隙发育或岩性酥松等薄弱部位,就会逐渐形成坑穴,而坑穴内壁碎裂或洪水带入的石块在旋流中运动,更会加剧这种磨蚀作用。经过柔软水流长达十多万年的坚持,将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层状岩石,雕塑成了今天的壶穴群。
刘疆博士认为,壶穴这种地貌虽不算罕见,但大多是形成在花岗岩等块状岩石上面的,内壁一般是光滑流线型的,像这样在层状玄武岩中形成的内壁阶梯状或螺纹状的则在海南乃至全国非常少见,建议相关部门把它作为地质遗迹好好保护起来,在恰当的时候,可以申报适当级别的地质公园。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