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下一版
上一版
6:中共定安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总第51期 >
2012-01-08
编印
返回阅读
|
视觉导航
坚持科学发展 放胆开拓创新 为建设文明生态富裕幸福定安而努力奋斗
刊发日期:2012-01-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在中国共产党定安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月6日)
县委书记韩勇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卓昌斌 摄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县委常委会委托,我代表中共定安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定安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全县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放胆开拓创新,为建设文明定安、生态定安、富裕定安、幸福定安而努力奋斗。
一、县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县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县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两区一城一调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定安科学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创了定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规划框架体系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坚持规划适度超前的思路,编制了县城总规、塔岭新区控规、乡镇总规、全县土地利用总规等68个规划,城乡规划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完成县机关主要办公场所整体东移到塔岭新区,优化了县城布局,带动了新区发展。建设塔岭新区五纵五横、环城北、滨河等道路,改造老城区10条道路,县城交通骨架初步形成。实施农村通畅工程,实现行政村水泥公路村村通,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建成定城污水处理厂、定城垃圾处理场,改善了县城生态环境,提高了人居质量。启动官娘脊四纵三横道路建设、丁湖路改造、南丽湖水厂扩建,城乡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不断完善。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经济取得平稳较快发展。预计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41.2亿元,是2006年18.7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5.6%;全口径财政收入10.2亿元,是2006年1.4亿元的7.3倍,年均增长4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是2006年0.6亿元的6.2倍,年均增长43.9%;农民人均纯收入5840元,是2006年2862元的2.0倍,年均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7元,是2006年7215元的2.3倍,年均增长18.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9.1亿元,年均增长44.7%;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6年的47.1:15.7:37.2调整为2011年的37.7:18.9:43.4。工业规模效应初显,塔岭工业园区落户企业71家,中国建材、东方光通、中国联塑等重点企业开始进驻;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畜牧、淡水养殖、花卉苗木、无公害瓜菜、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生态林业等六大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0家,打造了黑猪肉粽、花生油等一批农产品品牌;现代服务业加速转型,努力打造南丽湖旅游养生度假胜地,融入琼北旅游圈,完善定安一日游精品线路,创建母瑞山百里百村原生态乡村休闲基地,打造定安八景;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企业从2006年5家发展到2011年36家,已建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扩大了县城规模。
社会事业扎实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将每年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民生,五年总投入33.7亿元,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实事。建设定安中学、仙沟思源学校,实施校安工程,推行高中教育免费,招聘教师465名,整合教育资源,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建成三馆一台宣传文化中心、县灯光球场、龙门广播电视发射台、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8个村委会(社区)农家书屋,公共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建设县中医院,改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公共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建成保障性住房6417套,解决了部分企事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补发财政供养人员特区工资、历史拖欠离退休人员工资,发放医疗卫生、教师绩效工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850人,城镇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实施农民增收三年计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万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统筹能力得到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实现应保尽保。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管理继续加强。编辑出版《定安县志》、《话说南建州》等一批文史书籍,本土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举办端午美食文化节、生态养生论坛、文笔峰会,推动定安美食文化、宜居文化、养生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生态定安、美食天堂、养生福地品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文明生态村298个,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城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平安定安建设扎实推进,禁毒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置,治安形势总体趋好。“五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水平得到提高,干部群众法律观念得到增强。集体林权、乡镇事业单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文化、教育、行政、医药、卫生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积极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出台《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办法》、《常委会任用重要领导干部票决办法》等19个制度,干部提名、考察、票决、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实施常委会差额提名、全委会差额票决办法,推进干部考任常态化、制度化。培训干部9.8万人次,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47人,人才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快。深化联村进企和领导干部联手帮扶机制,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1个,发展党员1056人,实现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全覆盖。制订《农村干部坐班工作制度》、《农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开设“优秀村官治村经验大讲堂”,创新村干部培训学习新模式。圆满完成乡镇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一届镇、村领导班子素质明显提升。加强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狠抓行风专项治理。对98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谈话265人次、任前廉政谈话412人次、诫勉谈话126人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7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明显增强。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责,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提案,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人大监督、政治协商成效显著,党管武装、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绩突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联系群众桥梁作用进一步增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规划不断完善、思路不断拓宽的五年,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是社会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辛勤工作基础上,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定安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县党员和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定安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发展基础薄弱、缺乏大项目支撑、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是定安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教育质量总体不高,就业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仍得不到很好解决;经济社会转型矛盾增多,社会建设与管理任务加重;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有待改善;部分干部还存在责任心不强、学风不浓、玩风过重、工作应付等现象。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总结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定安的各项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全心全意谋发展,卯足干劲抓落实。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主题,心无旁骛抓发展促发展;必须坚持民生至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定安人民;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破除思想作风和机制障碍,营造优良高效的投资环境;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攻坚克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些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和发扬。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期,是加快创新转型的攻坚期,也是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在强劲扎实有序推进,我县位于琼北经济圈和海口都市圈,区位、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和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凸显。经过多年努力,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干部群众想发展求变化的愿望日益强烈。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加快创新转型,大胆探索符合定安实际的发展新路子,努力在新一轮机遇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为重点,以富民惠民利民为根本要求,紧紧围绕“一城三地”发展战略,高标准编制完善覆盖全县的规划体系,适度超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商生态卫星城、休闲养生旅游基地、新兴工业基地和城郊型绿色高效农业基地,努力建设文明定安、生态定安、富裕定安、幸福定安。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综合经济实力有大幅提升。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城郊型绿色高效农业水平明显提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初具规模,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文明生态村占80%以上,农村户用沼气占3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节能减排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之内。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更大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以上,社会消费和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全县人口出生率、法定生育率、性别比分别控制在15.5‰、90%、115。普及高中和学前教育,力争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有力,社会管理不断创新。
创新体制机制,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创新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过错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公共财政改革,规范政府资产和资金管理。创新民生保障、社会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文化、卫生改革。创新园区管理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县域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
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建设一支干事创业、勇于奉献的干部队伍。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三、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开拓创新锐气
当前定安仍属欠发达市县,与省委要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与老百姓期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周边兄弟市县抢机遇、促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全省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我们如不抢抓先机,区位优势将会逐步弱化甚至被替代。我们要常怀忧患之心,不断强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不够解放、项目落地难、抓落实能力弱、畏难情绪大等问题的严峻性和危险性,始终保持开拓创新锐气,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抓发展,千方百计促发展。
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在敢想敢干上有新突破。实现定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没有一点闯的热情,没有一股冲的干劲,是走不出一条新路、干不出一番事业的。加快发展必须从解放思想开始,不思进取、畏首畏尾,只能原地踏步、山河依旧。如果没有敢闯敢冒的创新精神,没有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没有真抓实干的足够干劲,我们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难以形成,后发优势也难以得到发挥。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放胆开拓创新,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思想束缚,善于活学活用新办法、新措施,在南丽湖开发、塔岭园区推进、小城镇建设、项目推进、行政和财政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将解放思想的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大力弘扬海纳百川精神,在对外开放上有新举措。要加快科学发展,必须扩大对外开放。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实行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把扩大开放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克服闭门造车、闭关自守思想,主动走出去宣传营销,加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投资者到定安投资兴业。要牢固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真心诚意善待企业、感动企业,不计较一时得失,以项目化为抓手,落实“六个一”责任模式,为项目引进、落地、投产提供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宜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大力弘扬奋发图强精神,在抢抓机遇上有新成效。机遇千载难逢,机遇也稍纵即逝,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建设国际旅游岛,给定安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不甘落后、知难而进、奋发图强。我们定安文化底蕴厚重,人杰地灵,曾涌现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历史名人,他们无不是知难而进、奋发图强的结果,这种精神值得传承和发扬。我们要以一天也不耽搁的精神,敢为人先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把握机遇,大干快干抓投资、上项目、惠民生,大力抓好事关定安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点民生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大力弘扬攻坚克难精神,在狠抓落实上有新作为。“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母瑞山精神保持了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革命时期需要这种精神,建设时期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总的来说,我们最缺的并不是思路,也不是资金,而是攻坚克难的精神和狠抓落实的韧劲。我们要大兴学习之风,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大兴调研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兴实干之风,优质、高效、有序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要求,限时办结;不断完善督办制,把责任落实到位,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不断完善奖惩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鼓励党员干部开动脑子谋事、放开手脚干事、尽心尽责成事,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一心扑在工作上,尽心尽责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尽心尽责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尽心尽责解决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
我们相信,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浪尖上,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开拓创新、海纳百川、奋发图强、攻坚克难的精神,在敢想敢干、对外开放、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做文章,定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坚持科学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是对资源和生产力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抓科学发展要从抓科学规划开始,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和依托。要严格执行规划,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定安经济社会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科学统筹全县规划。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将全县当做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全域研究,注重全县总规、土地利用总规、城镇规划、土地储备规划、产业布局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的有机衔接和相互配套,逐步完善覆盖全县的规划体系,形成城镇化建设、旅游业、工业、农业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重点开展风情小镇、城中村、城郊结合部、重点项目建设区、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规划区附近的村庄规划编制。严格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控制,遏制违法用地、违法建房现象。深化“一城一湖一山一泉四带五镇”规划,做好老城区和南丽湖控规修编、塔岭高新技术产业园功能区规划及各镇总控规修编工作,使规划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政府、银行、社会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定海大桥、潭榄溪大桥,改造提升见龙大道和仙沟、龙湖、黄竹三个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加快云文、蓬文和仙黄线改造,完成丁湖路景观大道、南丽湖环湖路、翰林至琼海等旅游公路建设。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村村通,形成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塔岭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园区道路建设,扩大给水、排污管网覆盖,建设园区110KV变电站,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扩建县城自来水厂,实行墟镇集中供水,全面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完善县城污水处理配套工程,建设南丽湖和重点区域污水处理厂、乡镇垃圾转运站,确保污水垃圾科学排放回收。改造升级县域电网,推进南丽湖、龙湖、龙门等变电站升级,加快县城煤气管道铺设和乡镇加油加气站建设,推进电话宽带村村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需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推进要求,开展土地整理、农田连片整治,加快渠道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推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设南渡江三公里防洪堤,启动南渡江定安段、潭榄河、龙州河综合整治。完成全县小Ⅱ型以上病险水库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建立水库防洪数字系统,促进科学防汛度汛。推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田头预冷库、运销平台等流通仓储基地建设,建立农业远程防疫系统和农产品产地数字可追溯系统,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障。
五、调优做强产业,壮大经济实力
“一城三地”战略是“两区一城一调整”战略的发展、丰富和提升,既保持了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适应了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新要求。要进一步统筹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结构。
主动融入琼北经济圈和大海口都市圈,发挥区位优势,放大与海口的同城效应,提升城镇化水平,把定城打造成宜居宜商生态卫星城。要充分发挥定城中心城镇作用,逐步形成功能区分明显、定位明确的宜居宜商生态卫星城。重新启动县城总规修编,加快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旧城区,逐步完善城镇功能,扩大城镇骨架,做大县城规模,提升县城品位。在建设南渡江三公里防洪堤基础上,全面启动南渡江定安段综合整治,推进滨江新城建设。推进潭榄河水系综合整治和开发,做优做美沿岸生态景观,合理布局河岸开发,把潭榄河建成联接塔岭新区与老县城融防洪、生态、商住为一体的亮丽城市景观。创建省级卫生园林城市,实施县城绿化美化工程,推进文化、兴安、丹桂、田洋公园和大底湿地公园建设,加大县城公共厕所建设,做美做靓县城,提升城市品味。放大与海口同城效应,主动融入大海口都市圈,建设美食一条街、商贸步行街、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把定城打造成为琼北经济圈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商贸物流的集散地。实施强镇优村战略,按照适度聚集、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加大大龙门、大雷鸣、大龙湖、大黄竹、大新竹等乡镇开发建设,推动小城镇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优先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围绕南丽湖、百里百村两个重点,把定安打造成琼北经济圈休闲养生旅游基地。一是加快资源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推进丽湖养生风情小镇、海南文化博览园、文笔峰4A级景区、华田度假社区等项目,提升南丽湖景区品位,争取把南丽湖打造成琼北经济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度假疗养胜地。加快推进龙门火山冷泉5A级景区、旅游标识系统、乡村绿道网络建设,建设乡村度假酒店,发展农家乐,乡村体验、旅游购物等旅游产业,打造琼北旅游目的地和百里百村原生态乡村休闲基地。二是注重整体营销,依托论坛节庆活动带动旅游业发展。举办生态养生论坛、军坡(琼剧)民俗文化节、端午美食文化节、南天情爱心慈善活动、文笔峰会等系列活动,做旺定安人气,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业档次。加强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商业零售、餐饮住宿、物流快递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带动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会议、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分时度假酒店、酒店式公寓、五星级酒店、度假村等经营性房地产,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房地产体系。依托母瑞山,做好红色教育,发展红色旅游。依托定安八景,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推出体验性、参与性、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完善服务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以塔岭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重点,把定安打造成新兴工业基地。坚持环境优先原则,提高工业项目准入的环保门槛,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进入,坚决杜绝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梯次转移,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工业。一是启动建设并发展壮大塔岭高新技术园区。抓好征地和搬迁工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扩大园区产业规模。推进中国建材、东方光通、中国联塑等项目建设、投产。下力气招商引资,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软件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先进制造等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进驻,采取园中园发展模式,招引上下游企业进驻,发挥产业聚集功能,拉长产业链。二是优化提升塔岭老园区。建立园区企业退出机制,依法清理闲置工业用地,有序回收长期停产停建、亩产投资强度低、污染环境的项目土地。优化旅游食品、生态药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扶持引导现有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三是扶持传统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从资金、税收、贷款上扶持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环保建材、机械维修,槟榔、大米、花生油等农副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增强乡镇工业吸引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四是稳妥推进国企改制。做好改制企业社会化工作,妥善安置职工,将改制职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处置企业资产,通过土地资产变现、闲置资产盘活、抵押资产清偿等多种渠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集约化、精细化、设施化、品牌化、生态化建设为重点,把定安打造成城郊型绿色高效农业基地。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及出口、出岛、进宾馆、进超市两出两进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养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抓好畜牧、淡水养殖、花卉苗木、无公害瓜菜、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生态林业等六大产业,做大产业规模,逐步改变粗放、分散、低效发展方式。二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组合方式,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集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基地化生产。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运销大户、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构建产销对接平台。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与热科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培育科技含量高的特色项目,引进优良品种,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挥农业科技服务110作用,发展电子农务,推广农业精细化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设施农业,提高土地耕种质量和复种指数。四是发展特色品牌农业。依托我县富硒资源和塔岭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富硒香米、黑猪肉粽、四季鹅、槟榔花茶等具有定安特色的农副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大特色农副产品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做好农产品检测和质量安全,规范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包装,提升农副产品品质,扩大特色农副产品知名度和生产规模,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五是扶持发展城郊型生态休闲农业。全面对接琼北经济圈,充分利用田园景观、环境资源及自然生态,开发一批观光性园艺区、游钓场所和野营村落,重点建设租赁农园、观光农业、养生农庄、农超对接示范基地等新型休闲农业。
各位代表、同志们,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把“一城三地”发展战略实施好,必须依靠一大批重大项目来支撑。要牢固树立“项目优先、项目为重”的理念,千方百计做好项目的谋划、储备、培育和引进。不遗余力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促使项目早落户、早动工。争分夺秒加快项目进度,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确保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实现定安跨越式发展指日可待!
六、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解决好上学难和上好学问题。逐年增加教育投入,扩大高中招生,加强学前教育,做强基础教育,力争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争取把定安中学打造成海南重点中学。实施名师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引进教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推进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奖教奖学激励机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队伍稳定。结合校安工程建设和新一轮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建设更加合理、优化的城乡学校。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争取到2016年,我县教育事业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精品、文化人才队伍等七大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大行动,打好文明礼仪、环境、旅游、交通、经营等五场攻坚战,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以文化项目为抓手,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养生、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文化会展、体育健身等六大产业,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推进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县城有体育馆、游泳馆、影剧院。充分挖掘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策划一批突出本土特色、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旅游文化产品。编制历史文化资源规划,有序保护和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单位,重建定城孔庙,保护定城古城,传承定安琼剧,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民风民俗。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新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村级卫生室建设,完善镇村办医条件。引进和吸收优秀医疗技术人才,打造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卫生队伍。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科技服务民生。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使定安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产品创新,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打响定安创造品牌。围绕重大民生需求,加大科技攻关和引进,提高科技对改善民生的支撑作用。开展民生科普、民生科技帮扶活动,让百姓切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新农村建设,提升文明生态村建设水平,促进农村面貌明显改观。继续实施农民增收三年计划,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直补,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加大扶贫开发,拓宽就业、创业、投资、帮扶等增收渠道,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缩小收入差距,努力使城乡居民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全面推进城镇、农村养老保险,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城镇职工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被征地农民住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制订年度保障房建设计划,持之以恒抓下去,五年内解决定安居民住房难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依法治县,抓好“六五”普法,加强执法监督,做好法律监督和审判工作,促进司法公正、依法行政。加强社区服务组织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功能。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加快数字定安建设。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健全群众权益调处机制和工作网络,畅通公众诉求渠道,搞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完善以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体系。推进平安定安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开展两抢一盗专项打击行动,建立禁毒长效机制。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作用,凝聚强大力量,共建和谐定安。
各位代表、同志们,让33万定安人民过上幸福安康富裕的生活,是我们神圣的政治责任,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一定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当作头等民生大事,确保每年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土地出让金三个10%分别用于教育、水利和保障性住房,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把定安建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七、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是定安的核心竞争力,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依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获得经济的一时繁荣发展,走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子,建设绿色定安。
加强生态保护,实施“绿化定安”工程。编制“绿化定安”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绿化保障机制,大力开展绿化行动。编制绿地、绿线、多物种规划,加快公园绿地、城镇街道绿化带、公路干线绿色走廊、水系沿岸绿化线建设,大量种植县树县花,营造靓丽人居环境。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区,处理好南丽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完善林权配套改革,培育林业后续产业,构建山区防护林、道路林网生态、河流及库区生态、城镇村庄防护林生态屏障,逐年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碳汇。加大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加强南渡江等河流流域、南丽湖等水库的污染防治和综合整治,打造和做靓水系,推进南丽湖湿地公园建设,提高河流、水库水质。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行环保生产,强化污染物减排治理。完善防灾减灾体系,规范河砂采运,深化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省级卫生园林城市。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强化生态理念和全民生态共识,坚持生态保护红线和底线,推进生态机制创新。建立古树、珍贵林木、野生动物保护机制,严厉打击盗挖重阳木、古树、珍贵林木和盗猎野生动物行为。健全生态考评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生态科技和智力支撑,增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蓝天、绿水、青山留给定安子孙后代。
发展生态经济。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机制和政策,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合理的生态产业体系。发展生态工业,鼓励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林下经济,建立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建设一批生态种养、仓储基地。发展生态服务业,突出原生态特色,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积极发展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美食、生态旅游商品等生态旅游业。推进绿色建筑,建设生态人居,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开展节能低碳全民行动,形成低消耗、高效益的节约型发展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双赢,促进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勤政廉政能力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干部。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大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和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践行科学发展的模范、亲民爱民的模范。健全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激励机制,促进理论、思路、制度和管理创新,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提高本领的学习力、创新超前的谋划力、破解难题的突破力、狠抓落实的执行力和抢抓项目的争取力。
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重用做人讲品德、做官讲原则、做事敢负责的干部。完善干部选任初始提名制、差额制、票决制、全程纪实制等制度。注重年轻、妇女、党外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公开竞岗力度,开展干部跨部门竞争性交流。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重大项目建设优选干部,以重点工作实绩考评干部,以人民群众满意度识别干部。整合培训资源,加快和做大县委党校建设,打造“智慧定安、献策定安”干部培训品牌。抓好党政、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建立公开承诺、公开点评、公开评议和结果公开制等长效机制。开展五好镇党委和五星农村党支部创建活动,推进后进党支部集中整顿,提高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加强机关、学校、企业党组织建设,扩大两新组织党建覆盖面。构建党员综合性服务平台,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建区域协调机制,协同解决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土地征用清理、城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大农村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干部补贴标准。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要情况反映和党员定期评议制度,推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发展基层民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等社会各界人士合作,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和海外联谊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和退伍军人。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和保证。继续优化干部人事体制机制,对改革创新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使用上给予倾斜、在舆论上给予褒扬,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每年制订培训计划,每年确定一个专题,有针对性对科级领导干部和其他重点对象进行轮训;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干部带头撰写调研报告,推动调研工作常态化;每年举办一次理论研讨会,研究解决科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县每年完成十件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和十件民生实事好事,切实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解决城乡居民保障性住房问题落实好,坚持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每人至少联系一镇一村一户;克服形式主义,规范和简化办事程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执行力、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建设节约型机关,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强化“一把手”作风建设双重责任,“一把手”要带头深入基层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做好信访接待、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原则,敢于抵制歪风邪气,敢于碰硬,敢抓敢管。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贯彻执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紧扣热点,纠建并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改革创新,强化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协调,严格执纪,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涉农惠农资金监督,深化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开展工程建设、教育卫生和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营造为政清简、为官清廉、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正行风、带民风。
各位代表、同志们,坚持科学发展,放胆开拓创新,实现定安又好又快发展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一天也不耽搁的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奋力拼搏,埋头苦干,为建设文明定安、生态定安、富裕定安、幸福定安而努力奋斗!
复制链接
下一篇
上一篇
返回目录